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二戰日軍的「戰車集群」,其編製與德軍裝甲集群完全不在一個層級

二戰日軍的「戰車集群」,其編製與德軍裝甲集群完全不在一個層級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曾經編組過番號為某某「戰車集群」(有的翻譯為戰車團)的裝甲部隊,比如1939年的諾門坎戰役期間,關東軍就出動了第1戰車集群投入草原作戰,結果被強大的蘇軍坦克部隊所碾壓。我們知道,二戰德軍也曾經有「裝甲集群」的編製,名稱雖然近似,那麼這兩者之間有什麼區別呢?

從1938年到1942年,日軍總共組建了五個戰車集群:第一、第二、第三戰車集群、華中戰場的第11軍戰車集群、太平洋戰場的第14軍戰車集群,前面三個都隸屬於關東軍。在一些軍事文章中,將「戰車集群」定義為師團級編製,這是不準確的。日本人的「戰車集群」其實可以理解為「機械化支隊」,就是以兩個戰車聯隊為基幹,配屬一個聯隊左右的步兵,以及炮兵工兵等支援部隊組成的一個大雜燴。

戰車集群的出現是日軍裝甲兵特殊時期的產物,到1942年以後基本都整編為「戰車師團」了,說它是旅團吧,其所編製的聯隊數量和兵力兵器規模,都要高於後來出現的「戰車旅團」;說它是師團吧,又缺乏後來戰車師團(1944年之前)所轄的「旅團」級建制,畢竟各「戰車集群」只下設聯隊級單位,所以,日本人的「戰車集群」其實可以理解為「機械化支隊」。

出現這種現象,是由於日本裝甲兵發展緩慢造成的,由於中國抗日軍隊反坦克力量薄弱,日軍在全面抗戰爆發時,裝甲兵的最大編製僅僅是「戰車聯隊」,配屬給各軍、各方面軍遂行作戰任務。此時日軍尚沒有建立戰車旅團以及戰車師團的指導思想,而為了對蘇備戰,直到1938年底才組建了「第一戰車集群」,下轄兩個戰車聯隊。

諾門坎戰役期間,關東軍以「第一戰車集群」(下轄第3和第4戰車聯隊)為基幹,配屬了第64步兵聯隊、第1重炮聯隊、第24工兵聯隊、第3汽車輜重聯隊和一個獨立野炮聯隊,組成了一支更大規模的機械化部隊,算一算至少有七個以上的聯隊級單位,由安岡中將統一指揮,故稱為「安岡支隊」。

既然日軍的「戰車集群」尚未達到戰車師團的規模,無法與歐美軍隊的裝甲師相提並論,那麼與二戰德軍的「裝甲集群」就更無法相比。比如德軍在蘇德戰爭爆發時的四個「裝甲集群」(一譯裝甲軍團,不太準確),都下轄若干裝甲軍和摩托化軍,後來又都正式改稱「裝甲集團軍」,整整比日軍的戰車師團高了二級,就更別提什麼「戰車集群」了。

就部隊級別來說,日軍的「戰車集群」司令官基本是陸軍少將,而德國裝甲集群司令官普遍是一級上將,至少也是兵種上將,比如第二裝甲集群司令古德里安、第四裝甲集群司令霍特,軍銜都是一級上將(也稱大將),所以級別差非常明顯。

就編製規模來說,德軍的裝甲集群至少下轄三個軍9個師以上十幾萬人馬,兵力規模也遠超日軍的戰車集群。比如古德里安第二裝甲集群,在入侵蘇聯開始時,下轄四個軍11個師又一個旅,內含六個裝甲師,滿編坦克數量要超過900輛,而日軍一個戰車聯隊滿編只有70輛坦克,一個戰車集群也就100多輛,差距不是一點半點。

如果再考慮日軍坦克因為「薄皮大餡」而與德軍坦克質量上的差距,那就根本不在一個量級上。1942年以後,日軍開始正式編組戰車旅團、戰車師團(轄兩個戰車旅團),關東軍還編組了一個「機甲軍」,於是「戰車集群」這個臨時性編製消失。而德國人則把裝甲集群逐漸升格為「裝甲集團軍」,裝甲集群的番號也不存在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度度狼哥哥 的精彩文章:

抗戰時期日軍的大佐軍官管轄多少兵力?漫談軍銜和職務的適配性
二戰日軍士兵綁腿:打法樣式為何不一樣?了解綁腿的本質才是關鍵

TAG:度度狼哥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