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怛羅斯之戰戰敗後,殺紅了眼的唐軍為了清理退路,殺盟友藩兵

怛羅斯之戰戰敗後,殺紅了眼的唐軍為了清理退路,殺盟友藩兵

有關於怛羅斯戰役,是中國唐朝玄宗時唐朝的勢力與來自現在阿拉伯、新興和信奉伊斯蘭教什葉派的新興阿拔斯王朝的勢力在包含昭武九姓國、大小勃律、吐火羅在內的中亞諸國相遇而導致的戰役。怛羅斯戰役是一場當時歷史上最強大的東西方帝國間的碰撞。有關於這一場戰役,史書上是這樣記載的,說是西域藩國石國「無番臣禮」。

那時大唐元帥高仙芝領兵征討,石國見唐軍浩浩蕩蕩,戰無不克深知不敵隧請求投降,起初高仙芝允諾和好,但是不久高仙芝即違背承諾,攻佔並血洗石國城池。並俘虜石國國王並獻於闕下斬首,一般來說,在大唐時期俘虜一國國王,一般都押王長安面聖的,但是高仙芝卻沒有這麼做。而僥倖逃脫的石國王子向阿拔斯王朝求救。驚動了一大帝國,眾小國,這裡肯定有貓膩的,而高仙芝得到消息後,決定採取先發制人之策,主動進攻大食。這裡也有點反常,但是今天我們不談論這個,單單談論一下這一場戰役的一些細節。

那是鑒於當時唐帝國在西域的影響,不少的附屬國經常參加同盟會戰,所以有許多葛邏祿及拔汗那國的軍卒參加大唐的軍隊,組成的大唐聯軍有三萬多人,還有一種說法為七萬多人,其中唐兵佔三分之二,高仙芝率領大唐聯軍長途奔襲,深入七百餘里,最後在怛羅斯與大食軍隊遭遇。便發生了怛羅斯之戰,是東西方兩大帝國勢力擴張的必然後果,也就是說,二者終究要有一戰的,也就是說這一戰是避免不了的。

當初穆罕默德.伊本.卡西木征服了印度的邊疆地區後,阿拉伯帝國的勢力在和唐王朝經營的安西四鎮接壤,兩大國家都是針尖對麥芒,誰也看不上對方,所以戰爭自然無法避免。這種魔咒到現在都存在的,大國之間也是如此,只不過都是比較壓制的,然而阿拉伯帝國終究不是大唐的對手,諸如在開元三年和開元五年,阿拉伯帝國對唐朝所屬的安西四鎮的入侵戰爭均遭到失敗之後。阿拉伯帝國仍舊執著地向中亞進行擴張。先找軟柿子捏。

正當大唐帝國盛世之時,公元750年,阿拉伯帝國發生革命,阿撥斯王朝建立,繼續執行東擴的計劃。在此情況下,唐王朝經營西域的四鎮都知兵馬使高仙芝以石國(昭武九姓之一,阿拉伯帝國的附屬國)無蕃臣禮節為由,發動了對石國的戰爭,藉機打擊阿撥斯王朝在中亞的勢力,戰爭由此爆發,說白了石國戰爭,高仙芝除了滿足一己私慾之外,也是藉機給阿拉伯帝國的一個下馬威,

據史書記載,怛羅斯戰役持續了五日。初期戰鬥唐王朝的精銳步兵佔上風。雖然如此,但是在面對幾倍於自己的阿拉伯軍隊,戰爭變成僵局,其間大唐聯軍的葛邏祿部見勢不妙,又在阿拉伯帝國的策反下,倒向大食。

因此唐軍步兵與唐軍主力戰區被分割,無法聯繫,此時阿拔斯王朝聯軍乘唐軍士兵發生暫時混亂的機會,出動重騎兵主力對唐朝步兵猛攻。高仙芝受到大食與葛邏祿部兩面夾擊。無力支撐而潰不成軍。於是高仙芝、副將李嗣業和別將段秀實收攏殘部向安西逃遁,途中恰逢大唐聯軍的拔汗那兵也潰逃至此,兵馬車輛擁擠堵塞道路。李嗣業唯恐大食追兵將及,殺死百餘名拔汗那軍士才得以率先通過,雖然說事情做得有點不厚道,但是愛護自己的手下也是無可厚非。

後來高仙芝等和數千名唐兵逃至安西做以整頓,開始積極布防,此役以大食軍完勝奔襲大唐聯軍為結局,唐三萬餘士卒幾乎全軍覆沒,只有少數逃脫。戰役之後,唐王朝在西域的實力並未受到影響,但接踵而至的安史之亂和藩鎮割據導致唐朝無力經營西域,並自此退出對中亞霸權的爭奪。歷史是無情的,但是卻是面鏡子,不知道大家從其中能讀出點什麼,歡迎留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紫檀添香 的精彩文章:

五尊閻羅張小敬,演的不是人,而是義字當先的野獸
《山海經》之殤,妖帝帝俊插手凡間事,惹戰神刑天殺上天庭的傳說

TAG:紫檀添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