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白雲飛瀑伴此生——談黃君璧先生的藝術歷程

白雲飛瀑伴此生——談黃君璧先生的藝術歷程

本文選自《書畫世界》雜誌2019年6月號

文_黃亮

廣州藝術博物院

黃君璧家族祖上經商。父親黃仰荀在廣州城經營一家百貨店,喜好收藏古董字畫,閑暇時常展卷觀畫,這對年幼的黃君璧來說具有一定的啟蒙作用。6歲時,黃君璧入鬍子晉私塾讀書;10歲時入讀「意養軒」,由二伯父黃問涯親自授課;12歲時,又請易老師授課;14歲時入陳貫之書塾,同時在家另請馮子煜老師教授英文和數學;16歲考上了廣東公學。求學期間,黃君璧認識了該校著名畫家李瑤屏老師,李瑤屏見其特別喜歡繪畫,便教他素描和西畫,後又教授他國畫。自此,黃君璧正式走上了繪畫道路。同時,他的畫藝在長兄黃少范的指導和鼓勵下,進步飛快。

黃君璧 阿里山雲海 40cm×64cm 1951 私人藏

1919年,黃君璧從廣東公學畢業,家人原本打算資助他前往美國求學,但李瑤屏老師認為,留在國內繼續研究繪畫同樣能夠使畫藝精進。最後,黃君璧接受了李瑤屏老師的建議留在了廣州,繼續跟隨李瑤屏潛心研習國畫。1921年12月1日,廣東省舉辦第一屆美展,黃君璧送了一幅山水畫去參選,這是他第一次參加美術比賽,啼聲初試,便獲得金牌獎。從此,黃君璧成為廣州畫壇嶄露頭角的新秀,開始引人注目。此次獲獎,黃君璧也得到了家人親友的肯定,更堅定了他學習繪畫的信念。為了進一步提高繪畫水平,1922年他又進入由表兄陳丘山與黃恢漢、梁鑾等開設的楚庭美術院學習。

黃君璧 雷鳴 55cm×89cm 1969 私人藏

1923年,歲次癸亥,黃君璧從楚庭美術院結業後,經李瑤屏老師推薦,擔任廣州培正中學美術老師。這也是他終身從事美術教育事業的起點。由此,一個新生的中國畫團體 — 癸亥合作畫社也在廣州誕生。由潘致中發起並成立的癸亥合作畫社最初的成員有14人,即潘致中、姚粟若、黃般若、鄧芬、羅艮齋、李瑤屏、盧鎮寰、黃君璧、黃少梅、張谷雛、盧觀海、何冠五、盧子樞、趙浩公。作為該社最初的成員,黃君璧最為年輕,足見其繪畫能力。廣東國畫研究會的影響力很大,吸引了像黃賓虹這樣的大家加入。1926年,由黃賓虹撰寫的《中國畫學談》刊登在了廣東國畫研究會主辦的刊物上。也正是由於這一契機,黃君璧於上海結交了黃賓虹、鄭午昌、易大庵、馬公愚、鄧秋枚等先生。黃賓虹還為他在上海神州國光社出版了《黃君璧仿古花鳥人物山水集》,共收錄其作品22幅。

黃君璧 策杖尋幽 104.5cm×56.5cm 1954 私人藏

1927年,黃君璧受聘於廣州市立美術學校,並擔任教務主任一職。1928年,黃君璧又兼任廣東省立女子師範學校、江村師範學校及教忠中學美術教師,教授西畫和國畫,工作非常忙碌。其在廣東美術教壇的優異表現,引起了廣州市政府的關注。1934年,廣州政府派他赴日本考察藝術教育,弟子林建同行。這是他第一次走出國門。這次考察讓他對教育有了新的認識,回國後他為廣州藝術教育的改革做出了眾多貢獻。1936年,黃君璧辭去教務主任一職,結束了他在廣州市立美術學校長達10年的教育歷程。

