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曾國藩裁撤湘軍就不怕兔死狗烹嗎?有此人在,朝廷不敢輕舉妄動

曾國藩裁撤湘軍就不怕兔死狗烹嗎?有此人在,朝廷不敢輕舉妄動

傳統中國是人治色彩非常濃厚的國度,孔子講:「人在政存,人去政亡。」指的是人在位的時候,所制定的政策、措施仍然存在;人不在位或去世後,制定的所有政策、措施就極有可能被推翻。因而,能不能找到一個合適的接班人,尤其是大領導,甚至會關係到自己的身家性命和死後的榮譽。這一點,曾國藩就做的就很好。

曾國藩並無嚴格意義上的接班人問題,因為好多事情,特別是重大的人事安排,他本質上是沒有決定權的,這個權力在皇帝手中。但他也不是無所作為,通過提拔人,特別是將其提拔到足以影響朝廷決策這個位置時,可以說就高枕無憂了。

早在打下安慶後,曾國藩就有「湘軍有暮氣」的判斷,即久經戰陣,打了近十年的仗,原來的青年已經步入中年,戰鬥力、士氣都會受到考驗。而一旦打下南京,朝廷就會逼迫他裁掉湘軍。但內憂外患並不會少,因此以後的路怎麼走,是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在選定接班人問題上,曾國藩起初認為弟弟曾國荃可以,畢竟是自家人,但最後被否定,認定能夠光大門庭的是李鴻章。多年來他有意培養的人中,李是他傾注心力最多的。曾、李之間的通信、談話,一起做事情也是最多的。

更讓曾國藩欽佩的是,李敢於講真話。俗話說,百人諾諾,不如一人訥訥,在曾國藩的幕僚、下屬中,不乏講真話的人,但能夠堅持己見的,李鴻章是一個。

咸豐十一年,上海士紳委派錢鼎銘,到安慶曾國藩的兩江總督府請兵。這對於李鴻章來說是一次絕佳機會,曾國藩決定派淮軍援助上海,由李擔任主帥。臨行前,曾囑咐李讓他先把兵練好,不要急於出戰,吏治、洋務可以緩辦,先站穩腳跟再說。

在曾國藩的舉薦下,李鴻章很快被破格提拔為江蘇巡撫。李鴻章也沒有辜負曾國藩多年的栽培,到了上海後,除了堅守不輕易出兵外,曾國藩還給他支招,讓他「會防不會剿」,即可以與洋人勢力一同防守上海,但不參加共同對抗太平軍的會戰。說白了,就是堅決不當槍使。

李鴻章很快就看清了洋人們的用意,異常佩服老師的眼力,此後處處秉承老師的旨意辦事,事事請命、時時請命,有什麼創舉總拜求曾國藩為首,有什麼大政總求老師主持,而且每個月還拿出四萬兩銀子,源源不斷地接濟湘軍。

更重要的是,當清廷每天催促李鴻章帶裝備著洋槍洋炮的淮軍會同進攻金陵時,李鴻章找出各種理由,抗旨不出兵。他深知老師除承受外界的各種壓力外,還為怎麼把攻打金陵作為曾氏兄弟的大禮來個「晚場善收」。也就是說,曾氏兄弟拚命打下的金陵,自己決不能分功,更不能搶功。

因此,當曾國荃攻下金陵後,李鴻章到金陵拜見老師時,曾國藩率所有文武將帥,出城迎接,並說:我們兄弟的顏面,全靠少荃保全了。

曾國藩曾打算寫一本《挺經》,就是在最困難的時候,要堅守得住。攻陷天京後,曾氏兄弟受到了不少指責,早已成為一方諸侯的李鴻章堅決支持老師,並用「墨守《挺經》」四字相勉,表明《挺經》是對抗壓力之寶,也表明李鴻章沒有辜負老師的厚望。

由於曾、李連成一家,曾國藩的接班人找到了,而這個接班人手握重兵,清廷也無可奈何。曾國藩北上任直隸總督是,幾乎沒有一兵一卒,裁軍做得十分乾淨利索。曾國藩何嘗不清楚,淮軍他尚能當半個家,而清廷一旦翻臉不認人,淮軍及解散還鄉的湘軍,立即就會呼嘯而起。

同樣,李鴻章發跡後不忘老師栽培,甚至聲望超過老師時,在重大問題上,如鎮壓捻軍、辦洋務等,仍與曾國藩堅決保持一致,曾國藩去世後,也一直如此。清末學者夏震武說:「李合肥(李鴻章)、南皮(張之洞)一生所為,其規模皆不出湘鄉(曾國藩),數十年來朝野上下所施行,無一非湘鄉之政術、學術也。」

曾國藩死後,李鴻章給他寫了一副輓聯,足以說明了曾、李二人之間承上啟下的關係,其上聯說:

師事近三十年,薪盡相傳,築室忝為門生長。

意思是,我把曾國藩作為我的老師侍奉了近三十年,柴草燒盡了,但火種傳下來了,我作為你的大弟子,忝列其中。這自然是李鴻章謙虛的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古歷史 的精彩文章:

清代的地方官比京官腐敗更為嚴重,問題的根源出在哪裡?
考生作弊奪得狀元,但時人都認為他有真才實學,並因此得了個綽號

TAG:千古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