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父母是條龍,向誰誰家窮」是為何?老祖宗的智慧,道盡現實人心

「父母是條龍,向誰誰家窮」是為何?老祖宗的智慧,道盡現實人心

中國自古以來對於子女的教育問題就是非常看重的,在先秦時期就有「孟母三遷」,一位母親為了自己的孩子能夠有好的前途,在一個好的環境中養成良好的性格,不惜耗費金錢時間與精力三次搬家,最終讓孩子成為一位優秀的人才,這個故事在千百年間始終流傳,讓中國人對於自己子女的教育問題非常上心,也因此而誕生了很多的俗語。

孟母三遷這個故事自然是非常正面的,不過有正面自然就有反面,「父母是條龍,向誰誰家窮」便是一句說父母在教育過程中,容易造成反面影響的俗語。雖然不知究竟出現於何時,但是卻流傳極廣,直到今天在廣大農村地區依然能夠時有聽聞,可見在很多人心中它依然是能夠應用於生活實踐的,很具有道理的一句話。

「父母是條龍,向誰誰家窮」的含義非常淺顯,事實上這也是眾多俗語所共同具有的一個特點,那就是用詞非常直白,讓人們能夠一眼便看到其中的意思。這句話的意思便是父母對於兒女的影響非常大,只要是父母所偏向偏愛的那一個孩子,便往往是容易陷入窮困境地的,長大以後便會生活得非常辛苦。

曾經有權威媒體報道過一個故事,講述的是一對中產階級的夫妻去世以後,相關人員去他們家中清點遺物,結果推開門的時候意外地發現房間中有著一個巨大的「搖籃」,其中躺著一個已經二十五歲的「嬰兒」,具有著成年人的年齡與身體但是在心理方面依然處於嬰兒時期。

原因便是這對夫妻對孩子極為寵溺,不願意讓他長大便始終將其當做嬰兒對待,以至於此人儘管年齡已經成年,但是在心智方面始終處於嬰幼兒時期。也正是因為這個報道,所以現在我們的社會中有了「巨嬰」這個詞語。

而那一些從小就被父母所偏愛的孩子,雖然不會有上述事例那麼誇張,但是也很容易形成「巨嬰」性格,具體表現為自傲、受不了挫折、認為全世界都應該理所當然地對他好,因為從小就受到父母偏愛,不讓他去經受半點挫折,所有最好的食物與衣服之類的東西都優先給他提供,甚至不惜損害其他兄弟的利益去幫助他,久而久之他就會認為自己得到的這些優待都是天經地義的,遇到挫折也不會自己思考去解決,而是直接找爸媽。

一旦父母年老或者無力解決的時候,他們的生活便會陷入困頓之中,不過他們也往往只會竭盡全力地從父母以及其他兄弟姐妹身上吸血,並且埋怨父母無能,這一點在那一些重男輕女的家庭中體現得尤其明顯,生育了多個女兒最後一定要生一個兒子,但是最終這個弟弟的生活往往需要姐姐們去補貼。

這是老祖宗們在經過漫長時間觀察中所得出來的智慧,道盡了現實中的人心,父母的偏愛往往不會產生什麼好結果,只會讓那一個被偏愛的孩子感覺理所當然,於是不管什麼時候都找父母要幫助,讓其他的孩子感覺不公平而失去孝敬之意,也讓兄弟姐妹之間產生嫌隙,家庭自然也就難以興旺發達,所以父母對待兒女還是要努力做到一碗水端平。對此,你怎麼看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佛在說史 的精彩文章:

陌生人問你「貴姓」時,通常要答免貴,但你若是這4個姓就不需要
天下大旱,朱元璋問劉伯溫有何解決辦法?劉伯溫:殺此人,必得雨

TAG:小佛在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