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戰神馬超竟是不忠不義之徒?三國八十二歲老婦,一句話道破真相!

戰神馬超竟是不忠不義之徒?三國八十二歲老婦,一句話道破真相!

文:立早閑人(白馬晉一原創團隊成員)

東漢三國,英雄輩出,群星薈萃,智謀士勇武將層出不窮;同樣女中豪傑,巾幗英雄,奇女子偉丈夫屢見不鮮。冀城扶夷將軍姜敘之母就是其中之一,巾幗不讓鬚眉。後人有詩讚曰:「賢哉姜敘母,勸子早興兵。取義如山重,捐軀似羽輕。王陵親可並,孟氏母重生。見此真悲切,令人兩淚傾。」

楊氏雖是一個年過八十有二的老婦,卻不僅是一個深明大義,鼓勵兒子侄子起兵反馬超,為國盡忠為民儘力;還是一個大義凜然,直面強將強兵慷慨赴死亡,為家樹榜為子樹樣。《三國演義》是這樣記載楊氏鼓勵兒子姜敘起兵,即敘母曰:「汝不早圖,更待何時,誰不有死,死於忠義,死得其所也。勿以我為念。汝若不聽義山(楊阜的字)之言,吾當先死,以絕汝念。」毛宗崗在此處留下「一個女丈夫,可比斷頭將軍」十一字的點評。

在姜敘猶豫時,楊氏很果斷,有膽識,視死如歸,匡扶正義,以忠義助子成仁,以生死絕子顧慮,終促姜敘棄小家保大家,起兵反抗馬超。當馬超入攻歷城,被馬超活捉時,面對大是大非,楊氏大義凜然,捨生忘死,直面痛斥馬超無情無義,背父叛君。

《三國志?魏書二五?辛毗楊阜高堂隆傳》是這樣記錄楊氏痛罵馬超的原話,即敘母罵之曰:「汝背父之逆子,殺君之桀賊,天地豈久容汝,而不早死,敢以面目視人乎!」。在生死攸關的一刻,楊氏不忘犧牲,以死踐行對兒子的承諾。楊氏之所以明白是非且敢於犧牲,是因為如下原因。

其一,母愛的天性。

母愛是世間萬物與生俱來的天性,是一味的付出不求索取,是不求母親孩子兩端有平衡點。姜敘母楊氏在兒子起兵反叛馬超與否猶豫不決時,以「生得其名,死得其所」的母愛來鼓勵兒子起兵反抗馬超的不忠不義之舉。面對利劍,直面生死,楊氏以死亡成全兒子的忠誠品德,慷慨赴死;用母愛詮釋母親的獻身精神,無私奉獻。

其二,母親的角色。

母親是家庭的帶領者,也是孩子的陪伴者。世人常說,母親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言傳身教影響著孩子的健康成長,用自己的生命譜寫愛的篇章。姜敘母楊氏慎司母職,為了兒子可以犧牲一切,包括生命。為此,楊氏鼓勵兒子起兵,並為之赴死,就被推崇為禮教的化身,智慧的象徵,正義的指向燈。在濃厚的正統意識中,楊氏為兒子的「忠」、「義」而坦然面對死亡,自己寧願獨自一人走向毀滅,卻期望能藉以來解放兒子,讓兒子無牽無掛地去實現自已的理想。

其三,社會的價值取向。

「家國同構」、「移孝作忠」的觀念是傳統的儒家觀念。在儒家觀念的作用下,認為是孝子就一定會作忠臣。反之,「不孝子」定然是「不忠臣」。為此,在儒家思想中,母親不僅不能利用兒子的「孝順」而凌駕於兒子之上,反而要對兒子的「孝」犧牲自己的生命。楊氏鼓勵兒子起兵反叛馬超,為國忠為民義;而姜敘聽母親的話,跟楊阜一同反抗馬超,為母孝為家順。被活捉,生死抉擇,楊氏則選擇死,來使姜敘獲得解脫,而未成為姜敘的累贅。

姜敘母楊氏鼓勵兒子反叛馬超及痛斥馬超,都是忠義在影響著。楊氏作為一名老婦,一位母親,在講究家國天下的社會裡,除了「母親」的身份,什麼也不是,就只剩下為兒子奉獻外也再無任何價值。所以,既然要為兒子奉獻生命,成全兒子的忠義之舉,就要深明大義、大義凜然,慷慨赴死。從而實現母親唯一的、終極的價值。

筆者按:大義凜然,指人由於胸懷正義而神態莊嚴,令人敬畏。姜敘之母楊氏,一個八十好幾的老嫗,忠於正統,不畏強權,視死如歸,不僅鼓勵兒子起兵反馬超不忠,還面對生死關頭斥馬超不義。如此用生命換來的名節,也只有姜敘母三個字,在青史上甚至連自己的名字都未曾留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白馬晉一 的精彩文章:

三國此人本可對決曹操,可惜死得太早?他有個兒子和劉備勢不兩立
水滸四大道門高手?公孫勝師父非最強,神秘人曾鎮壓一百零八魔星

TAG:白馬晉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