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應該如何紀念登月(三)帶我去月球
關注風雲之聲
提升思維層次
導讀
首先,火箭把飛船發射到月球軌道上。飛船分為指令服務艙和登月艙。
然後,登月艙著陸。
然後,登月艙上升級發射起飛。
然後,登月艙跟指令服務艙在月球軌道上再次會合對接。
最後,把登月艙丟棄,用服務艙中的燃料點火飛回地球。
簡而言之,就是走一路,丟一路。
註:風雲之聲內容可以通過語音播放啦!讀者們可下載訊飛有聲APP,聽公眾號,查找「風雲之聲」,即可在線收聽~
在上一期(我們應該如何紀念登月(二)航天的基本原理| 袁嵐峰)中,我們了解了航天的基本原理,為什麼要用火箭,火箭的最高速度是由什麼決定的,火箭為什麼要分級等等。現在,我們終於可以來正面介紹阿波羅計劃登月的技術細節了。
首先要確定的是,登月採用什麼流程?
一般人對登月的理解,大概就是從地球發一枚火箭到月球去。這確實是一種直截了當的選擇,被NASA稱為「直接上升」(direct ascent)。具體而言,火箭是直接在月球上著陸,而不是先進入環繞月球的軌道。
那麼航天員怎麼回來呢?
這是個好問題!火箭不是把航天員孤零零地甩在月球上,而是同時發射上去一個23噸的返回艙,以及一個51噸的下降推進平台。返回的時候,返回艙以下降推進平台作為底座發射,把後者丟棄在月球上。
因此,地球上發射的火箭需要把高達74噸的總載荷送到月球。這是一個嚇死人的數值,直到現在我們都沒造出這麼強大的火箭。所以,直接上升這條「大力出奇蹟」的技術路線是走不通的。
為了完成任務,人們又提出了三種間接的技術路線。
一種流程叫做「地球軌道交會」(Earth Orbit Rendezvous,簡稱EOR)。它說的是,不是只發射一枚火箭,而是發射多枚火箭,在有些方案中多達15枚。每一枚火箭攜帶一部分零部件,在地球軌道上交會,組裝成一艘飛船。然後把這艘飛船發射到月球軌道。
聽起來是不是很有變形金剛組合的感覺?我來組成頭部!
另一種流程叫做「月球表面交會」(Lunar Surface Rendezvous,簡稱LSR)。它說的是,相繼發射兩枚火箭到月球表面。第一枚火箭不載人,只把返回地球所需的推進劑送上去。然後第二枚火箭把航天員送上去,他們把推進劑加到返回艙里。
簡而言之,就是建設一個月球加油站。請加98號油,謝謝。
最後提出來的一種流程叫做「月球軌道交會」(Lunar Orbit Rendezvous,簡稱LOR)。它說的是……呃,這個比較複雜。
首先,一枚火箭把飛船發射到月球軌道上。這艘飛船分為兩部分,指令服務艙和登月艙。
然後,指令服務艙留在月球軌道上,登月艙去著陸。
然後,登月艙把自己的下降級作為底座拋棄在月球上,讓上升級發射起飛。
然後,登月艙跟指令服務艙在月球軌道上再次會合,雙方對接。這就是為什麼這條技術路線叫做月球軌道交會。
最後,把登月艙丟棄,用服務艙中的燃料點火飛回地球。
簡而言之,就是走一路,丟一路。靈魂之問:請問你是什麼垃圾?
好,你會選擇哪一種技術路線呢?
歷史上,NASA選擇的是最後這條,月球軌道交會。它的好處在於,在每一個環節都盡量減少了載荷。這正跟上次講的火箭分級的基本思想一樣,輕裝上陣。
其實NASA一開始傾向於採取的是直接上升,而不是月球軌道交會。因為那時美國連地球軌道交會都沒做過,更不用說對接了,所以在月球軌道上交會和對接就更是沒譜了。
但是形勢比人強。如果按照保守的思路,那麼也許美國最終還是能登月,但肯定無法在肯尼迪設定的截止時間即1970年之前完成。因此,一直有一些專家在強烈推銷月球軌道交會,最後終於改變了決策層的選擇。你看,政治家動動嘴,科學家跑斷腿……
所以,登月飛行的流程如下圖所示,包含這麼多步驟。
登月飛行流程
首先是火箭發射,把飛船送到一條地球軌道,稱為停泊軌道(parking orbit)。這一步需要土星五號三級火箭燃燒11分鐘,消耗了前兩級以及第三級的一小部分。
登月流程1:發射
順便說一句,阿波羅計劃的火箭是在美國東南部的卡納維拉爾角發射的,這正是第二篇中提到的凡爾納的小說《從地球到月球》中那顆飛向月球的炮彈的發射地。
然後是奔月變軌(translunar injection),即從地球軌道飛向月球。這一步需要第三級火箭燃燒6分鐘,消耗完了火箭燃料。
登月流程2:奔月變軌
然後,指令服務艙與登月艙換位對接(transposition and docking)。這個換位對接又分為兩步:第一步是指令服務艙和登月艙暴露出來;第二步是兩者對接,然後跟第三級火箭分離,把火箭殘骸送入太陽軌道。沒錯,我們給太陽送了一個禮物。
登月流程3:換位對接1
登月流程4:換位對接2
這裡有一個有趣的故事。2002年9月3日,業餘天文學家、前香港天文學會會長楊光宇(William Kwong Yu Yeung,1960-)發現了一顆疑似在環繞地球的小行星,將其命名為J002E3。光譜分析表明,這顆小行星的表面是白色的二氧化鈦,也就是鈦白粉。這是怎麼回事?
