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荀彧與曹操友誼的小船因何說翻就翻?

荀彧與曹操友誼的小船因何說翻就翻?

作者:李大奎

(一)郎官馮唐:說話欠"抽",不懂得變通

馮唐出生於漢文帝時期的官宦世家,父親任過代國丞相,爺爺當過趙國將軍,自小就受到良好家風的熏陶,很有才華,且為人正直,以孝行聞名於當世。

馮唐的親戚朋友、鄰居都很看好他,認為馮唐將來的前途必定一片光明。

年輕時,馮唐果然不負重望,官拜中郎署長,也就是統率皇宮侍衛,直接為漢文帝保駕護航。

只是馮唐太過耿直,說話欠"抽",以致屢屢失去升遷機會,一直到年老,職務上都沒有多大的提升,耀眼的光環不過是曇花一現。

在最關鍵的中年時期,漢文帝曾遞給馮唐一次橄欖枝。他特意在中郎署找馮唐拉家常,有意看看馮唐還是不是像年輕時那樣"軸"。

(漢文帝)

當聊及天下大事時,漢文帝說,他很欣賞趙國的名將李齊。馮唐接過話,直直地回應:李齊,哪裡比得上廉頗、李牧,他們才是真正的將才。漢文帝掠過一絲不快,平靜地反問,何以見得呢?哪裡懂得察言觀色的馮唐率真地又道:先祖在趙國時了解廉頗、李牧有非凡的才能;家父在代國時熟悉李齊,知道他不過如此,根本比不上廉頗、李牧。漢文帝見馮唐如此說,因思賢心切,遂激動地大呼:朕恨不能得到廉頗、李牧這樣的大將,不然何患匈奴!

特不會聊天的馮唐傻傻地又言:陛下,即使你得到廉牧、李牧這樣的大將,也不見得可用喲。

一席話讓漢文帝當眾下不了台,再也掛不住臉面,那一刻真想親手宰了馮唐。只是漢文帝脾氣好,也不是昏君,當時儘管很生氣,但也沒說什麼,只是很不高興地拂袖而去。

像馮唐這樣不懂得變通的臭脾氣,升遷自然無望,沒被貶就已是燒高香了。

就這樣,直來直去的馮唐一生過得"也無風雨也無晴",到九十多歲時,已心有餘而力不足,大舉求賢的漢武帝見馮唐年事已高,也就不再考慮馮唐的任用了。

(二)將軍李廣:毀譽參半,至死未封侯

李廣是西漢時期的名將,英勇善戰,擅騎馬射箭,敢於衝鋒陷陣,打仗又行蹤不定,故有"飛將軍"之稱。

出生於隴西(今甘肅天水)的李廣原本來自將軍世家,先祖李信是秦朝名將。按常理,李廣的人生應是如魚得水。

起先,李廣是不負眾望的。

他在漢文帝時期,就因抗擊匈奴有功官拜中郎將,在漢景帝時期,出任北部邊域七郡太守,在漢武帝時期,受命未央宮衛尉。

李廣出色的軍事才能和過人的膽識,一度讓匈奴聞風喪膽,談虎色變,數年不敢入侵。

李廣在公元前144年出任上郡太守時,一次,漢景帝派員視察,恰好匈奴騎兵入侵雁門,正好與前鋒三個匈奴兵迎面相闖,這三個匈奴騎兵看見視察隊伍打著"飛將軍李廣"的旗號,一下嚇得落荒而逃。趕來迎接視察大員的李廣乘機開弓發箭,一下射殺兩個,活捉一個。後面的匈奴大部隊呼嘯著向李廣奔來,膽識過人的李廣沒有害怕,令手下一百多騎人馬直面對壘,在距離匈奴騎兵陣前的不遠處,下馬解鞍,在草原上席地而坐。"狹路相逢勇者勝",氣勢洶洶的匈奴騎兵見此,擔心是李廣的誘軍之計,兼之天色已晚,趕忙向北撤走。

李廣於是從容地陪著視察大員平安回營。

李廣於公元前129年回京擔任未央宮衛尉後,匈奴單于認為機會來了,馬上集結兵力攻打雁門。

漢武帝隨即派衛青、李廣迎敵。李廣率領的一支部隊與匈奴軍交鋒時,害怕的匈奴首領將計就計,假裝不敵逃跑,在草原上設下陷阱,李廣策馬追趕時,中計掉進陷阱,被匈奴兵吊在網兜中。沉住氣的李廣先是一動不動,假裝死去,待匈奴騎兵拖著他走了十多里地後,尋機一躍上馬,奪過弓箭一連射死數個匈奴追兵,飛奔而回,得以逃脫。

李廣為將時,對部下很謙和,以廉潔著稱。每每因功得到賞賜,均分給士兵,飲食與士兵們一起,大家同享同樂。他的俸祿很多年都不過是二千石,家裡沒有多餘的財產,為此李廣就量體裁衣地生活,從不貪贓枉法巧取豪奪不義之財去購置家產,一生清白,部下都深深感嘆,欽佩不已。漢文帝亦惋惜說,漢中郎李廣太可惜了,生不逢時,若是高祖時代,肯定受封萬戶候了。

