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軟硬兼施」發展人工智慧晶元,才能避免「尷尬局面」

「軟硬兼施」發展人工智慧晶元,才能避免「尷尬局面」

科技日報記者 劉園園

「對於人工智慧晶元產業來說,僅有好的硬基礎是不夠的,在硬基礎上再做出好的軟體,才能做得更好。」在日前舉行的「2019中國AI晶元創新者大會」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雲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人工智慧部副主任王蘊韜強調說。

科技日報記者隨後採訪了中科院半導體所類腦計算研究中心副主任龔國良,他也表示,人工智慧晶元產業的發展確實應該注重軟硬體協同。

軟體是人工智慧晶元的靈魂

「國內人工智慧晶元的硬體設計水平與國外接近,但軟體生態卻是薄弱環節。」龔國良告訴記者。

人工智慧晶元明明是硬體,和軟體又有什麼關係?

龔國良介紹,人工智慧晶元本身只起到加速的作用。除了少量定製化人工智慧晶元具備一定功能外,大多數人工智慧晶元本身並不具備功能,它們的功能必須結合相關軟體來實現。

演算法是軟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相當於人工智慧晶元的靈魂。除了演算法本身,軟體層面還包括演算法的移植、晶元驅動程序、配套軟體工具、人機交互界面等等。這就像電腦不僅僅需要好的處理器,還需要好的操作系統一樣。

龔國良介紹,在人工智慧晶元涉及的軟體領域,國內的演算法開發平台仍比較少,一些已有演算法開發平台,在人機交互與資源管理方面,與國外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另外,一些前瞻性人工智慧晶元的核心演算法、核心架構,還有待提升。

「軟體和使用側結合得更多。人工智慧晶元的硬體固然重要,但是如果軟體做得好,可能更勝一籌。」王蘊韜介紹,一些非常厲害的演算法團隊和軟體團隊,甚至可以在十分普通的晶元上,實現神經網路加速晶元的加速效果。

軟硬結合才能避免尷尬局面

對於國內人工智慧晶元產業而言,軟硬體匹配度不夠好的情況並不罕見。

「很多人工智慧晶元在設計之初的想法是很好的,但是上市後卻發現用戶不太買賬,軟體環節做得不夠好可能是原因之一。」龔國良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以演算法為例,用戶的「美好理想」一般是,利用演算法開發平台把演算法訓練出來後,只需進行傻瓜式移植,就能將其應用在人工智慧晶元上,產品隨之迅速出爐。但實際情況是,演算法移植到人工智慧晶元時需要進行硬體化改造,讓它適應晶元的硬體。

「這個環節需要花費很大的精力,要麼應用方來做,要麼晶元的設計方來做。」龔國良說,目前晶元研發團隊大多是硬體出身,在軟體支持方面花費的精力相對較少,重視程度依然不足。

在王蘊韜看來,把真正好的演算法,落地到人工智慧晶元硬體中,需要進一步實現軟硬體協同發展,而這一領域還存在非常大的市場空間。

科技日報記者了解到,在人工智慧晶元軟硬體協同方面,國內的大公司一般做得比較好。因為軟體方面例如演算法的移植和人工智慧晶元的驅動,實現起來有一定難度,需要專門的團隊去研發。

對於提升人工智慧晶元的軟硬體協同發展,龔國良認為,應結合人工智慧晶元產品的定位選擇不同策略。

「如果人工智慧晶元面向的應用場景比較窄,那麼在硬體做好的基礎上,設計一些軟體工具就可以實現應用。但如果是通用型人工智慧晶元,支撐的演算法範圍非常寬泛的話,就需要很好的軟體團隊與之匹配,否則就會導致晶元的硬體很強大,用戶卻不買賬的尷尬局面。」龔國良建議。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除註明外均來自網路

編輯:左常睿

審核:王小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男士比女士更愛打盹兒;新方法有助確定抗癌靶向葯能否中靶
還有100天,進博會就來了!「買買買」不在話下!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