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鞋王怎麼了?一年虧掉近10億,已經倒閉了4000家門店
日前有媒體報道稱,達芙妮位於北京的大型商超里的部分店面開始清倉活動。有的門店甚至已停止進貨,消化完庫存後就會撤店。事實上,這樣的關店潮持續了一段時間了。
數據顯示,達芙妮去年關掉了1016家店,平均每天2.8家倒閉。巔峰時期門店數達6881家,而截至去年僅剩2648家,六年里關閉超過4000家店。除此之外,其營業額已經連續六年出現下滑。光是去年就虧了近10億港元,近些年累計虧損達29.54億港元。曾經的一代鞋王淪落到如此地步,著實讓人感到唏噓不已。
一代女鞋王,時尚潮流的代名詞
公開資料顯示:達芙妮成立至今已有29年,是一家以鞋業研發、生產、加工及銷售為主的多元化經營集團。旗下擁有達芙妮、鞋櫃、圓漾等多個品牌,業務遍布東南亞、歐洲以及北美等地,曾經是時尚潮流的代名詞,甚至被外界稱為「女鞋王」。
上世紀80年代末,台商張文儀和陳賢民發現了開放的商機,於是在福建莆田設立了工廠。兩年後,他們看中國內市場女鞋消費的龐大潛力,便創立了達芙妮品牌。這個充滿著浪漫寓意的名字,來源於希臘神話中高傲的月桂女神。
剛開始的時候,做的其實是批發生意。這種模式存在弊端,銷售主導權掌握在批發商手中,而且他們沒能接觸到終端客戶,無法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容易造成庫存積壓。為了不被人牽著鼻子走,他們決定自己開專賣店。這一舉措果然奏效,品牌迅速實現擴張。
輝煌十年,門店數增長了九倍
不過到了90年代末,由於款式老舊、價格偏低且長期打折等因素,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地位一落千丈。危急關頭,剛剛接任總經理的陳英傑決定進行大刀闊斧的整改,更換了品牌標誌和店面裝潢風格。與此同時,不同於百麗向商場和購物中心開店的策略,他們轉而採用街邊店模式。這樣一來,不僅降低了成本,還有利於消費者認知。
而在產品定位上,達芙妮選擇了大眾流行的平價策略,200-300元的主打產品價格,以及多集中在四至六線城市的銷售渠道,使其迅速發展。從03年開始的短短十年間,他們的門店數瘋狂擴張了6000多家,增長了9倍之多。最快的時候,一年有800家新店開業。而且還請來當紅明星組合S.H.E、歌手劉若英為代言人。輝煌時期,一年能賣出近5000萬雙鞋,市場上每賣出5雙女鞋,其中就有一雙是該品牌的,公司營業額能達到105.29億港元。彼時的達芙妮,風光無限。
連虧四年,庫存積壓業績下滑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輝煌的業績僅僅維持一年,從第二年開始就走下坡路。其實這也是當時行業所面臨的困境,受消費升級和電商衝擊,許多傳統的企業出現了品牌老化、款式老舊等問題。由於生產流程冗長,導致達芙妮無法及時更新款式,逐漸脫離了消費者的審美。有消費者吐槽道:「因為買了一雙達芙妮的高跟鞋,被男友說品味差。」
商品出現滯銷,就會造成庫存積壓。為了清理庫存,他們不得不進行瘋狂地打折。線下買一送一,線上在電商平台上出售尾貨。這樣做確實能即時止損,但也進一步拉低了品牌形象,「廉價」的標籤揮之不去。
當然,近兩年達芙妮也在積極「自救」,除了加速關閉虧損店鋪外,正試圖讓品牌年輕化和時尚化。不僅再次更換了logo和門店布置,還聯合迪士尼推出推出跨界系列產品,吸引年輕消費者。此外還提出新零售的想法,整合線上線下業務,加強與電商及社交平台的合作。有媒體人這樣評論到:「雖然目前看來並無起色,但除了加快轉變經營模式外,似乎也別無他法。」
※昔日的中國手機第一品牌,沉寂了十幾年,如今已淪為老人機品牌
※中國老牌冰箱迎來第二春:取代了西門子美的,它將再挑戰海爾地位
TAG:柳先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