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進步有餘但功力不足?Gen11核顯依舊不敵Vega集顯!

進步有餘但功力不足?Gen11核顯依舊不敵Vega集顯!

新聞1:AMD:雖然英特爾10nm冰湖的Gen 11核顯很強,但還是不如我的APU

AMD在今年1月份的時候發布了移動平台的銳龍3000系列APU,包含多款產品,有12nm工藝的高性能版銳龍H系列APU及低功耗版銳龍U系列APU。其中兩款銳龍5級別的銳龍5 3550H和銳龍5 3500U都是集成的Vega 8核顯,現在有新的銳龍5 3000系列APU被曝出來——Ryzen 5 3550U,而它最令人關注的是其集成了Vega 9核顯,這或許意味著AMD面對英特爾冰湖處理器核顯性能的戰略調整。

在geekbench上我們可以看到一顆被命名為AMD Ryzen 5 3550U的移動平台APU。它具有4核心8線程,基礎頻率為2.1GHz,睿頻頻率可達3.69GHz,L3緩存為4MB。在核顯那一項我們看到geekbench將其認定為Vega 8核顯,但是,魔鬼藏在細節中——在核顯那一項的下面即CU單元數量項目中,可以看到其具有9個CU單元。

要知道AMD在其APU上採用了非常簡單的核顯命名方法,拿Vega 8舉個栗子,Vega代表了核顯的GPU架構,而8代表了其具有的CU單元數量,同理銳龍7 3000系列APU中的Vega 10即代表了其具有10組CU單元。所以這個Ryzen 5 3550U的核顯應該是Vega 9。geekbench同時還識別到Ryzen 5 3550U的核顯的運行頻率為1300MHz。

由於Ryzen 5 3550U的核顯相比Vega 8不僅多了1組額外的CU單元,而且頻率比Vega 8快了100MHz,總得性能大約會提升11%左右。而為什麼AMD要提高新推出的銳龍5 3000系列APU的核顯性能?比較合理的解釋應該就是要繼續保持相對於英特爾核顯的優勢。

隨著AMD Ryzen APU在移動設備上的成功,intel也明白了對於輕薄設備來說,強悍的核顯性能遠比入門級獨顯要吃香得多。所以,intel在10代酷睿上改變了對核顯的策略,目前的10代移動端酷睿全部為G後綴搭載Gen11核顯的強化GPU版本。但即使Gen11核顯對比前代提升巨大,卻依舊不敵AMD的Vega集顯。但intel從前代到Gen11的性能進步卻要比AMD大得多,並且下一代Gen12核顯可能會應用XE顯卡的新技術,而據已知消息AMD將繼續使用Vega而非Navi,AMD會不會因此失去移動端最強核顯的寶座呢?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新聞2:對至強處理器不滿意 谷歌雲服務準備轉向AMD霄龍處理器

上周AMD正式推出了第二代霄龍處理器——EPYC 7002系列,使用了7nm Zen2架構,最多64核128線程,憑藉提升多達15%的IPC性能及更多核心,二代霄龍處理器成為創下80項世界紀錄的史上最強x86處理器。

EPYC 7002系列不僅是性能更強,64核128線程處理器的EPYC 7742處理器售價也不過6950美元,而Intel的至強28核處理器售價在1萬到1.3萬美元之間,性價比上也是AMDEPYC處理器完勝,而且它還有更多的PCIe通道,還支持最新的PCIe 4.0,優勢可以說是全方位的。

在性能更強、性價比更高、擴展更好的情況下,企業級客戶不動心都難,所以在EPYC Horizon發布會上,AMD獲得了微軟、谷歌、聯想、戴爾、HPE、推特等公司的力挺。

