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寧股價今年逆勢大漲196%,國潮崛起的底氣究竟從哪裡來?

李寧股價今年逆勢大漲196%,國潮崛起的底氣究竟從哪裡來?

國潮崛起的希望。

/華商韜略楊凱

8月14日上午,李寧公布了一份堪稱近10年來最亮眼的財報。

這份半年報顯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公司營收62.55億元,同比增長32.72%;凈利潤7.95億元,漲幅高達196%。同時,公司凈利率從5.7%提升至12.7%;經營性現金流為13.66億元,同比增長107%。

李寧股價應聲大漲。截至8月14日收盤,其最新股價為19.9港元每股,漲幅高達7.46%。而自2019年以來,李寧股價就持續逆勢大漲,累計漲幅高達136.15%。

業績與股價雙雙爆發的背後,是李寧的浴火重生與蛻變。

渠道的淬鍊

2011年前後,國內幾乎所有運動品牌都面臨集體爆倉的高庫存問題。

李寧也遇到了大麻煩。在「晉江幫」圍攻之下,李寧凈利潤縮水至3.86億元,同比陡降65%。行業第一的寶座就此易主。

當時,困擾李寧的有兩大難題:一是高庫存、二是高採購成本。

問題出在渠道端,李寧開始「刮骨療傷」。

在金珍君的主導下,李寧投入18億開啟「渠道復興計劃」:關掉1800多家問題店面,提升直營店比例。

到2014年,李寧直營店的數量從2012年的631家提升到1202家,累計增長率超過90%。

李寧本人更是親抓渠道升級。2015年上半年,他帶著渠道團隊拜訪了上海、廣州等地的商超集團,達成了多項連鎖網點、線上線下融合銷售等渠道合作模式。

李寧下定決心:要以創業的心態去創造李寧新的產品、新的渠道、新的運營方式以及新的體驗。

為了減少存貨,李寧創新供貨模式,建立了快速反應的零售業務平台,根據每天零售店的銷售情況預測需求,並調整供應鏈的產品開發風向和產量;同時,堅持通過改善終端渠道效率、優化單店訂貨項目等方式,變革運營模式,努力提升零售運營能力。

李寧還堅決執行線上 線下全渠道策略,從縱向發展到橫向拓寬,並及時提出「互聯網 」戰略。新發布的財報顯示,銷售渠道結構方面,李寧電商的佔比從2011年的2%增長到2018年的22%,而批發渠道則從2011年的79%下降到2018年的47%。

2019年上半年,李寧繼續鞏固高效大店的策略,持續關閉虧損店鋪,加速推進渠道多元化,優化渠道結構,踏對了時代的鼓點。

國潮的崛起

「8」似乎是李寧的幸運數字,李寧逢「8」必火。

1988年9月,韓國漢城奧運會上,「體操王子」李寧傷病纏身、鎩羽而歸。不過,這次失敗卻催生了一個偉大的運動品牌。

回國後不久,這位獲得過14個世界冠軍、106枚金牌的傳奇運動員宣布退役。隨後,他在李經緯的幫助下,創辦了服裝運動品牌「李寧」。

1998年,李寧公司在廣東佛山建成中國第一個運動服裝設計研發中心。研發與技術儲備幫助李寧在之後的10年間,牢牢佔據著行業霸主的地位。

2008年8月8日,李寧作為奧運火炬的最後一棒火炬手,腳踏祥雲、繞場一周,點燃了北京奧運主火炬,舉國歡慶。

這相當於給李寧公司打了一個超級免費廣告。「李寧」一時間成了民族品牌的代名詞,火遍街頭巷尾。

2009年,李寧營收突破80億元,在中國市場的佔有率高達9.7%,反超阿迪,成為僅次於耐克的行業「老二」。這也是中國運動服裝品牌唯一一次突破耐克和阿迪的包圍圈。

2018年,李寧又火了一把。

當年2月,中國李寧系列產品在紐約時裝周首次亮相,引發熱議。

據東吳證券統計,「李寧亮相紐約時裝周」相關微博話題總瀏覽量超過7800萬次,其中超過6834篇文章發布,微信文章中超過10萬次瀏覽的篇數更是達到19篇。

空前的話題熱度引發了高流量的關注,同時也帶動了銷售額的火爆增長。

紐約秀場結束後,李寧股價「坐上了直升機」。到2018年3月16日,李寧股價報收8.49港元每股,183億港元的市值也創下5年來的新高。短短兩個月時間裡,李寧市值累計增加了60億港元。

這背後,是李寧在產品端的升級與創新。李寧堅持聚焦籃球、跑步、訓練、羽毛球及運動時尚五大核心品類,滿足消費者對各品類功能性的差異化需求,同時加入流行元素,提升品牌時尚屬性。

因此,市值大幅增加的同時,李寧還收穫了「好名聲」。李寧的新產品憑藉前衛的設計和時尚的外觀甚至被譽為「國潮的崛起」。

冠軍的回歸

1996年,李寧創下了6.7億的歷史銷售額紀錄。然而,隨著金融危機的到來,公司進入停滯狀態。李寧決意去北大讀書充電,逐漸淡出公司管理。

到1998年,李寧乾脆徹底放手,交出了CEO的位置,公司實際事務交給職業經理人打理。

第一個接手的是李寧公司元老陳義紅。他是軍人出身,拼勁兒十足。陳義紅把公司打理得有聲有色,那句著名廣告語——「一切皆有可能」也是在他任期內搞出來的。

2001年前後,陳義紅與李寧在經營理念上產生分歧,將總經理的位置交給張志勇。

張志勇掌權後,李寧幾乎徹底隱退。李寧大概兩個月才去一趟公司,大小事務都由張志勇拍板。除了一年四次的董事會和年底的戰略執行會議外,李寧不會過問公司的具體事務。

2010年,李寧在張志勇的帶領下激進擴張:更換品牌logo;一年內提價3次;將口號從「一切皆有可能」調整為「讓改變發生」;提出「90後李寧」的概念,並向國際市場進發。

2015年,經歷過張勇和金珍君的李寧迎來李寧本人回歸,李寧公司重啟「一切皆有可能」的口號。

李寧回歸後,開啟組織結構調整,重組籃球及羽毛球、運動生活及訓練、跑步三大業務部門;提拔洪玉儒、張向都等一批元老級員工進入高管團隊;延續渠道變革,提升自營比例;發力電商業務……

品牌升級的策略同樣回歸。只不過,這一次不是簡單地提價,而是發力產品本身,優化設計和外觀,貫徹「單品牌、多品類、多渠道」的發展策略。

在保持親民價格的同時,李寧著力提升產品品質與品牌影響力,先後贊助CBA、簽約韋德、贊助羽毛球和乒乓球國家隊等。

在李寧本人的帶領下,公司奇蹟般地扭虧為贏。

如今,李寧業績與股價的雙爆發,是幾年蛻變的結果,「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

——END——

圖片均來自網路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商韜略 的精彩文章:

不是華為,這次搶跑5G商用手機上市的是中興!
100億美元!今年為止最大半導體併購案誕生!

TAG:華商韜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