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爆發,眼不見心不煩,唐朝皇帝拒絕「安」字
隨著《長安十二時辰》熱播,一些很無聊的人拋開歷史繼承定論,非要說一些讓人大跌眼鏡的觀點。唐玄宗、姚崇、宋璟哪裡去了?
李林甫以一人之力托起了開元盛世?正如李鴻章以一人之力對抗日本一樣可笑。真搞不懂,提問者這類人真的以為他們夠資格嗎?難道非要抬高負面人物就能顯示自己觀點獨特,還原歷史嗎?
(1)李林甫為相17年的時間,正是唐朝百年成長期結束進入成熟期的時刻。李隆基也進入「老糊塗」狀態,此時他的著力點已經不再是勵精圖治而是享樂和權力制衡:那麼,李林甫不需要有「治國之才」,只需要有「識人用人之魄力」,但其在李林甫制衡天下的同時,其實更因為「堵塞」言路,更增加了大唐「盛世下的畸形與威脅」
從618年唐朝建立到627年貞觀之治開始,這是唐朝建立打基礎的時間,按照生命期間說就是萌芽期。從貞觀之治開始,大唐進入百年的生長期。
雖然,中間有武后變唐為周,但從總體架構、政治體制、朝臣和儲君等多方面看,仍然是體系內流變,我們說的「隋唐一體」也是這個意思。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右相」描寫得比較到位,雖然無才但在權力鬥爭、人際關係、識小人辯能人方面很有一套。但這些才能其實都是「皇帝」的,丞相用之就是「奸相」。
再打個比喻,嚴嵩一黨在嘉靖朝如何?但他能任用胡宗憲這種雖是儒家但非腐儒這樣的人。
也就是說,李林甫學而無術,卻有識人、權斗之才。前者保證自身問題,利用了有用之人。後者則因為「陰暗」造成冤假錯案甚多,激發了各種內部不穩定。例如幫助武惠妃害死了李隆基的三個兒子。
(2)沒有開元盛世,只有開元之治。沒有天寶盛世,只有繁榮的畸形與天寶之亂
李林甫有什麼功已經難以說清了,歷史上只留下了他的污點。這點看看其他回答者的回答就很明顯了。兩面三刀、笑裡藏刀就是形容他這樣的人,你說能當17年的丞相沒有才那是不可能的。但更重要的是「狠才、歪才、媚才」。
開元年間(713-741年,即29年)不是天寶年間(742-756年),李隆基開元時期也並非老糊塗,開元元年到二十年的主體階段都是姚崇、宋璟在李隆基領導下打造的,直到開元二十年宋璟才退休。
開元之治與李林甫基本沒關係。
至於有些人說的李林甫的一些關於募兵制、稅制、邊鎮等方面的功績,其實跟他沒多大關係。例如均田制被破壞、軍府制基本消亡導致的募兵制崛起、藩鎮形成都是從高宗武后開始就已經出現了。
例如武則天時期的698年就有招募府兵的案例出現。
張說在開元十年建議玄宗徵兵,開元十二年(725年)建立徵兵建立彍騎。自此,唐政府募兵,但由此拉開了募兵與邊鎮將領之間的人身依附關係。
這時的李林甫在做什麼?再比如節度使權力擴容也是如此。
※宋朝何以因「靖康恥」亡?兼談宋明滅亡皆因思想被金錢化
※三武滅佛是皇權出於經濟原因嗎?是,但並非唯一原因
TAG:坐古談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