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龔賢山水畫中積墨法的運用

龔賢山水畫中積墨法的運用

龔賢的山水畫師法古人,得吳鎮和沈周的筆法為其骨,得米氏的墨法為其肉,以董源為根,在繪畫風格上追求宋元嚴謹和繁榮的作畫風貌,而後又自己變法,成就了獨具面貌的「黑龔」畫風。

一、積墨法的內涵

所謂積墨法,即層層加墨的方法。這種方法可以反覆皴擦點染多次,最終會使物象呈現蒼勁厚重的體積感,作畫步驟一般先由淡墨開始,等待第一層的墨跡稍干後,再加第二遍第三遍,多至六七遍,甚至可以上了色之後再皴,再勾,再染,直至畫夠了為止。這種層層積染的作畫方式,也會使作畫者心平氣和,被譽為積墨山水畫大師的龔賢也正是抱著「十日一山,五日一石」的心態去慢慢作畫的。

龔賢《寒林古屋》

龔賢《漁庄隱居圖》

二、龔賢山水畫的演變過程

龔賢的山水畫風格,隨著其環境心態和審美情趣的變化,呈現了不同的面貌。畫面從一開始的「白龔」 「灰龔」到後來「黑龔」的變化,體現了一條對用墨不斷創新的探索道路。

其一, 「白龔」,屬於極簡的一路,其簡,不是丘壑簡、構圖簡,而是用筆簡。簡到畫面上只有一些線條或者幾棵樹。然而對於龔賢這類風格的畫,史論家們評價不是很高,所以他們一般都對這種簡筆法略而不論。

其二, 「黑龔」,即是萬千山水畫中運用「積墨法」所創造的渾厚蒼潤的一路畫風。運用層層積染的方式,使樹石倍感厚實。這種面貌的畫風可謂是龔賢最具代表性的風格,作品也很多,比如: 《千岩萬壑圖》《掛壁飛泉圖》《溪山無盡圖》等,都呈現這樣的畫風。

三、龔賢積墨法對現代畫壇的影響

龔賢的「黑龔」這一種畫風,深受近代畫家的喜愛,尤其是黃賓虹和李可染等都從龔賢的「積墨法」中受益匪淺。

積墨在龔賢和黃賓虹的山水畫中都有很好的體現,這是由於他們兩位大師在晚年都對積墨法做了深入的探索,並且在「積」字上下足了功夫。雖然兩人的山水畫面貌都歸結於一個字「黑」,但是卻呈現了不同的畫面風貌,一個被稱作「濃郁深厚黑龔」,一個被稱作「渾厚華滋黑賓虹」。這是由兩人對積墨法選擇突破的具體路徑的不同,而最終導致畫面風貌各異的根源所在。概括起來龔賢的「積墨法」是「攻其一點」,以集中收攏的方式為發掘之路,從而成就了「干潤的面皴」積墨法。而黃賓虹則是採用發散開放的方式,以積墨法為核心,畫面參入焦墨法、濃墨法、淡墨法、潑墨法、破墨法、宿墨法、漬墨法、水法等,以至達到了兼收並蓄,和諧共存的畫面效果。

四、對龔賢「積墨法」的幾點認識

(一)用筆要勁健有力,多為干筆「面皴」入畫

用筆要有力,這就要求用筆要快捷,不能手軟,每次的用墨無需把紙吃透,之後的筆墨才能在原來的上面疊加。而其畫面也多用「面皴」,這種皴法是吸收了范寬和董巨多家的筆法之後,帶有龔賢個人符號的一種皴法。也正是這種「面皴」法,促成了龔賢的積墨法能層層加染,乃至七八遍,而不至粘糊,這又是普通「點皴」所達不到的。

(二)宣紙要用七成熟的,含棉度大的「吃墨紙」為最佳

現在市面上賣的生宣紙大多是需要自己做成七分熟的,作畫之前可以根據宣紙的性質,用生豆漿或者純牛奶加適當的水刷在紙上,將紙做了之後再畫。經過試驗用這種紙畫龔賢的「積墨」山水畫會比較好把握,至於為何不將其做成九分或是十分程度的熟,是由「積墨法」的性質決定的。在前面我們說過「積墨法」需要層層的堆積,遍遍的積染,這樣就對紙張有較高的要求。宣紙太「生」的話,一筆畫下去,紙張就會完全被一種墨色所吃透,也就是墨色全部滲透到紙張的纖維中,那麼再加的墨色就不會被吸收,不會呈現疊加之後變化多端的畫面效果。反之,如果紙張含棉度很低又刷的太熟的話,那麼層層的墨色就都浮在紙面上,都不被吸收,積染過多同樣會照成畫面板滯,髒亂,而不會出現渾厚,潤澤的效果。

(三)一般不要用「宿墨」

畫龔賢的「積墨」山水畫,對墨的要求還是比較嚴格的。了解墨的性能,選擇合適的墨種去作畫,會直接對多遍積染之後的畫面呈現效果,產生很大的影響。

我們知道墨是由動物膠調合煙料而製成的,墨中膠的作用是使煙料中黑的微粒粘固在一起,從而在紙上書寫畫畫時,才會使煙料的黑色顆粒能牢牢的留在紙上。經過試驗發現畫龔賢的「積墨」山水畫,最好不要用「宿墨」。所謂「宿墨」,是用墨七法之一,即硯台中隔夜之墨,這種墨已經敗壞脫膠,墨渣會上泛,並且有很多粗的墨顆粒,如果用這種具有敗壞的水痕,又有渙漫之性的墨去作畫,就會使畫面呈現臟、滯、亂的現象。(要特別說明一下,這裡所指的是龔賢的山水畫里一般少用「宿墨」,並不是對宿墨的一種貶低。每一種墨性,都會有它的美,對其了解之後,取之所長,物盡其用才是最好的選擇,比如賓虹先生就能很好的將「宿墨」運用到自己的畫面中,為最終塑造的畫面意境服務。)

(四)每次的疊加都要求一個「變」字,即不能全疊,又不能全離

用筆要錯落盤旋,若即若離。每一層的用筆都要求有變化,不然畫面將會顯得板滯,類似平面構成里的漸變,就無趣味可言了。用墨一般由淡到濃,且第二層不要完全蓋住第一層的墨色,層層積染,先干後濕,先使山有骨,然後加染,使山有肉,方才顯出渾厚與潤澤,有骨有肉。還需要注意用墨要輕一些,畫面猶如一層層錯落漸進的薄紗,且每一層紗要有乾濕、色階上的變化,切記不能一筆下去就將其填的死氣沉沉的,缺失朦朧溫潤感。

下載《快手》,關注【趙春秋149】和趙春秋老師一起玩著畫……

—END—

所屬文章源自網路,精編整理公益分享

(我們敬重原創,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邀您共閱《冰雪藝術》月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冰雪藝術研究 的精彩文章:

書法四「趣」!
中國畫空白構圖的藝術境界

TAG:冰雪藝術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