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豐子愷:讚美的話不足道,批評的話才珍貴

豐子愷:讚美的話不足道,批評的話才珍貴

真正成功的人,更能接受別人對自己的批評,不服不行

文/芨芨草

很多雞湯文章總是灌輸一個觀點,評論年輕人時要多讚揚,少打擊,以免幼苗被摧殘。

近日讀報,就讀到了一篇豐子愷先生的女兒豐宛音回憶父親的文章,其中兩個片段很有意思。

有一次是在嘉興,豐子愷帶家人去煙雨樓吃南湖菱,鄰座幾個人正在談論豐子愷的畫。豐子愷示意大家不要動,自己卻慢慢踱到那些人後面,偷聽他們說什麼。

走近一聽,這些人在評說豐子愷的「沒有五官的畫」。

那時候,受日本畫家竹久夢二的影響,豐子愷開始畫沒有五官的人物畫。藝術上這叫「有意無筆」或「意到筆不到」,以達到含蓄和耐人尋味的目的。但中國人看國畫習慣了,要麼工筆跟真的一樣,要麼大寫意氣勢磅礴,對於這種畫法有異議也屬正常。

那些人的意思是,豐子愷不該趕這時髦,搞得臉上只有兩道線,看著怪怪的。豐子愷點點頭,回家重新審視自己的作品,發現是有些地方真的沒有做足功夫,不怪別人批評。於是,他在以後的創作中,注意刻畫人物形象,通過生動的姿態來彌補沒有五官的神情,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另一次是在貴州遵義,一家人寄居在郊外的一座院子里。當時,豐子愷名聲遠揚,不知道誰就把他的行蹤暴露了。這天,父女兩個去外面散步,在一條石凳上休息時,聽到有人說豐子愷的「壞話」。那人說,豐子愷的畫背景太單調,全是江南風景,甚至內地的人也畫上江南背景,看來也不過如此。

豐子愷認真地聽著,還時不時點頭。從此後,他常到外面寫生,人物和背景終於和諧統一了。

這兩件事都記載在豐子愷先生的《畫師日記》里。豐子愷說:「讚美的話不足道,批評的話才珍貴。」

其實,古往今來,很多偉人都善於從批評中汲取營養,使自己變得越來越強大。

春秋時代的齊威王就曾頒布命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議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以法令的形式讓大小官員及老百姓批評自己。如果道遠一時來不了都城,就在家裡寫封信,只要批評的對,就能得獎。結果齊國大治,國力日盛,終成春秋一大霸主。

看到這裡有人就奇怪了:為什麼接受批評的都是「別人」,我們自己或者家人、同事,怎麼都聽不得批評?

這是人的格局問題。

首先,越是成熟的人越能接受批評。

鄭國人喜歡到鄉校休閑聚會,議論執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壞。鄭國大夫然明建議子產廢除鄉校,以杜絕這種不和諧的聲音。子產不僅不廢除,還認為「我聽取這些議論後把它當作治病的良藥。」 子產覺得,靠擺威風來防止怨恨是幼稚的,做錯了還不聽批評,是不成熟的表現。

其次,越是成功的人越能接受批評。

看電視劇,總覺得武則天不近人情,殘酷暴虐。其實,武則天作為女性統治者,其心胸已經比很多男人都寬闊。如,被譽為「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追隨徐敬業反對武則天,是「謀逆造反」的骨幹,《討武曌檄》羅列了武則天二十大罪狀,把武曌罵了個狗血噴頭。要是換了別人,這就是殺頭之罪。然後,武則天不僅沒有發怒,甚至對駱賓王的文才大加讚賞。她還責怪宰相讓這樣的人才流落人間。

試想,當年項羽如果能虛心一點,接受下屬的批評,也就不會有後來的魂斷烏江了。

但問題又來了:如果自己的領導脾氣不好,不喜歡下屬直接的批評,怎麼做才能既保全領導的面子,又起到批評的作用?

回答是:旁敲側擊,委婉地批評。

寇準當上了宰相,好友張詠卻認為他雖是奇才,但讀書太少。他想直接說給寇準,又怕他官至宰相,直接說他沒學問,恐怕不妥。於是,在一次喝茶時,張詠有意無意地說了一句:「《漢書·霍光傳》不可不讀。」回到相府,寇準趕緊找出《漢書·霍光傳》,從頭仔細閱讀。當他讀到「然光不學無術,暗於大理」時,恍然大悟。當年霍光任過大司馬、大將軍要職,地位相當於宋朝的宰相,他輔佐漢朝立有大功,但是居功自傲,不好學習,不明事理,自己可不能這樣啊!

孟子曰:聞過則喜。在這一點上,梅蘭芳先生堪稱楷模。在一次演出時,有位老者直呼他演得不對,待演出結束時,梅蘭芳親自找他請教,一時成為美談。梅蘭芳先生之所以能在戲劇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與他虛心接受批評是分不開的。

有人作過一個調查,往往越優秀、越完美主義的人,越難面對批評,越容易感到傷害和挫敗。但不可否認,批評是一個人走向成熟的必經之路。也許,批評你的人中就有命中的貴人,如果你面對批評,和批評者惡語相向,也許會失去寶貴的機會。心平氣和地接受批評吧,將其看作提升自我的寶貴機會,這樣,你離成功也就又近了一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荒原芨芨草 的精彩文章:

最聰明的處世之道,是能做到這二方面,你做得到嗎?
獨處也是一種能力,懂得獨處的人,才懂得生命的真諦

TAG:荒原芨芨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