黃君璧 芙蓉峰 101cm×44cm 1963 私人藏

辭去工作之後,黃君璧隨孫科和梁寒操一行,游桂林、衡山等地,再抵南京。時任行政院院長的孫科介紹其到南京中山文化教育館做研究員,合力編著《中國繪畫史》。1937年4月,第二屆全國美展在南京開幕,黃君璧與張大千、方介堪、于非闇、謝稚柳五人被聘為美展審查委員。5月,五人同游雁盪山,並在杭州一寺院合作一幅《雁盪山色圖》。畫完之後,大家發現都未帶印章,恰好五人中有制印名手方介堪先生。方介堪隨即刻了一方《東南西北之人》鈐在畫上,以紀念浙東的謝稚柳、西蜀的張大千、南粵的黃君璧和北平的于非闇。

抗日戰爭中,面對南京岌岌可危的形勢,國民黨中央政府決定遷都重慶。黃君璧得梁寒操、程天固的幫助,領得一張船票,順利乘船入蜀。這也成為黃君璧藝術生涯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黃君璧 松蔭觀瀑 105cm×46cm 1948 私人藏

同遷重慶的國立中央大學在沙坪壩複課。校長羅家倫欣賞黃君璧的繪畫藝術,誠聘其擔任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國畫教授。中央大學的藝術系設在離沙坪壩較遠的柏溪分校,黃君璧就在此開始了在重慶的教育生涯。當時一起受聘的教授還有徐悲鴻、吳作人、陳之佛、張大千、謝稚柳、傅抱石等,黃君璧能和當時中國最傑出的畫家、教育家們一起共事,成為朋友,切磋畫藝,想必是非常珍惜和愉快的。

1941年,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又從昆明遷至重慶的青木關。次年,新任校長陳之佛又將學校遷至沙坪壩附近的盤溪,靠近中央大學,便於借用中央大學藝術系的教授來兼課。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先後聘請了一批著名教師擔任專職或兼職老師,教學質量有了顯著提高。黃君璧便在受聘之列,併兼任國畫科主任一職。

在蜀期間,黃君璧除了教授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和國立藝術專科學校的國畫課程之外,最醉心的便是與朋友遊覽巴蜀各地。1937年,黃君璧與郎靜山等同遊了青城山等地。1939年5月,黃君璧與張大千、張目寒相邀游劍門。1939年6月,黃君璧又與張大千及張大千的兒子張心智同游峨眉山。1943年,中央大學原校長羅家倫邀黃君璧游華山。黃君璧在華山觀雲看霧,體驗自然間的微妙變化,寫生多幅,並在西安舉辦了畫展。1944年,黃君璧又與張大千、張目寒再游廣元,後在雲南舉辦畫展並暢遊石林。黃君璧在蜀八年,幾乎游遍蜀中山水,親身感受自然之魅力,每到一處都進行寫生,畫稿滿篋。他筆下的山川、茂林、白雲、飛瀑無不師法自然,生動有趣。對於這段經歷,即使到了晚年,他也常津津樂道:「打仗的時候我到重慶,是最幸運的事。如果那時不到重慶而回廣州就糟了,因為只有跟著政府,才會走那麼多地方啊!」黃君璧通過師法自然而開個人面目,同時通過與友人、同道進行切磋提高技藝。

1945年,日本投降後,黃君璧隨國立中央大學返回南京,準備繼續任教。1948年冬天,黃君璧與梁寒操一起來到台灣,並在台北中山堂舉辦了書畫聯展,當時並未打算長期留下來。1949年,黃君璧回到廣州和香港舉辦畫展,之後又被中央大學委派到台北考察遷校事宜,於是他拎著一個簡便的皮箱再度來到台灣。未料到,這一行程,竟決定了他後半生的命運,從此開始了他在台灣的生活和教育生涯。

