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系中央超大質量黑洞「蘇醒」;北極下起塑料雪
【今日封面】
近日,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暫停調水調沙作業,河南濟源境內的黃河河道水位下降較大,河床大面積裸露,在乾涸的河床上,由水流沖刷和澄泥裂變形成許多造型各異的圖案,在空中俯瞰宛如巨幅「浮雕版畫」,蔚為壯觀。來源:中新網
新發現
英國研究人員在新一期《自然·通訊》雜誌上發表論文說,他們發現了與人們攝入鈉和鉀數量有關的基因位點。鈉是食鹽的主要成分,相關發現有助於深入理解吃鹽量與心血管疾病等風險之間的關係,進一步證實「減少吃鹽量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這類說法。
圖為發現的新種維多利亞開口箭
中國科學院東南亞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植物多樣性與保護研究組在緬甸發現5個植物新種,1個新紀錄科和13個新紀錄屬。該成果以「New contributions to the flora of MyanmarⅠ」為題於近日發表在《Plant Diversity》上。
消息站
近日,天文學家發現,銀河系中央有一個超大質量黑洞在沉寂了20多年後剛剛「蘇醒」,開始閃爍耀眼的光芒,其亮度比之前觀測到的高75倍!這個超大質量黑洞名為人馬座A*,通常情況下屬於亮度波動最小的那一類。其亮度突然增加的原因科學家尚未定論,還需進一步觀測。
8月14日「科學進展」上發表的一項研究稱,科學家在挪威斯瓦爾巴特群島採集的雪樣本里發現大量塑料、橡膠和纖維微粒。塑料微粒是小於5毫米的塑料物質,每升雪含1萬塑料微粒。研究者猜測微粒經或空氣來到北極,也有可能來自北極破冰船。塑料微粒對生態系統造成威脅。也意味著即使身處人跡罕至的北極,人類仍會將塑料吸入體內。
看天下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8月14日報道,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和阿伯丁大學的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利用地下成像技術在昆士蘭庫珀-伊羅曼加盆地發現了火山口、熔岩流,並探測到岩漿庫的分布。據悉,這些火山形成於侏羅紀時期,即1.6億至1.8億年前,後來埋在幾百米深的沉積岩下。
據報道,NASA派出15名科學家和工程師,前往距離冰島首都雷克雅未克(Reykjavik)100公里的地方,進行了為期3周的原型探測車測試。這項測試計劃名為「半自主岩屑環境導航」。該台小型原型探測電動車有著白色的車身,搭配橘色的底盤。這台探測車將繼續執行「好奇」號探測車的火星任務。
大觀園
科學家8月14日宣布,在紐西蘭發現了一隻人類大小的超大企鵝的殘骸化石。這一新發現的物種Crossvallia waiparensis生存的年代大約是古新世,距今約6600萬到5600萬年之間,身高能超過1.6米,體重超過80公斤,是目前發現的最古老的企鵝之一。
8月15日,長三角第一高峰浙江龍泉山開放瀑布餐廳,首批體驗的遊客在落差80餘米的二折瀑布之下吃起了全菌宴。該地夏季平均氣溫僅19攝氏度,眾多遊客紛紛來此清涼避暑。
文中圖片除註明外均來自網路
編輯:張爽(實習)
審核:管晶晶
※衛星「萬維網」的「掌舵者」來了!
※科創板:將不局限於六大戰略新興產業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