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書法節奏的理解
書法是傳統文化中最為抽象的藝術,它的創作工具最為簡單,一支筆、一硯墨、一張白紙,表現的形式也僅僅黑白兩種世界,表現的手段只有線條而已。然而,書法唯其簡單又是最複雜的,一幅經典的書法作品,它既要蘊含形而上的精神、氣韻、人文等層面的豐富內涵,同時又必須展示用筆、結字、章法、墨法等等基本技法。節奏屬於書法的技法部分,書法所擁有的複雜元素中,節奏在線條和章法的創作中發揮著一定的作用。
節奏一詞來源於最早的音樂理論著作《禮記·樂記》:「樂者,心之動也;聲者,樂之象也。文采節奏,聲之飾也」,節是音樂中休止的意思,奏是音樂進行的意思,「文采節奏,聲之飾也」,就是說,節奏和精彩的文辭一樣,都是用來裝飾美化音樂的元素。唐朝經學家孔穎達對節奏概念也做過這樣的表述「節奏謂或作或止,作則奏之,止則節之。」由此看出,節奏就是音樂進行中或行或止的表現。藝術是相通的,古體詩詞的平仄是詩詞的節奏,舞蹈是有形的音樂,其表現形式直接取決於音樂旋律的風格和節奏,另外繪畫、建築、雕塑等藝術創作中,都會展示出各自的節奏韻律。假若從中國傳統的審美理念「道法自然」出發,節奏這個藝術概念還隱藏於大自然的所有存在,如一簇簇千姿百態的雲、一陣陣忽緊忽慢的風、一條條波濤起伏的江河、一道道變幻莫測的閃電以及四季輪迴、晝夜交替等等自然現象中,只要你用心感受,就能感受到其中的節奏。
書法創作中,節奏無處不在。點畫、線條、結體、章法、墨色等等的表現中,書寫者心律的收縮、胳膊肌肉的韌性特點以及已經形成的每個人慣性的動作,以及對創作內容的理解,毛筆的大小、軟硬,紙張的生熟程度,墨的濃淡都是決定節奏的因素。
節奏,具體的體現是毛筆運行的快慢。另外,單字大小奇正的變化、線條粗細的變化、行距字距之間的變化、墨色濃淡的變化等等都是節奏具象的體現。「密不透風,疏可跑馬」中的「疏」、「密」就是章法中節奏的展示,「密」處節奏加快,空間緊縮,「疏」處雲淡風輕,舒緩從容。「疏」「密」互相矛盾又互相陪襯,調解、豐富和刺激審美者的視覺,成為評價一副作品藝術水準的重要構成。
比如王獻之一筆書和「瘋張顛素」的狂草,縱然左右縱橫、上下連綿緊扣、一以貫之、勢不可擋,但總會留出讓人駐足、喘氣、呼吸的空間,就像音樂里的休止符,反而達到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點畫的節奏體現在筆畫起筆、行筆和收筆的過程中,章法的節奏體現在輕重、強弱、疏密、大小、枯濕、濃淡、倚正等等構成的對比中。古代書法理論中講書法節奏的論述較少,但諸多形象的描述如「飛鳥出林、驚蛇入草」、「屋漏痕」、「錐畫沙」、「亂石鋪路」、「奔雷墜石」、「鴻飛獸駭」、「猶眾星之列河漢」等,讓我們能想像和感受到意象中展示的力度感與速度感,這些意象都是對節奏感最為生動的描述。
不同的節奏感導致不同的韻律感,不同的韻律感帶給我們不同的心裡刺激,產生不同的情感體驗,形成不同的審美感受。當代書法理論研究學者,面對經濟社會風馳電掣般發展速度,面對絢爛紛繁的社會現象,面對應接不暇的感官刺激,以及書法不同於以往的展示方式,則越來越多地注意到了書法創作中的節奏,「節奏」成為當前書法研究中不可忽略的一個熱詞。當下大草書法的代表性人物胡抗美先生,就對草書章法中的節奏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發表了《節奏是書法藝術的靈魂》研究文章,他認為「節、奏與曲、直一樣,是互相對舉的概念,即通過對對立雙方的合理調配來反映出理、對應於情」,他還認為「在人們施展開的一點一線、一提一按都與內在的生命律動相連,他們就是生命本身的節奏」,「書法不僅是徒手書寫的時間運動形式,同時也是一個視覺的構型空間的形成,同樣是建立在陰陽互生的節奏變化關係之上」。胡抗美先生的論述,讓節奏這個抽象的概念變成了可以體會和觸摸的東西。
