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智永是怎麼學王羲之的?

智永是怎麼學王羲之的?

王羲之《蘭亭序》

智永《千字文》

智永《真書千字文》和王羲之的《蘭亭序》中有許多相同字,我們通過這些相同字的比較來探尋千百年前這兩位書法大家之間的異同之處。

「和」字為左右結構,字體扁寬圓厚。主要的不同之處集中在第一筆和第二筆,第一筆橫撇,自右向左行筆,《千字文》中是直接按筆下去,《蘭亭序》中按筆之後提筆從上方向左出鋒,一提一按的關係更強烈。第二筆橫,《千字文》中順勢向右行筆,《蘭亭序》中是向向下方頓筆,接著向右調鋒。《蘭亭序》中有行筆蓄勢之意,而《千字文》用力柔滑。

「歲」字,《千字文》和《蘭亭序》中的這兩個字形體相似,智永的走筆緊密,筆畫集中,整體更為沉穩。王羲之走筆變化多端,筆畫偏細,整體盡顯飛逸瀟洒之感。而最後的戈鉤也是位置不盡相同。

「年」字,起筆處的曲線在《千字文》中不出鋒,《蘭亭序》中出鋒,起筆方向智永相對變化少。「年」字里的豎畫王羲之走筆重兩端較粗,而智永由細到粗收筆輕逸。

「九」字,《千字文》中智永從右方行筆,起筆後的那一撇只走了一個小弧度的弧線,《蘭亭序》中落筆的那一撇的彎曲度更大。

「在」字,《千字文》中智永的前兩個橫起筆與收尾一致,最後一橫稍帶變化,整體圓厚舒緩。《蘭亭序》中三個橫起筆與收筆都不一樣,三個橫各藏韻致。《千字文》中的撇較為收斂,《蘭亭序》中的撇更為誇張。《千字文》中的兩個豎畫提筆向下筆勢一致,《蘭亭序》中的兩個豎畫左邊的收筆穩重,右邊的筆勢和暢,各有韻味。

《千字文》中的「會」字,撇和捺上端偏細,下端頓筆圓實。《蘭亭序》中「會」字,撇和捺相對更為細長,且捺的形體有起伏之勢。中間的兩個「田」字,轉折處智永一筆帶過,王羲之的轉折處顯方正。

《千字文》中的「陰」字,右高下平,立耳旁起筆一致。《蘭亭序》中的「陰」字左低右高,立耳旁中間轉折處筆勢變化明顯。智永的長豎直接下按收筆於外側,王羲之的長豎收筆於內側。再看「陰」字中間的三個短橫,智永下筆由細到粗,留白平均,王羲之的中間的兩個短橫距離近,上方留白大。右半部分最下方的長橫,智永處理為筆勢上挺,而王羲之筆勢呈下凹勢。

智永的「亭」字和王羲之的「亭」字,第一個點就不同,智永直接落筆,王羲之先下落後再橫。兩個「亭」字的長橫行筆方向不一樣,智永橫畫是向上挺括,王羲之的橫畫是平滑向下。

「也」字,智永的「也」字豎畫起筆高落筆短,王羲之的「也」字,落筆長而偏下。智永的豎彎鉤轉折圓滑平緩,王羲之的豎彎鉤轉折弧度明顯。

智永的「故」字與王羲之的「知」字中的兩個「口」折筆處相同都是方折用筆。

《千字文》中的「內」「因」和《蘭亭序》中的「自」,三個字的橫折彎鉤處筆法相同。

智永的「堂」字寶蓋頭的橫折處和王羲之的「懷」字的右半部分「四」的橫折處筆勢一致。

《千字文》中智永的的一些轉在《蘭亭序》中並沒有體現出來,如「星」,「南」,「用」,「面」的轉折。

王羲之在《蘭亭序》中的一些捺,智永的千字文中沒有體現,如「欣」、「不」、「大」

智永的《千字文》和王羲之的《蘭亭序》中區別在於兩者的表達方式不同,而相同處是兩者的筆畫走勢相同。

圖文: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丨關注後每天第一時間閱讀精彩書法內容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觀 的精彩文章:

共和國十大元帥書法真跡,難得一見!
聽一首詩,告訴你中國書法五千年的魅力!

TAG:書法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