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再見,颱風「利奇馬」!颱風活動路徑有規律可循嗎?

再見,颱風「利奇馬」!颱風活動路徑有規律可循嗎?

本文轉載自「科普中國」

8月13日14時,中央氣象台對颱風「利奇馬」停止編號。據應急管理部消息,截至8月13日16時,颱風「利奇馬」造成浙江、上海、江蘇、山東、安徽、福建、河北、遼寧、吉林9省(市)1288.4萬人受災,204萬人緊急轉移安置(已安全返回141.7萬人);1.3萬間房屋倒塌,11.9萬間不同程度損壞;農作物受災面積996千公頃。

超強颱風利奇馬(英語:Super Typhoon Lekima,國際編號:1909,聯合颱風警報中心:10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Hanna)為2019年太平洋颱風季第9個被命名的風暴。圖源:國家衛星氣象中心

颱風是破壞力極強的災害性天氣,它的強大破壞力主要來自於它迅猛的風速,通常風力越強的颱風破壞力越大。今年在我國東部沿海市內的颱風「利奇馬」登陸時風力高達16級,每秒風速約51~56米,成為2019年登陸我國的頭號「風王」。

什麼是颱風?

熱帶氣旋是熱帶、副熱帶海洋上的熱帶低壓,當其最大風力達到8級(熱帶風暴),就需要編報,在西北太平洋、南海,達到12級時就稱其為「颱風」(習慣上,也稱編報後的熱帶風暴為「颱風」)。

在其他海洋也一樣有熱帶氣旋,但不叫颱風,在北大西洋、東太平洋普遍稱為「颶風」,在印度洋、孟加拉灣多稱為「熱帶風暴」,在澳大利亞就直接叫「熱帶氣旋」。

以下所稱的颱風,常泛指熱帶氣旋。

熱帶氣旋的等級分化 圖源:中國氣象報社

颱風形成及區域

颱風大部分形成於西北太平洋,少部分形成於南海。形成颱風的因素很多,其主要因素如下:

颱風是一個能量十分巨大的天氣系統,維持其能量需要源源不斷的高溫(26℃以上)、高濕空氣,一般只有在低緯度的熱帶海洋上才能滿足其條件。

颱風是高速旋轉的天氣系統,要讓大氣旋轉,就必須有一定的地轉偏向力,只有在緯度5度以上,才能令原來直行的大氣旋轉,並逐漸形成颱風。比如,印度尼西亞位於熱帶海洋但歷史上幾乎不受颱風襲擊,就是因為其大部分國土位於赤道附近(南緯12°~北緯7°),地轉偏向力小到不足以產生氣旋,更不要說颱風了。

另外,「初始渦旋」和「高低空風切變」也是颱風形成的重要因素。

1965年至2005年全球熱帶氣旋路徑圖 圖源:中國氣象報社

全球颱風主要發生於8個海區。其中北半球有北太平洋西部和東部、北大西洋西部、孟加拉灣和阿拉伯海5個海區,而南半球有南太平洋西部、南印度洋西部和東部3個海區。

颱風的結構

颱風一般可分為颱風外圍、颱風本體和颱風中心三部分。

颱風外圍:為螺旋雲帶,通常只下點陣雨,風有時候比較大,也稱為「大風區」,範圍大約400~1000km。

颱風本體:為渦旋區,也叫「雲牆區」,它由一些高大的對流雲組成,颱風的暴雨和最大風力就在這一區域里。其直徑一般為200公里,有時可達400公里區,危害最大。

颱風中心:也稱為「颱風眼區」,其直徑一般為10-100km,絕大多數呈圓形,風很小,雲也不多,有時甚至可以看到太陽。

颱風結構示意圖 圖源:網路

值得注意的是,颱風眼經過的地區,其大風風向有180度變化,颱風前偏東風,颱風後偏西風,對建築物等有致命的摧毀作用。

颱風活動是否有規律可循?

颱風基本上是順著副熱帶高壓邊緣氣流而移動的,就像水中漩渦隨河流移動一樣。處於副高南部時向西移動為主;在副高西部時北移;在副高北部時東移。

圖源:來自廈門市氣象局《颱風》科普電視

常年移動路徑有三類:

01

西移路徑

西移路徑:颱風從菲律賓以東海面一直向西移動,經我國南海,在華南沿海和海南島、越南沿海一帶登陸,主要影響我國華南地區。

圖源:來自廈門市氣象局《颱風》科普電視

02

西北移路徑

西北移路徑:颱風自菲律賓以東海面向西北方向移動,橫穿我國台灣和台灣海峽,在閩、粵一帶登陸;或者穿過琉球群島,在江、浙沿海登陸。這條路徑的颱風常常侵襲我國大陸,對華東、華南均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有人稱之為「登陸型颱風路徑」。例如今年利奇馬超強颱風在溫嶺登陸後,很快沿華東轉向北行,給浙江、上海、江蘇、山東、遼寧等省造成極大損失。

