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北大迎來3000新生:「00後」高分考生依然立志基礎學科

北大迎來3000新生:「00後」高分考生依然立志基礎學科

科技日報記者 張蓋倫

「應用固然可以使中國蓬勃發展,但唯有基礎研究的進步才能讓中國引領世界潮流。我堅信,小流終將匯為大海,總有一天中國能夠屹立科技的潮頭。」這是從福建省三明一中畢業的北京大學新生林建斌選擇數學專業的初衷。17日,是北京大學迎來2019級3000餘名本科新生的日子。在這些學生中,像林建斌一樣懷抱基礎科學夢的,還不少。

據北京大學招生辦公室介紹,2019年北京大學(校本部)共錄取本科新生2972人,招收留學生378名。北京大學(醫學部)共錄取本科新生855人,另錄取留學生61人。此外,北京大學與空軍、海軍聯合培養雙學籍飛行學員錄取工作正在進行,預計錄取20餘人。這3000餘名本科新生中,年齡最小的僅15歲。

從考生的志願選擇來看,基礎學科對00後的魅力不減。

林建斌就表示,他從小與數學結緣,高中參加了數學競賽,他感謝那段沉浸於尋求各種數學解法的日子,這鍛煉了他的思維,讓他學會了全面思考。於他而言,學習數學就是在享受思維碰撞的快感,選擇數學是從未更改的信念。

雲南省安寧中學的曹珂認為,北京大學物理學院擁有中國最強大的師資力量和最優秀的同輩同學,一流的學習環境,門類齊全的圖書資料,多個國家級和省部級重點實驗室。

曹珂覺得,在這裡學習不僅能打下紮實的理論基礎、培養突出的科研能力,而且能培養動手實踐能力,把學到的知識融會貫通於實際應用中。「我希望能夠通過努力,為物理學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曹珂說。

「化學的魅力在於新奇的實驗,無窮無盡的探索,困頓之中見到柳暗花明的喜悅。」中學階段,來自四川省成都市樹德中學的桑子洋就孜孜不倦地追求著自己的化學夢:參加化學競賽,接受專業化學老師的理論指導和實驗操作訓練;參加CAP中國大學先修課線上學習,提前完成了不少大學課程的修習。「我深知,一名合格的化學工作者,既要掌握各學科知識,又要有持之以恆、堅忍不拔、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還要具有在新時代背景下的國際視野和創新能力。」桑子洋表示,選擇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既是因為興趣,也是因為北大多元的培養體系能讓自己有廣泛接觸各方面知識的機會。

17日北大報到現場 攝影:韓宇皓

而在各類國際奧林匹克競賽中為國家摘得榮譽的「國手」們,三分之二也來到了北大。

在第60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IMO)中,中國隊6名成員全部獲得金牌,總成績榮獲世界第一。其中,來自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的胡蘇麟同學和來自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的俞然楓同學被保送至「數學英才班」,來自上海中學的黃嘉俊同學也被保送到北大數學。

在第50屆國際物理奧林匹克競賽(IPhO)中,中國隊獲得總分冠軍,5名隊員全部摘得金牌,其中4人保送北大。在本屆大賽中,中國台灣代表隊獲得2金3銀,來自台北市立建國中學的高瑋伯同學獲得國際金牌,並被保送至北京大學物理學院。

在第51屆國際化學奧林匹克競賽(IChO)中,中國隊榮獲三金一銀,3名隊員保送北大。

在自主選拔方面,北大建設了包含自主招生、博雅計劃、築夢計劃等類型的全面的自主選拔系統。

參加博雅計劃的楊睿來自江蘇省蘇州中學,他對燕園的嚮往最初就源於對基礎科學研究的嚮往。他認為,博雅計劃的面試就是一次體驗學術研究的好機會——能夠和數學物理教授當面交流討論學科問題。「題目活潑有趣之中蘊含著研究的基本思想方法:從簡單的現象出發,逐層深入,分析規律,提出猜想,再運用已有知識、邏輯推理驗證;對於未知的內容,引導我們學會提出問題,獲得方向;教授對問題的分析,從更為統一和宏觀的角度思考審視,高屋建瓴,讓我有恍然大悟之感,更體會到十足的樂趣。」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除註明外來自網路

編輯:劉義陽

審核:王小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App收集隱私將有「國標」!個人信息有望不再「裸奔」!
「梵高奶奶」走了……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