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抗戰視角—大會戰
1939年10月,按照國共第一次南嶽軍事會議部署,各戰區的國民黨部隊已完成了第一、第二期整訓,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以下簡稱「軍委會」)決定以第二、第三、第五、第九戰區為主攻地區,第一、第四、第八、第十、魯蘇、冀察戰區為助攻地區。
1939年11月中旬,軍委會向各戰區下達作戰任務:「一、第一戰區:攻擊開封、博愛,牽制敵人。二、第二戰區:應首先切實截斷正太、同蒲兩鐵路之交通,並肅清晉南三角地帶之敵。三、第三戰區:以主力約十一個師,截斷長江交通,分向湖口、馬當、東流、貴池、大通、銅陵、荻港間,伺隙進攻,一舉突進江岸,佔領堅固陣地;並以輕重火力及敷設水雷,封鎖長江。四、第四戰區:應以一部相機攻略潮、汕,主力掃蕩廣九路及南寧之敵。五、第五戰區:掃蕩平漢線南段信陽、武漢間之敵,進取漢口;並向漢宜公路之敵攻擊,截斷襄花、漢宜兩公路之交通。六、第八戰區:應以一部協同第二戰區作戰,主力攻擊歸綏附近之敵。七、第九戰區:向粵漢北段正面之敵攻擊,重點指向蒲圻、咸寧一帶,並向武昌挺進;同時攻擊南昌及南潯鐵路,進擊瑞昌、九江之敵。八、第十戰區:仍任原河防;並依晉南三角地帶攻擊之進展,準備以一部渡河擴張戰果。九、魯蘇戰區:應以廣正面由東西兩面向泰安、臨城間及銅山、滁縣間攻擊,以策應沿江之作戰。十、冀察戰區:應以主力切斷保定、邢台間及石家莊附近敵之交通;一部切斷滄縣、德縣附近敵之交通,以策應山西方面之作戰」。
各戰區遵令分別向當面之敵發動攻擊。史稱「冬季攻勢」,又名「百師大戰」。
冬季攻勢是抗日戰爭相持階段中,國民黨軍隊發動的一場大規模的、進攻性的戰役。這次戰役對今後的戰爭雙方都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冬季攻勢歷時三個多月,國民黨軍隊直接參戰兵力達五十五萬餘人,出擊一千零五十次,與敵作戰一千三百四十次,殲滅日偽軍警兩萬多人,俘敵四百餘人,擊沉、擊傷敵運輸艦船九艘,繳獲各種火炮十一門,步槍兩千七百多枝。
抗戰以來連續敗北的國民黨軍隊,經過簡化指揮機構、整訓補充,其戰鬥力已基本恢復;同時,一改過去死守陣地、被動挨打的作法,增強了進攻意識。此次冬季攻勢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共抽調了約七十一個師的強大兵力,向日軍發動了全面攻擊。其中第一戰區收復開封、沁陽、商丘等地;第二戰區收復涉縣、潞城等地;第三戰區曾攻入南昌、杭州、富陽、餘杭等城市,並曾短期切斷長江水運;第四戰區取得粵北大捷;第五戰區攻佔王家嶺、汪家河等堅固據點,日軍傷亡慘重;第八戰區傅作義部攻佔包頭,並取得五原大捷;第九戰區攻克崇陽、靖安等地。
這次戰役使其得以重新認識國民黨軍隊的戰鬥力。日本侵略軍自「九一八事變」輕易佔領東北之後,一向輕視國民黨軍隊,認為國民黨軍隊不堪一擊。「七七事變」後,日軍除在個別戰役中遭受到較大的打擊之外,可以說是很輕鬆地佔領了中國的大片國土,這就更助長了日軍的驕狂心理。日軍萬萬想不到,經過兩年多的戰爭,國民黨軍隊還能保持如此強大的攻勢,這對日軍狂傲的心理不能不說是一次沉重的打擊。在冬季攻勢開始後不久,日本天皇裕仁親自向日軍參謀總長和軍令部總長詢問作戰情況,可見冬季攻勢已引起日本天皇的強烈不安。日軍大本營也承認:冬季攻勢「中國軍攻勢規模之大,鬥志之旺盛,行動之積極頑強均屬罕見」。「在中國事變八年間,彼我主力正式激戰並呈現決戰狀態,當以此時為最」。
通過此次冬季攻勢,日軍感到國民黨軍隊的戰鬥力不可輕視,有必要「重新估計敵人的戰鬥力」,這就為今後日軍發動一系列旨在粉碎國民黨軍隊戰鬥力的作戰留下了伏筆。
TAG:超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