節奏在草書中體現最強,在篆書中體現最弱。
書法中不同書體的用筆有不同的筆畫韻律,不同書體的創作特點有不同的節奏感,不同書家對節奏有不同的理解和表現,同一書家在不同的境遇和書寫內容面前,也有不同的構思和節奏變化。王羲之十七帖,是王羲之草書中最經典的作品之一,在這件草書作品裡,筆法方面既有篆隸筆法,也有楷書筆法,在字的造型方面,草行楷混雜,雖為草書作品但楷體字並不鮮見。這些楷體和個別篆隸筆法的運用,在其優雅、流暢的節奏中,猶如投入靜湖的石子,激起了層層疊疊的漣漪,直接豐富了作品的韻律和節奏,使作品變得跌宕起伏、變幻莫測。王羲之的行書代表作《蘭亭序》,它所體現的藝術性是另外一種風格。它的節奏是平緩的,就像抒情輕音樂,沒有用筆上的強烈對比,也沒有章法上的縱橫誇張;沒有線條上的劍拔弩張,也沒有結構上的過分俯仰。有的只是中國傳統的審美思想和嫻熟筆法的自然流露,筆筆精到,自然天成,起收藏露常常既在情理之中,又似出意料之外,結體上僅僅是微妙的挪騰揖讓,顧盼呼應。它豐富而不失清雅、多變而不失和諧,彬彬有禮,婉轉奇妙。它的韻律和節奏正是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天人合一、和而不同、過猶不及、上善若水,從而成為了古今評價書法藝術的最高標尺。
歷史上的各位書法大家,都有自己的用筆習慣以及因為習慣而形成的節奏特徵,唯此,才使中華書法大觀園異彩紛呈。顏真卿的書風敦厚嚴正、挺拔雄闊,成為大唐氣象的代表,其書寫的節奏感沒有大的起伏,但力透紙背的筆法及通篇厚重、立體的熔鑄感,讓你感受到了《黃河大合唱》一般凝重的旋律;蘇東坡的筆墨藏巧於拙、率真渾樸,盡顯文人風流,其書法的節奏亦較平緩,視覺衝擊更多來自於個別筆畫線條的誇張,這些誇張就像深夜裡的一聲吶喊,男聲合唱中的一聲花腔高音,使他稍顯壓抑和單調的結體與章法,有了爽勁痛快的感覺;董其昌的筆法俊雅瑰麗、韻致天成,由於其擅長淡墨書寫,使他本來秀雅的書貌,又增添了春風拂柳或月下賞梅的婉約美感;王鐸的章法大開大合、神奇莫測,極具視覺衝擊力,其書法散發出來的跌宕勁健與凝重俊逸,似武壇高手的拳腳棍棒,節奏迷亂,旋律激越,令人激動。
沒有節奏意識的書法家應該驚醒,說明線條的變化是單一的,提按是不豐富的。縱然是書寫小楷,毫釐之間,高手的書寫也是跳躍的,空間布局也是很明顯的。
書法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藝術,音樂節律的恰當運用會在章法上提升書法品味,打開書法家創作的思路,幫助書法家在找尋自我風格的路上,看到自己想要的風景。
此文刊載於2019年第二期《甘肅書法》
作者簡介:
王小靜,號麗水堂,女,甘肅省西和縣人,大學學歷,中國人大藝術學院書法高研班結業,中國傳媒大學胡抗美書法博士課題班成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北京榮寶齋在線重點推介書法家,甘肅省書法家協會理事,甘肅省青年書法家協會顧問,甘肅省婦女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隴南市書法家協會主席,甘肅省書法院院聘書法家,北京民族大學特聘教授,隴南師專客座教授。書法作品曾入展首屆王羲之書法獎、首屆西部書法展、國際女性書法展等一系列國家級重大展覽。在北京國家畫院、甘肅省藝術館等多地舉辦個人書法展,書法作品被多家美術館、收藏機構收藏。出版作品《話說仇池》、《王小靜書法作品集》和《當代名家風範-王小靜卷》等。
文章來源於|隴南市書協
※懷素《自敘帖》中拆散結構重新組合的技巧
※夏云:《靈飛經》是《蘭亭序》的小楷實踐?
TAG:晉堂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