圖源:來自廈門市氣象局《颱風》科普電視

03

轉向路徑

轉向路徑:颱風在菲律賓以東海面先向西北方向移動,以後轉向東北,呈拋物線狀,是最多見的路徑,如果颱風在遠海轉向,主要襲擊日本或在海上消失;如颱風在近海轉向,大多向東北方向移動,影響朝鮮,但有一小部分在北上的後期會折向西北行,登陸於我國遼魯沿海。

圖源:來自廈門市氣象局《颱風》科普電視

另外,還有一類移動相當沒有規律的颱風,它就是南海颱風。這是形成於南海的颱風,一般強度小且距離副熱帶高壓比較遠,沒有明顯的引導氣流,經常任性移動,甚至可以畫不止一個「8」字軌跡。

1986年的第16號颱風「韋恩」無疑是南海颱風路徑多變的最好典例 圖源:網路

颱風會帶來哪些災害?

颱風產生的災害主要由強風、暴雨和風暴潮三個因素引起。

強風:當颱風的風力達到12級也就是33米/秒時,相當於每平方米要承受230公斤的壓力。颱風可以直接吹倒建築物,拔起參天大樹,毀壞農作物。

莫蘭蒂颱風摧毀廈門行道樹慘狀 來源:海西晨報

暴雨:颱風是最強的暴雨天氣系統之一,在颱風經過的地區,一般能產生150毫米~300毫米降雨,少數颱風能產生1000毫米以上的特大暴雨。1975年8月8日的7503號颱風(「尼娜」)創造了多項中國大陸地區暴雨極值,並直接製造了河南「75.8」特大洪災。

風暴潮:颱風靠近時,其增水作用可使潮位猛漲,水浪排山倒海般向海岸壓去。強颱風的風暴潮能使沿海水位上升5~6米。若風暴潮與天文高潮位相遇,則容易造成海堤潰決,淹沒城鎮和農田,造成土地鹽漬化等災害。

颱風引發風暴潮災害 圖源:新華網

另外,颱風前部的下沉氣流會引起強烈升溫,如利奇馬颱風引起的廈門高溫,竟然超過歷史最高氣溫,達到39.6℃。

儘管颱風常伴有狂風、暴雨和風暴潮,給我國多個地區造成嚴重災害。但颱風也有一些「貢獻」:

解除乾旱。對許多夏旱地區來說,颱風會帶來可觀的救命降水,使莊稼得以正常生長。颱風降水是我國江南、華南地區和東北諸省夏季雨量的主要來源。

水電站的源泉。颱風帶來的大量降水,會使大小水庫蓄滿雨水,水利發電機組能夠正常運轉。

帶來夏季的涼爽。在酷熱的日子裡,颱風來臨,會帶來涼風習習,降溫消暑。

颱風來臨,我們要保護好自己!

颱風災害主要集中在我國沿海一帶地區,當發生颱風災害時時,我們要做到以下幾點:

颱風像人一樣是有名字的,對於造成特別嚴重災害的熱帶氣旋或因其他原因,颱風委員會成員都可以申請將該熱帶氣旋名稱從命名表中刪除,並重新命名。例如給我國造成重大損失的2005年第19號颱風「龍王」、2013年第30號颱風「海燕」、2016年第14號颱風「莫蘭蒂」,它們都因為破壞力巨大,正式被除名。

知識擴充

颱風的命名

據悉,「利奇馬」原是一種熱帶水果,該名字由越南提供。去年登陸我國的「山竹」,則是泰國取的名字。颱風的名字是由颱風周邊國家和地區共同事先制定一個命名表,然後按照順序年復一年地循環重複使用。

命名表共140個名字分別由世界氣象組織所屬的亞太地區的11個成員國和3個地區提供,按順序分別是柬埔寨、中國大陸、朝鮮、中國香港、日本、寮國、中國澳門、馬來西亞、密克羅尼西亞、菲律賓、韓國、泰國、美國以及越南。颱風編號中前兩位為年份,後兩位為熱帶風暴在該年生成的順序。例如,0704,即2007年第4號熱帶風暴。一般情況下,事先制定的命名表按順序年復一年地循環重複使用。各個國家給颱風命名的風格也各不相同。有人評價,中國大多以神話命名,中國提供的10個名稱是:龍王(已被「海葵」替代)、悟空、玉兔、海燕(後被「白鹿」替代)、風神、海神、杜鵑、電母、海馬和海棠。日本喜歡用星座命名,比如摩羯。東南亞國家則多以水果、自然植物命名。

撰文/吳智輝(原廈門市氣象學會秘書長 氣象高級工程師)

審閱/占明錦(江西省氣候中心,應對氣候變化首席,高級工程師,2019年江西省百千萬人才)

文章由騰訊科普「科普中國頭條創作與推送項目」團隊推出

轉載請註明來自科普中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就是力量 的精彩文章:

喜迎「六一」,第九屆「和平的旗幟」世界兒童呼喚和平系列活動徵稿啟示
2019清華科學營開營,玩轉科學·新的開始

TAG:知識就是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