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包辦婚姻下的姐弟戀,葉聖陶與妻子結婚41年,愛情起源於責任

包辦婚姻下的姐弟戀,葉聖陶與妻子結婚41年,愛情起源於責任

民國是一個各種文化碰撞的時期,當時許多青年都接受了先進的思想,然而他們中的大部分父母卻是傳統的人,因此很多的進步人士的婚姻都是父母包辦的。

如此的婚姻,後來大部分都沒有收穫幸福。有的人遇到了真愛,選擇了離婚,或者屈服於封建思想,再娶小妾。

在這些人里,卻有一個人例外。葉聖陶和妻子的婚姻同樣是父母包辦,並且還是不被人看好的姐弟戀,可是兩人在婚後培養出了真正的愛情。婚後四十一年裡,他們相濡以沫,十分恩愛。

兩人的愛情「始於責任,陷於才華,忠於人品」,雖然是「先結婚,後戀愛」,卻遵守著「一生一世一雙人」的誓約。

一、包辦婚姻遇真愛

民國時,由於許多家長接受的都是傳統的思想教育,所以他們更為欣賞的是傳統女子。這類女子由於目不識丁,從小被灌輸三從四德等傳統思想,更容易接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

從這個角度去看,大部分接受了先進思想的青年,骨子裡痛恨封建桎梏,渴望平等和自由。他們自然不願意和素未謀面的女子成婚,何況對方和自己沒有任何共同語言。

葉聖陶的婚姻雖是包辦,卻和大部分人不同,這也是後來兩人日久生情的基礎。

胡墨林並不是一位傳統的舊式女子,而是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的進步女性。她比葉聖陶年長一歲,是一位獨立自信而富有學識的教師。

命運曾經無情的奪去了他父母的生命,卻並沒有折斷她擁抱幸福的翅膀。胡墨林年幼便失去父母,幸運的是她的姑姑十分善良,收留了她,並送她上學,事事都為她考慮。

在歲月的雕琢下,胡墨林經出落得亭亭玉立,十分惹人憐愛,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最好年齡。恰好當時姑姑到一個朋友家做客,對寫得一手好詩的葉聖陶十分欣賞,便主動讓丈夫找朋友牽線,一段美好的緣分就這麼開始了。

二、完成婚禮成眷屬

人生就是如此的奇妙,或者說要遇見誰本就早已註定。誰能想到兩人是以如此的方式,開始了一生的牽絆。

姑父的朋友名為王伯祥,也十分上心兩人的婚事。在他的牽線撮合下,兩人只見過對方的照片,便確定了對方為自己執手一生的另一半。

有一些人,只是一眼就能確定,他會在未來和自己產生某種聯繫,而絕不是生命里匆匆的過客。

當然這一切,和胡墨林自身的學識,修養有著很大的關係。葉聖陶作為一名才華橫溢的才子,接受先進思想的進步青年,假如對方是一位舊式女子,自然是說什麼也不會同意的。

對於胡墨林而言,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她是一位進步的新女性,自然不會輕易同意和平庸之人成婚。兩人思想,學識和人格上旗鼓相當,是這段婚姻可以開始,並且得以延續的根本原因。

而後來兩人產生了刻骨銘心的愛情,則是源於對彼此的責任。

完婚後,夫妻兩人回到了胡墨林的老家,開始了幸福的生活。然而因為工作的調動,兩人不得不分隔兩地,很少有機會可以相聚。

葉聖陶自然十分不喜歡這種分離的生活,可是工作上的事又迫不得已。在分離的歲月里,書信架起了兩人思念的橋樑,成為彼此唯一的安慰和信仰。

三、聚少離多感情深

兩人婚後常常分離,聚少離多。可是彼此的感情卻沒有因為距離而變淡,反而越來越深厚。兩人「先結婚,後戀愛」,生活過得如同熱戀一般甜蜜。胡墨林生育了三個孩子,在兩人的培養下,他們都繼承了父親的衣缽,成為了有名的作家。

平淡而又美好的生活,是夫妻倆感情的催化劑,兩人的感情如美酒一般,歷久彌香。或許在歲月靜好的年華里,更能讓人感知到幸福。提起自己的婚姻,葉聖陶的幸福和喜悅溢於言表,對妻子也毫不吝嗇讚美。

而胡墨林則用自己一生的陪伴和付出,來回報命運饋贈的幸福。

抗日戰爭期間,葉聖陶依然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當時他在成都授課,聽到樂山被轟炸的消息,頓時慌了神,因為妻子和孩子都在那裡。

葉聖陶慌忙趕回家中,找到了在朋友家避難的妻兒。看到親人都安然無恙,他一顆懸著的心終於落下。後來的歲月里,葉聖陶再也不敢輕易和家人分開,他和胡墨林幾乎寸步不離,做什麼事情都陪伴著對方,渡過了兵荒馬亂的戰爭歲月。

因為勞累過度,胡墨林的身體受到了巨大的傷害,六十四歲便離開了人世。此後每一年的忌日,葉聖陶都會寫下「墨逝世若干年矣」,來紀念自己的愛妻,一直持續到生命的盡頭。

兩人雖然是包辦婚姻,可是卻在婚後產生了深厚的感情;雖是姐弟戀,還相濡以沫走完了一生。「先結婚,後戀愛」並不影響兩人愛情的萌生,而他們的愛情源於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貨二喵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民國女子對納妾的態度,要麼打消念頭,要麼就離婚
小鳳仙得蔡鍔之愛,縱然曇花一現剩了半生孤獨,依舊覺得是幸運

TAG:貨二喵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