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15日無戰事!結果14日被敵軍俘虜,客死異國他鄉
近日有粉絲問:為何清朝落後,為何挨打,為何沒還手之力?其實,若想準確回答這問題,一本專著都講不清楚,其中之因素很複雜。在此,筆者就來講述清朝一位加封尚書銜的兩廣總督(從一品大員)之故事,也許讀者能從中看出清朝落後挨打之真相。
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時,廣州當地有一首民謠曰:「葉中堂,告官吏,十五日,必無事。十三洋炮打城驚,十四城破炮無聲,十五無事卦不靈。洋炮打城破,中堂仙館坐;忽然雙淚垂,兩大仙誤我。」說的是當時自譽為「海上蘇武」,清朝版「文天祥」的葉名琛一有趣故事。英法聯軍炮轟廣州時,兩廣總督葉名琛不做任何抵抗,也不出城談判,而是向呂洞賓、李太白兩位神仙求助。神仙告知:15日之內廣州定然無恙,可14日時敵軍攻破城池,直接將其活捉,而後將其送往印度加爾各答。至於葉名琛為何不走,而是坐在總督府內等待活捉,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想親自前往英國面見女王陛下,向其曉以「華夏禮儀」與「君臣大義」。可惜,葉名琛無緣面見女王,印度總督拒絕了他的要求。為此,葉名琛絕食而亡。
葉名琛,湖北漢陽人,晚清著名大臣,自譽為「海上蘇武」、清朝版范仲淹、文天祥、向戎,是清末總督兩廣的封疆大吏,也是傳奇人物一枚。葉名琛出身於傳統的官宦世家,從小便深受儒家忠義思想影響,是典型的舊時代人物。18歲考取貢生,26歲中進士,38歲升任廣東巡撫(正二品),45歲實授兩廣總督,可謂是官運亨通。從38歲任巡撫、總督到50歲被活捉,葉名琛在督撫任上一干就是12年,且巋然不動,這在政治危急重重的晚清時代實乃罕見。其中原因有三點,其一、清正廉潔,艱苦樸素,不同流合污,這符合道光帝崇尚儉樸之精神。其二、血腥鎮壓農民起義軍,1.5萬兵力擊敗20萬,保全廣州這塊財稅重地,為朝廷鎮壓太平天國提供豐厚糧餉。其三、仇視西洋,堅持「夷夏有別」,符合清朝主流思想。
鴉片戰爭後,閉關鎖國政策被打破,清朝被迫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等五處通商口岸,與西洋進行貿易往來。通商合法化後,英國人自然高高興興的來中國做生意。然而,英國人卻遇到一個大問題,居民拒絕夷人入城,只允許在廣州城外做生意。如此怎得了,英國公使直接找葉名琛談判,希望能夠說服民眾,同意英國商人入城貿易。葉名琛以「民意難違」為借口,拒絕入城,英國公使則揚言武力入城。英國公使武力威脅沒效果,因為葉名琛早有防備,他聚集包括團練在內的10餘萬民眾出城與英軍對峙,震懾夷人。看到廣州民風彪悍,英國公使不想自討沒趣,只好同意暫時不入城,葉名琛首次交鋒獲勝。英國人不能入城做生意,道光帝很高興,這符合他「防夷」之政策。為此,他下令褒獎:「昨英酋復申入城之請,徐廣縉等悉心措理,動合機宜。入城議寢,依舊通商。不折一兵,不發一矢,中外綏靖,可以久安,實深嘉悅!」因封廣縉一等子爵,並封葉名琛一等男爵。」
成功拒絕英國人入城,葉名琛也得到嘉獎,成了贏家。然而,英國人不甘心就此失敗,於是繼續找理由入城做生意。1856年,廣東水師在珠江海面抓獲一艘證件過期,且有走私鴉片嫌疑的「亞羅號」商船,並逮捕船上12名水手(當時認為他們就是海盜)。這本是中國內政之事,可英國人卻有意製造事端,說「亞羅號」曾在香港註冊,是英國船隻,中國登船抓人,還扯爛英國國旗,這是對大不列顛帝國之侮辱。為此,英國公使強令葉名琛24小時內釋放水手,並親自登門道歉,否則直接武力解決,以維護帝國尊嚴。對於英國公使此等無理要求,堂堂「天朝上國」之兩廣總督葉名琛豈能屈服,他自然加以拒絕。審判結束後,葉名琛不想事情鬧大,於是釋放水手,但就是拒絕道歉,因為這有損華夏之尊嚴,再說中國方面也沒有過錯。
葉名琛拒絕道歉,英國公使便下令海軍炮轟廣州,挑起戰爭。葉名琛也不是好惹的主,雖然不敢正面迎戰,卻想到一個「絕招」,即是下令封鎖香港,斷絕島上食物、淡水供應,玩「經濟封鎖戰」,搞得島上人心惶惶,香港總督包令被迫辭職謝罪。更狠的是,葉名琛派出間諜,在英國人的麵包里投毒(砒霜),可惜藥量過大,英國人食後直接吐出來,沒造成多大傷亡。葉名琛此等做法,效果畢竟有限,沒能阻止英法聯軍進攻。當英法海軍艦隊炮擊廣州,準備攻破城池時,葉名琛無計可施,因為派出去抵禦的兵勇早已潰散(沒錢發工資,跑路了),他只好亮出「撒手鐧」,向呂洞賓、李太白兩位神仙求助。葉名琛很給力,他從兩位大神口中得知廣州在15日之內必然無事。為此,葉名琛便不再做抵抗,而是靜候兩位大神顯靈。不得不說,葉名琛真迂腐。
很遺憾,兩位大神功力不足,英軍在15日前一天攻破了廣州,而後直接朝兩廣總督府去問罪葉名琛,並將其活捉送往印度加爾各答囚禁。有意思的是,葉名琛非但沒逃跑,而且還沐浴更衣,正襟危坐,等著英軍到來。此時,葉名琛希望能面見英國女王,向她曉以君臣大義,可惜未能如願。沒能見到女王,葉名琛絕望了,他覺得自己未能完成使命,於是絕食而亡。死前,葉名琛賦詩曰:「鎮海樓頭月色寒,將星翻作客星單。縱雲一范軍中有,怎奈諸君壁上看。向戌何必求免死,蘇卿無恙勸加餐。任他日把丹青繪,恨態愁容下筆難。」「零丁洋泊嘆無家,雁札猶傳節度衙。海外難尋高士粟,斗邊遠泛使臣槎。心驚躍虎茄聲急,望斷慈烏日影斜。惟有春光依舊返,隔牆紅遍木棉花。」自詡為向戎、蘇武、文天祥等氣節高尚之英雄。
葉名琛未能見到英國女王,便絕食而死,也算對得起咸豐皇帝知遇之恩。可惜,咸豐卻不夠意思,葉名琛被俘虜後,他沒想著如何營救,而是直接將其解除一切職務,免得英國拿他來要挾自己。咸豐如此刻薄,也難怪大清會衰敗。對此,各位又是如何看待?
TAG:縱橫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