楊光宇
解釋是,這顆小行星其實是1969年阿波羅12號用的第三級火箭,二氧化鈦是土星五號火箭塗層的主要成分。第三級火箭在跟飛船分離後原本應該進入太陽軌道,但燃燒時間太長,使得它仍然在地球和月球附近。
由於引力的擾動,1971年,也就是晃了兩年之後,它應該進入了太陽軌道。又過了31年,2002年它又回到了地球軌道上,被楊光宇發現了。2003年6月,這位依依不捨的老朋友再次離開了地球軌道。
讓我們回到登月的流程。下一步是月球軌道進入(lunar orbit insertion),即進入月球軌道。這一步的動力來自服務艙的發動機點火。
登月流程5:月球軌道進入
然後是下降軌道進入(descent orbit insertion),即指令服務艙與登月艙分離,登月艙進入一條靠近月球的軌道。這一步的動力來自登月艙的下降級點火。
登月流程6:下降軌道進入
阿波羅計劃的一次機組包括三名航天員,其中一人作為指令長待在指令服務艙內,兩人乘坐登月艙去著陸。在阿波羅11號中,指令長是邁克爾·柯林斯(Michael Collins,1930-)。他沒有登上月球,但他的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我們應該記住他的名字。
從左至右:阿姆斯特朗、柯林斯、奧爾德林
然後是動力下降(powered descent),即登月艙點火下降,最後手動找到合適的地點著陸。這一步的動力同樣來自登月艙下降級。
登月流程7:動力下降
實際上,阿波羅11號登月時,這一步非常驚險。1969年7月5日,阿波羅11號的航天員們接受了一次媒體採訪。當被問到是否會帶一些個人紀念物到月球上時,阿姆斯特朗回答說:「如果我有的選,那我會選擇多帶些燃料。」(http://jandan.net/2019/07/21/apollo-11.html)
事實證明他非常有先見之明。在降落的時候,登月艙的電腦選中的是一塊充滿巨石的隕石坑。為了避免危險,阿姆斯特朗只得切換到半自動控制,嘗試尋找一個安全的地點。奧爾德林給他提供導航數據。
警報聲響起,他們只有60秒的時間降落了!否則只能中止行動。然後,30秒的警報響起!幸好,這時他們已經找到了一塊平坦的地方。
奧爾德林回憶說:「當時間不足30秒時,我們距離表面還有3米左右。」多虧阿姆斯特朗眼明手快,他們在燃料只剩25秒消耗完的時候降落到了地面。
在降落之後,是艙外活動(extravehicular activity),即兩名航天員探索月球表面,收集樣品。
登月流程8:艙外活動
然後,登月艙上升級以下降級作為底座,點火起飛。
登月流程9:登月艙上升級起飛
這也是充滿危險的一步,如果不成功,他們就會被滯留在月球上。阿波羅11號登月時,尼克松為這種可能預先準備了一份講稿:
「命運註定,這兩位來到月球進行和平探索的人將在月球上安息……別人將會跟隨他們,而且必定找到回家的路。人類的探索不會停步。然而這些人是第一批,他們將在我們心中永生。在今後的夜晚,每個人仰望月亮的時候都會想到,另一個世界的一角永遠屬於人類。」
幸好,這份講稿沒有用上。
登月艙上升級起飛後,與指令服務艙在月球軌道上會合對接。在電影《火星救援》中,最激動人心的就是一個類似的情節,馬特·達蒙(Matt Damon)在火星上乘坐一艘小飛船起飛,跟回頭來接他的飛船雙方不顧一切地會合。
登月流程10:登月艙與指令服務艙會合對接
然後,登月的航天員帶著樣品回到指令艙,把登月艙拋棄。
登月流程11:拋棄登月艙
然後是奔地變軌(trans-Earth injection),即服務艙點火,飛回地球。
登月流程12:奔地變軌
然後在再入大氣層之前,服務艙也被拋棄,指令艙就是我們平時說的返回艙。指令艙旋轉180度,把鈍頭對準大氣層,用來對抗高溫。
登月流程13:再入大氣層
然後,空氣的摩擦在給指令艙減速的同時,高溫導致氣體電離。無線電波不能通過這層電離的空氣,因此在幾分鐘之內指令艙跟外界無法通信,這種現象叫做「黑障」(ionization blackout)。這是航天活動中非常危險的一個階段。
登月流程14:黑障
最後,降落傘打開,指令艙濺射到太平洋中。附近的航空母艦把三名航天員救援上來。
登月流程15:海上降落
真是蕩氣迴腸!人類完成了這樣的壯舉,從此在宇宙中晉陞為了能夠登上另一個星球的文明!
在下一期也就是最後一期中,我們來了解登月的火箭,以及各個航天大國的歷史、現狀和未來。
致謝:感謝資深航天技術顧問王渤、航天科研工作者石豪在科學內容方面的指教。
背景簡介:袁嵐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博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科技與戰略風雲學會會長,青年科學家社會責任聯盟理事,中國無神論學會理事,安徽省科學技術協會常務委員,微博@中科大胡不歸,知乎@袁嵐峰(https://www.zhihu.com/people/yuan-lan-feng-8)。
責任編輯:孫遠
※你家這水暖不錯,什麼牌子?LHC大型強子對撞機
※可控核聚變?在黑洞面前也是弟能量……
TAG:風雲之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