然膽識過人富有韜略的"飛將軍"李廣後來的結局卻不怎麼好,至死也未能封侯。這與他心胸狹窄、氣量不大及不道義、不識時務、不聽指揮等等性格缺陷有關。

李廣從匈奴那裡幸運地逃回京城後,因造成不良影響即被漢武帝免職,賦閑在家。一次,夜間經過霸陵亭時,他的從騎對霸陵尉說,這是前任"飛將軍",現打獵歸來,欲回城去。喝醉酒的霸陵尉大聲呵斥道,別說是前任將軍,就是現任將軍,夜間也不能通過。沒辦法,李廣只好一夜借宿在霸陵亭下。沒過多久,匈奴又入侵,漢武帝再次起用李廣任右北平太守迎敵,李廣提出須安排霸陵尉一道從軍。這時漢武帝正是用人之際,這個條件焉有不從!霸陵尉來到李廣軍中,當即被李廣斬殺祭旗後,部隊才出征。

這就是李廣,容不下小小的霸陵尉,沒有恢宏的氣度,必然難以實現遠大的願景。

李廣任隴西太守時,曾斬殺反叛的羌人八百俘虜,這個事被善於占卜的星相家王朔指責:李廣太不道義,殺俘虜好虧心,焉能封侯?

李廣在"七國之亂"時,因平叛有功,得梁王賞識,梁王意欲拉攏他為其將來起兵逼漢景帝劉啟退位時所用,就私下為他刻了一枚將軍印,眼光短淺的李廣竟欣然接受,還處處炫耀,認為這是西漢朝廷給他的獎賞。此舉讓漢景帝對他大打折扣,認為李廣儘管忠誠,但不識時務不堪大用。

在有名的漠北之戰中,年近六十的李廣隨同大將軍衛青再次出征,主要任務是西路側應。但求勝心切急於封侯的李廣不顧自身體力、精力上的不足,請戰當先鋒,被衛青婉言拒絕後,怒回本部,又不聽指揮,匆促率軍前往東路出擊,以致迷路於茫茫大漠,未能及時與衛青的大部隊會合,導致匈奴單于尋機逃脫。

戰後,李廣主動攬下所有罪責,悲壯地說:我李廣與匈奴大大小小也交戰了七十餘次,縱然沒有赫赫戰功,但也處變不驚,這次與衛青大將軍出兵,本想再出把力,誰知偏偏迷路,這是我的過錯,與部下們無關。天意如此,我老了,不堪面對刀筆吏的羞辱!說完,李廣就引刀自剄,失去了最後一次封侯的機會。

李廣就是這樣一個個性鮮明的將軍,優點缺點都很突出。以致後世對他的評價亦毀譽參半。

李廣廉潔的品行,敢於擔責的態度,司馬遷曾好評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是李廣的誠摯、忠誠、擔當就像開著芬芳花朵的桃李,吸引著人們來到樹下賞花嘗果,以致於走出了一條小道。

詩人王昌齡在《出塞》中大讚將軍李廣的神勇: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來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盧綸在《塞下曲》中亦點贊李廣,把他騎射的形象描繪得栩栩如生: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三)"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究竟表達了啥意思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這句詩出自初唐詩人王勃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

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這首詩是王勃在重陽節看望父親時,路過洪州,遇洪州大都督閻伯嶼正在滕王閣宴請賓客、吟詩作樂。王勃受邀請參加宴席,因寫《檄英王雞》得罪了唐高宗而感懷,遂即席寫下名揚千古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

從表面看,"馮唐易老,李廣難封"似乎是詩人王勃即興抒發的感嘆:馮唐容易衰老,李廣難得封候。

其實,王勃在這首詩里用"馮唐易老,李廣難封"二個典故,表達著一種鮮明的人生導向:

馮唐老了,難以得志;李廣功高不爵,命運肯定多舛。

藉此警示世人:

有才華有志向的人,在有限的歲月長河裡,要懂得珍惜寶貴的時間,為人處世,要注重說話的藝術,要講究政治智慧,氣量要大,格局要好,定位要准。若恣意放縱,哪怕基礎再厚,條件再好,能力再強,也會遭遇"滑鐵盧",很難實現預期目標甚或遠大理想。

原來如此。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是這樣的蘊含。詩人王勃其實是站在客觀的角度藉此表明自己積極的人生價值觀,並不是斥責馮唐,詰怪李廣。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深藏的寓意,的確需要人們警醒。

(2019年7月26日是為記)

【作者簡介】李大奎,男,漢族,七0後,法學學士,貴州湄潭人,文學愛好者。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閱讀悅讀之寫乎 的精彩文章:

王熙鳳不與公婆邢夫人一條心?也不和姑母王夫人一條心?
亭長妻、漂母和屠夫,這三個鞭策韓信的人中有一個是他的朋友?

TAG:閱讀悅讀之寫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