1949年,黃君璧已經52歲,來到台灣,舉目無親,台灣當時又百廢待興,生活條件非常艱苦。恰逢台灣師範大學成立藝術系,校長劉真認為黃君璧是主持系務工作的合適人選,便聘請他擔任藝術系教授兼系主任。從1949年到1971年退休,他做了23年的系主任,為台灣師大藝術系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他親自擬訂教學計劃,增加教學設備,加強教授陣容,擴充教室,聘用了溥心畬、林玉山、金勤伯、鄭月波、孫雲生等名師,在全系教授的同心協力下,氣象日新月異。同時,他又常赴日本以及歐美各地學習、考察藝術教育經驗,為藝術系的改革做準備。在他的努力下,藝術系各項設施日趨完善,成為台灣地區美術人才的搖籃。

來到台灣的國畫大家還有溥心畬和張大千,這便是我們熟知的「渡海三家」。三家之中,溥心畬年紀稍長。溥心畬(1896—1963),名儒,字心畬,別號西山逸士,滿族,為清恭親王奕 之孫。早年畢業於北京政法大學,曾留學德國,詩文書畫皆有成就。溥心畬繪畫得傳統正脈,但並無師承,全由臨摹、體悟歷代名作積累而成。加上他出身皇族,因而可得觀摩大量皇宮珍藏。初到台灣時,黃君璧極力邀請溥心畬擔任台師大藝術系教授。起初溥心畬並未答應,後來由於生活所困,加之黃君璧「三顧茅廬」,溥心畬最終答應下來。

在「渡海三家」中,黃君璧與張大千交往時間最長,持續近一個甲子。1931年,張大千在日本東京的中日畫展上看到黃君璧的《仿石谿幽居圖》,驚嘆不已,大呼:「雲瀑空靈,吾仰黃君璧!」並發誓要認識這位黃君璧。張大千回國後直奔廣州,當著前來歡迎他的畫家們問:「有沒有一個黃君璧呀?我來廣州就是想認識他的!」他們一見如故,大有相見恨晚之意。張大千賦詩云:「眾里我能獨識君,當年俊氣超人群。」兩人由此訂交。1976年,當時已78歲的張大千搬到台北定居,兩人的交往變得更加方便和頻繁了。黃君璧晚年回憶和張大千及溥心畬等人的交往時說:「大家志趣相投,性情相近,功力相當,聚在一起可以互相切磋鼓勵,大家都有進步。我逼張大千為我畫石谿,大千逼我為他寫石濤。這些都是知心同道朋友互相挑逗找碴兒的舉動,樂在其中。」這種快樂在晚年卻變得美好而短暫,先是1963年溥心畬離開人世,後是1983年張大千逝世。「渡海三家」中二人都先離世,這種失去摯友的傷感一直縈繞在黃君璧心頭。據黃君璧的學生傅申回憶:「張大千逝世時,先生難過得痛哭流涕,不能自已。先生的姐姐去世先生都沒哭,可見他與張大千的感情之深。」

黃君璧除在台灣師範大學教學外,還在自家白雲堂開課授徒,培養了眾多門人,大都卓有成就。如黃光男、傅申、田曼詩、姜一涵、劉墉、陳香梅、張福英等。在眾多弟子中,有一位非常特別,他就是宋美齡。1951年,台灣時局漸趨平穩,宋美齡開始跟隨黃君璧學畫。宋美齡天資聰慧,學得很快,興趣日增。也正因為黃君璧是宋美齡老師,他在台灣有「國師」之美譽。每當蔣介石偕夫人一起外出度假,他們便會邀請黃君璧同行以便指導寫生。在阿里山、西子灣、角板山、日月潭、祝山等地,都留下他們師生的身影。宋美齡跟隨黃君璧學畫長達25年,直至1975年蔣介石去世,宋美齡隱居美國而止。