在這些公司中,谷歌的動向尤其值得注意,最新報道稱谷歌對Intel的至強處理器並不滿意,準備將其雲服務基礎設施轉向AMD的EPYC二代處理器。

據悉,為了拉攏谷歌這個VIP級客戶,AMD也下了不少功夫,除了給出一個不錯的報價之外,還跟合作夥伴聯合定製了特殊的硬體,專供谷歌使用。

在EPYC處理器之外,實際上谷歌跟AMD在雲計算上的合作也不少了,今年早些時候谷歌推出的雲遊戲服務Stadia,使用的就是定製版的AMD RX Vega顯卡,現在CPU上跟AMD加強合作也是順理成章的了。

就像我們前幾天說的,果然AMD最終搞定了谷歌這位大客戶。而且不僅僅是Stadia雲遊戲,谷歌似乎有意將所以雲服務基礎設施從Xeon過渡到EPYC,這可是項大工程,也足以見得谷歌對AMD的信心。而隨著首個與雲服務提供商的合作達成,想必AMD未來將會收穫更多訂單,EPYC可能會像它名字寓意的那樣,成為「史詩(EPIC)」!

新聞3:台積電:摩爾定律未死 我們的5nm工藝密度、性能最強

「摩爾定律未死!」這句話如果是Intel公司說的,一點都沒有懸念,畢竟摩爾定律的提出者是Intel聯合創始人,50多年來Intel也是摩爾定律最堅定的捍衛者。不過今天這句話是台積電而非Intel說的,他們也要繼續推動摩爾定律。

台積電全球營銷主管Godfrey Cheng今天在官網發表博客,解釋了摩爾定律的由來及內容,這些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了,而他的意思就是強調摩爾定律沒死,只不過現在繼續推動摩爾定律的是台積電而非其他公司了(Intel聽到台積電如此表態不知道是什麼滋味)。

Godfrey Cheng提到了台積電最近宣布的N5P工藝,這是台積電5nm工藝的增強版,優化了前端及後端工藝,可在同等功耗下帶來7%的性能提升,或者在同等性能下降功耗降低15%。

Godfrey Cheng表示台積電的N5P工藝擴大了他們在先進工藝上的領先優勢,該工藝將提供世界上最高的晶體管密度,還有最強的性能。

N5P工藝還不是台積電的重點,Godfrey Cheng表示未來幾個月、幾年裡還會看到台積電公布的最新進展,他們會繼續縮小晶體管並提高密度。

除了先進工藝之外,Godfrey Cheng還重點提到了台積電在系統級封裝上的路線圖,這也是延續摩爾定律的一個重要方向,下圖就是台積電展示的一個系統級封裝晶元,總面積高達2500mm2,是世界上最大的晶元,包括2個600mm2的核心及8組HBM內存,後者核心面積也有75mm2。

最後,Godfrey Cheng這篇文章還是給即將開始的Hotchips國際會議預熱,台積電的首席研究員Philip Wong博士會在這次會議上發表「下一個半導體工藝節點會給我們帶來什麼」的演講,屆時會公布更多信息。

摩爾定律的內容已經是老生常談了,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目,約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但隨著半導體工藝越來越接近極限,再加intel多年來的牙膏生涯,摩爾定律似乎有「失效」的先兆。不過雖然intel不太尊重這位老前輩的定律,但台積電卻真實的推動了它的進程,它的7nm、5nm都將晶體管密度推上了新的高峰,未來還將有3nm、2nm。反觀intel,10nm難產,14nm應用了五代並且未來還將有第六代…不知intel看到台積電接過推動摩爾定律的大旗時,會是怎樣的心情呢……

小問題後台問

大問題

電腦吧個人二手交易群:776842190.

關注B站@我家智天用win8或微博@漸縝JZ,@DDAA117。

引用鏈接:

https://www.expreview.com/69953.html

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tech/878983.htm

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tech/878991.htm

備註

文章轉載自網路(鏈接如上)。文章出現的任何圖片,標誌均屬於其合法持有人;本文僅作傳遞信息之用。如有侵權可在本文內留言。

引用文章內容與觀點不代表電腦吧評測室觀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腦吧評測室 的精彩文章:

AMD Zen2平台內存推薦
暢玩九代酷睿i9-9900K送intel周邊,尋找喜歡DIY的你!中獎結果公示

TAG:腦吧評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