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亮劍》獨立團消滅大批鬼子,戰士為何沒條件戴鋼盔?非主力部隊

《亮劍》獨立團消滅大批鬼子,戰士為何沒條件戴鋼盔?非主力部隊

《亮劍》中李雲龍率領八路軍獨立團曾經多次成規模消滅日軍,比如李家坡全殲山崎大隊、虎亭團滅鬼子觀摩團和攻佔平安縣城等等戰鬥,必然繳獲了相當數量的戰利品。奇怪的是,自始至終,獨立團沒有一個戰士在作戰時佩帶日式鋼盔,難道真的是傳聞中的那樣,擔心友軍誤傷嗎?

這屬於歪打正著,劇中八路軍385旅獨立團的戰士沒有成建制配發鋼盔,表面上看是導演軍事常識不足,其實反而真實地反映了八路軍的裝備水平,那就是對日作戰的繳獲數量並不充裕,更談不上「大批」一說。例如1939年2月的「香城固伏擊戰」,陳賡將軍親自指揮386旅主力和343旅688團數千人馬,不過殲滅鬼子一個加強中隊250人。

打掃完戰場也就得200多頂鋼盔,數千名八路軍戰士如何夠分?平均20個人都分不上一頂戰利品鋼盔。這些部隊都是八路軍一等一的主力,類似於獨立團、新一團這樣的二等團隊還達不到這樣的戰鬥力。《亮劍》畢竟是文學作品,有一定的演繹成分,就算李雲龍身經百戰,他率領的獨立團也不會繳獲太多的鋼盔,這還不僅僅是戰鬥力的問題。

因為若想繳獲鋼盔等裝備,其首要條件是八路軍要獲得戰場打掃權,否則鬼子一般不會輕易拋棄任何裝備的。因此除了像香城固、神頭嶺這樣的伏擊殲滅戰之外,八路軍很難批量繳獲鬼子鋼盔,畢竟敵強我弱,戰場控制權大多在日軍手中,其增援速度也比較快。

軍用鋼盔在日語中被稱為「鐵帽」,抗日戰場上常見的日軍鋼盔是1930年列裝的,時為日本皇紀2590年,故稱「90式鋼盔」。早期被劃為兵器類,命名為「90式鐵兜」,1932年日本軍部又將其劃分到被服類,正式更名為「90式鐵帽」,是抗戰初中期侵華日軍的主要制式裝備。

「90式鋼盔」用鉻鉬鋼製作,盔殼厚僅1毫米,全重1公斤,並且分為大小兩個型號,主要是考慮士兵腦袋大小不同。它的防護性雖然一般,但尺寸比較適合於東方人的頭型,比如德式的M35鋼盔,中國士兵頂起來明顯偏大。日軍於1938年又升級了一款「98式鋼盔」,全重超過2公斤,防護性增強,但製造數量有限。

造成供應短缺的原因只有一個,日本嚴重缺乏鋼鐵資源,能用的材料盡量去多生產武器。換句話說,鋼盔對日本兵來說都是緊俏裝備,幾乎不給「皇協軍」等偽軍配發,八路軍戰鬥繳獲來的,難道不是寶貝?但凡數量足夠,恨不得人手一頂呢,這東西防彈片可是非常有效。

當然,在八年的敵後戰場作戰中,八路軍肯定也繳獲了一定數量的鋼盔,但比例並不很大,而優先裝備的都是絕對主力部隊、突擊部隊和騎兵部隊,比如《中國騎兵》里的八路軍騎兵團,就是一色日式鋼盔,再用灰藍色粗布覆蓋顯示,以免發生誤判誤傷。

而獨立團並非上述三類隊伍任何之一,它只是八路軍普通的團隊,跟688、772團不能相提並論,能夠繳獲少量鋼盔也得上交,集中給所需要的部隊,絕大多數團隊是不可能全員配帶鋼盔的,這是歷史事實。

八路軍386旅旅長大罵孔捷:「我不管這個馬糞勺子下面頂得是什麼狗雜種,這都不是你打敗仗的理由」!獨立團在楊村戰鬥中以200人的傷亡,才留下來鬼子一頂鋼盔,可見當年的鬼子有多麼難打,李雲龍就算再能耐,他的部隊又去哪裡繳獲「大量」的鬼子鋼盔?

真實的歷史上,八路軍正規部隊的機槍手、擲彈筒手倒是普遍配發鋼盔,以應對日軍的精準射擊,就這一點說,《亮劍》有點瑕疵,獨立團裝備幾頂還是「可以有的」。直到1945年鬼子投降,八路軍才有條件大量繳獲日式鋼盔,我們會發現,解放軍頭頂鋼盔的數量可是不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度度狼哥哥 的精彩文章:

1939年日本軍部為什麼大規模清洗關東軍?失敗讓裕仁惱羞成怒
《亮劍》日軍出現的背景為什麼發黃?抗日神劇完全歪曲了軍裝顏色

TAG:度度狼哥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