1967年,黃君璧迎來了他70歲生日,也迎來了他國畫創作50周年和在台師大從教20年紀念日。台灣「國立歷史博物館」在館內為他舉辦大型畫展和隆重的慶祝活動,台灣30多個文化、新聞、教育和藝術團體的代表及政府有關部門的代表,擠滿了「國立歷史博物館」。蔣介石夫人宋美齡女士送來她親手繪製的一幅山水畫,上面由蔣介石親題「雲山聳翠,君璧先生七十華誕」賀詞,成為全場的焦點。台灣文化藝術界又贈「畫壇宗師」的匾額,將慶祝活動推向高潮。黃君璧在接受了大家的祝福後致辭:「我雖作畫五十年,照張岳公所說,人生七十才開始,現在才算開始作畫。承諸位先生的鼓勵,有生之年,都要繼續創作,為藝術而努力。」的確,黃君璧的藝術創作一直沒有停止。兩年之後,他辭去了台師大藝術系的工作,開始雲遊世界,先後到南非、巴西、美國觀察世界三大瀑布,開啟了他繪畫創作的新氣象。

1969年,他應邀在南非約翰內斯堡美術館舉辦畫展。展覽之餘,他遊覽了著名的維多利亞瀑布。初見巨瀑,他立即被這一宏偉景象吸引。他不但乘車、坐船,甚至搭乘直升機,從各個角度進行細緻觀察。他說:「在飛機上空觀賞這種情景,是人生不可多得的經驗。」在南非結束畫展之後,黃君璧又來到巴西看望老友張大千,隨即又來到巴西與阿根廷交界的伊瓜蘇瀑布景區。黃君璧對此瀑布進行了一個360度全方位的觀察。半環形的瀑布群總寬度3000多米,近百米的落差從天而降,響聲如雷,又被岩石分割成大小不一的200多個瀑布群,極富變化。黃君璧曾說這是他見過的最美麗的瀑布。在對前兩個大瀑布進行觀察之後,黃君璧意猶未盡,決定到美國去觀察被譽為世界七大奇景之一的尼亞加拉瀑布。尼亞加拉瀑布以其宏偉的氣勢、豐沛的水量、雷鳴般的聲音,震撼了所有遊客。黃君璧驚呼:「行蹤游遍大瀑布,方知天下奇觀。」在短短三個月內,世界三大瀑布盡收眼底,這種觸動可想而知。回到台北,他謝絕了一切應酬,將自己關在白雲堂內,研究、探索瀑布新畫法。他根據大量的寫生稿,反覆試驗,終於在用筆、構圖、設色上都取得了突破。他將傳統繪畫中細長的瀑布變成寬廣的三大瀑布。為了體現其寬廣的氣勢,他將常見的豎幅改為橫幅。為了更好地表現出水量的巨大和真實的觀感,他變往日的「細線勾水紋」而成「抖筆加染法」,以表現「層層墜落的水花」,並且運用定點透視原理,從平視或仰視的視角真實地再現實景的壯觀。於是,他創作了《維多利亞瀑布》《伊瓜蘇瀑布》《尼亞加拉大瀑布》等以表現瀑布為主的大幅作品。

黃君璧常說:「我畫的水與雲是前人所沒有的,我所畫的瀑布是會動的,我所畫的雲也是會動的。前人沒有這樣的表現法。」確如其說,他創新了雲水的表現技法,擴充了傳統關於雲水畫法的表現手段。這應該來源於兩個方面:其一,黃君璧以寫生為基礎,以真實反映描繪對象為目的,以創新畫法為己任,做出大膽而有成效的新嘗試;其二,黃君璧以定點透視為視角,以明暗暈染法為手段,以中西結合為特色,來尋找突破傳統畫法的藩籬。無疑,黃君璧對「雲水法」的探索是成功的。

