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隋煬帝三征高句麗導致亡國,唐太宗為什麼也要和高句麗死磕到底?

隋煬帝三征高句麗導致亡國,唐太宗為什麼也要和高句麗死磕到底?

大業八年(公元612年),隋煬帝楊廣率領百萬大軍,浩浩蕩蕩的向東方進軍,遠征高句麗,然而這一次遠征卻以失敗告終,隋軍損失慘重。隋煬帝怒不可遏,他接連發動第二次、第三次東征,但最終都以失敗告終。隋軍在前線的戰敗,加上國內矛盾的激化,導致隋煬帝被叛將縊死,隋朝滅亡。

隋朝滅亡的原因有很多,但遠征高句麗的失敗絕對是其中極其重要的一個。唐太宗李世民對隋朝的滅亡有感而發:「以銅為鑒,可正衣寇;以古為鑒,可知興替;以人為鑒,可明得失。」(《新唐書》)不過令人費解的是,唐太宗也掀起數次東征,遠征高句麗,直到唐高宗時期才結束。那麼我們不禁發問,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隋唐與高句麗這個邊陲小國死磕到底呢?

高句麗最早出現在西漢時期,它本是東北邊境上的一個小族,在西漢時曾臣服於西漢。高句麗民族屬於半農耕半游牧民族,他們學習西漢的生產技術,同時保留了自己好戰的特性。王莽建立新朝以後,高句麗不服,紛紛出關為寇,直到劉秀重新建立東漢以後才重新依附於漢朝。不過高句麗名義上雖然是漢朝的一部分,但他們經過發展愈發強大以後,卻不斷侵擾東漢的邊境。

三國時期,中原王朝內亂,高句麗以為可以趁火打劫,他們主動與曹魏一起攻克遼東郡以後,突然倒戈攻擊曹魏。然而此時的高句麗卻不是曹魏的對手,他們被曹魏擊潰,就連高句麗王都倉皇出逃。曹魏以為高句麗經此一役會徹底滅亡,於是撤軍,但他們沒有想到高句麗很快就重新回來,修復都城,並繼續侵擾遼東地區。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中原王朝徹底陷入內亂,無暇他顧,高句麗趁機強取豪奪,四處征戰,最終佔領朝鮮半島大部分地區,就連部分遼東地區也是他們的佔領地。

隋朝建立以後,高句麗攻擊遼西地區。隋文帝發兵遠征高句麗,攻克眾多城池,但最後因糧草不濟加上水土不服被迫撤軍。高句麗向隋文帝示好,隋文帝於是沒有再征討高句麗。然而到隋煬帝時期,高句麗再次侵擾隋朝邊境,且不遵籓禮,隋煬帝於是調集全國軍隊,遠征高句麗。

隋煬帝第一次東征目的是不戰而屈人之兵,讓高句麗認識到隋朝的強大,他已經準備好高句麗投降,為此他還專門攜帶了受降使團。然而這一戰隋煬帝指揮不力,隋軍一敗塗地,《資治通鑒》記載:初,九軍渡遼,凡三十萬五千,及還至遼東城,唯二千七百人,資儲器械巨萬計,失亡盪盡。

當隋煬帝第二次以及第三次遠征高句麗時,他的目的恐怕是滅亡高句麗,一是洗刷他的恥辱,二是他已經感受到高句麗的威脅。俗話說卧榻之處豈容他人鼾睡,高句麗的崛起勢必會對隋朝的統治產生威脅,因此隋煬帝不顧國內情況,強行組織東征。然而隋煬帝的急躁最終讓他付出慘痛的代價,隋朝三次東征皆以失敗告終,帝國也在戰爭的失敗下分崩離析,走向滅亡。

唐太宗李世民是看著隋朝的滅亡成長起來的,他在繼位以後也常常告訴眾人要以隋朝的滅亡引以為戒,切勿重蹈覆轍。隋朝的許多錯誤唐太宗都堅決避免,不過有一項國策他卻始終沒有改變,那就是遠征高句麗。唐朝東征的次數比隋朝還要多,時間長達數十年,跨越兩代人,期間消耗的人力物力財力不計其數。那麼,到底是什麼讓唐朝站在隋朝的屍體上也要與高句麗死磕呢?

最根本的原因恐怕就是高句麗對於唐朝的威脅。在隋朝滅亡以後,高句麗愈發堅定與中原王朝對抗的決心,他們名義上臣服於唐朝,實際上卻經常寇邊,侵擾遼東地區,阻止新羅和百濟的使臣出使唐朝。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雄主,他想建立的是一個強大的帝國,因而他不允許有高句麗這樣的威脅存在。

除此以外,唐朝在東征以前,已經渡過了最艱難的時刻。唐太宗勵精圖治,在貞觀三年將強大的東突厥滅亡,大可汗淪為唐朝的俘虜。東突厥滅亡以後,西域諸國紛紛投靠唐朝,尊稱李世民為「天可汗」。當西部的突厥人平定以後,李世民自然要騰出手來,將高句麗這個威脅剷除。

當然,唐太宗與唐高宗和高句麗死磕到底,還因為他們有底氣。隋煬帝遠征高句麗導致隋朝滅亡,唐太宗自然不可能再去重蹈覆轍,於是他在繼位以後沒有立刻對高句麗發兵,而是在外交上威震高句麗,同時發展國力。李世民選賢任能,厲行節約,勸課農桑,與民休養生息,使唐朝國力迅速強大起來,開創貞觀之治。國力富強以後,唐太宗與唐高宗自然就有了遠征的底氣。唐太宗在發現征伐高句麗難以畢其功於一役以後,立刻轉變戰略,不斷以偏師襲擾。唐朝耗的起,高句麗卻耗不起。

當然,唐朝遠征高句麗還有一個因素,那就是外交與民心。高句麗聯合百濟想要阻止新羅向唐朝朝貢,同時滅亡新羅。在當時百濟、高句麗、新羅名義上都是唐朝的屬國,因此他們的事情其實算是唐朝的「家事」,更何況新羅數次向唐朝求援。因此唐朝出兵高句麗,還可以實現震懾敵國,增強屬國信心的外交作用。

而且,唐朝是對隋朝的傳承,兩個國家都是中原王朝。隋煬帝遠征高句麗失敗以後,許多軍民淪為俘虜,在高句麗過著暗無天日的生活。唐朝使節出使高句麗時曾看到眾多漢人,《資治通鑒》載:「隋人望之而哭者,遍於郊野。」唐朝遠征高句麗,亦可以解救隋人,得到民心,而這正是李世民最需要的東西。

更何況,高句麗地區在唐以前曾隸屬過中國,黃門侍郎裴矩就曾上書隋煬帝:「高麗之地,本孤竹國也,周代以之封於箕子,漢世分為三郡,晉氏亦統遼東」。 (《隋書》)

所以,隋唐兩朝都與高句麗死磕到底,既有現實需要,也有歷史原因。只可惜,這場歷經兩個王朝,三位帝王,56年的龐大戰爭,在艱難取得勝利以後,卻因為多種原因,最終使無數人的努力付諸東流,實在令人扼腕嘆息。

參考資料:

《新唐書》

《資治通鑒》 司馬光

《隋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戰爭 的精彩文章:

她曾獲皇帝獨寵,上演一段千古佳話,真相背後卻只是一場政治交易
淺談匠籍制度的確立及其對中國古代社會的影響

TAG:歷史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