1977年,80歲的黃君璧仍筆耕不輟。是年5月,他在香港舉行80歲紀念畫展;6月又應謝東閔之邀在台中省立圖書館與張大千舉辦了「張黃聯合展」;7月又應美國加州洛杉磯科學工業博物館、聖地亞哥大學,紐約聖約翰大學,弗吉尼亞州華盛頓與李大學暨丹佛博物館邀請赴美訪問和舉辦畫展,其實類似的內外交流活動每年都排得滿滿當當的,可謂應接不暇。是年10月9日(農曆九月二十八日),黃君璧八十大壽。一大早,台灣地區前領導人嚴家淦便將「藝苑生輝」四個大字送來賀壽,50年交情的老友張大千更是親自送來一幅《梅壽萬年圖》,台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蔣復璁也送來一幅壽翁國畫,更有藝壇老友、教育同行、政府首長、學生等前來賀壽。同時,「國立師0范大學」藝術系的師生及校友,在台北國際學舍為黃君璧舉行專場慶祝晚會,可謂熱鬧非凡。黃君璧也發表豪言壯語:「人老心不0老,身體健康情況良好。」此等魄力,實在0很難讓人將他和80歲老人聯繫起來。

1987年,90歲的黃君璧決心要給自己送上一份生日禮物,那就是要畫100幅書畫小品,在生日當天舉行義賣,並將籌募到的資金捐贈給孤兒院及老人院。他將此稱為「愛心計劃」。為了在生日前完成這項計劃,他日夜不停地創作。為了能順利完成,他來到香港躲開訪客,專心創作。畫展如期舉行,一早便有民眾大排長龍,一兩個小時內,100件字畫就售罄了,順利籌得500萬元台幣,交由「中視」愛心專戶購買了12部救護車,分贈給孤兒院及老人院使用。這無疑是黃君璧送給自己的最好的生日禮物。91歲那年,雖然黃君璧健康大不如以前,可是他仍執意在香港舉辦一次書畫義賣,這一次又籌得200多萬元港幣,提供給香港東華三院作為救濟貧病的基金。赤子之心,驅使著他即使瀕臨老境,仍能辛勤創作。

1991年9月,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黃君璧先生九十五歲回顧展」。9月28日上午,黃君璧手執拐杖來到展廳,身形消瘦的他凝視著這些陪伴他一生的作品,做了最後的告別。10月28日晚,黃君璧因肺炎被送往台北「三軍總醫院」救治;29日與世長辭。

參考文獻

[1]楊隆生.黃君璧的藝術生涯[M].台北:藝術家出版社,1991.

[2]魯大錚.獨向白雲歸:黃君璧傳[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6.

[3]陳履生.黃君璧:白雲橫貫兩岸[M].澳門:澳門出版社,2009.

[4]劉芳如.飛瀑·煙雲·黃君璧[M].台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9.

[5]陳傳席.畫壇點將錄:評現代名家與大家[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5.

[6]黃光男,鄭純音,王素峰.黃君璧繪畫風格與其影響[M].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1987.

[7]黃亮.巨擘傳世:近現代中國畫大家黃君璧[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8]黃亮.傳統的守護者:馮緗碧山水畫風格初探[J].大眾文藝,2016(8).

(本專題作品圖片由黃君璧先生家屬提供,並收錄於本文作者所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國近現代美術經典叢書·巨擘傳世 — 近現代中國畫大家·黃君璧》一書。)

黃君璧簡介

1898年生於廣州,1991年逝於台北。原名韞之,又名允瑄,號君璧,又號君翁。祖籍廣東佛山市南海區西樵鎮。中國現代著名國畫藝術家、教育家。早年畢業於廣東公學,後從畫家李文顯游,並與粵東藏家交往。致力于山水畫,尤以畫雲水瀑布見長。1923年與盧振寰、黃般若等成立癸亥合作畫社。1929年任廣州市立美術專科學校教務主任;1937年後歷任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等;1949 年遷居台灣,任今台灣師範大學藝術系主任。傳統功底深厚,經歷了現代中國畫的繼承、演變、革新的過程。曾出版《黃君璧畫集》《黃君璧書畫集》等。

(聲明:傳播收藏知識為宗旨,本文來源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之刪除。)

月雅書畫中國網編輯整理推薦

——月雅往期經典,點擊以下鏈接直接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月雅書畫 的精彩文章:

古人的寫生能力超出你想像
從古代到民國,中國繪畫史上女畫家作品賞析

TAG:月雅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