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一代大德上通下願長老尼
通願法師,原籍山東,自祖父那一代移民關東,落籍于吉林省伊通縣。法師的父親翟文選,字羲人,曾皈依於諦閑大師。母李淑華,大家閨秀也,畢業於雙城師範學校,從事教育工作,是一位虔誠的佛教信徒,常年誦《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懷有師時,夢見天邊白蓮,到師出生後,常常感嘆:「若為男兒就好了!」師年尚幼,聞而應之:「我長大亦能為大丈夫事。」父母皆很是驚訝。通願法師出生之後,他父親官運亨通,不久升遷,他自然過著官家小姐的生活,自幼被母親視為掌上明珠。
一部華嚴,舍俗出家
民國二十二年(一九三三年),考入北京大學文理學院經濟系,循序就讀四年,於民國二十六年(一九三七年)日寇發動對華侵略戰爭之前畢業。本欲作一名銀行會計,卻遭逢「七七事變」,時局動蕩,平津淪陷,遂無求職心。就留在家中陪伴母親。這時,湖北籍的慈舟老法師,任北京凈蓮寺住持,寺中且設有佛學院,民國二十六年(1937)二月開始,慈舟老法師在凈蓮寺開講《華嚴經》。師終年隨其母拜佛聽經,風雨無阻。
慈老的一部《華嚴經》,到民國二十八年(1939)秋天圓滿結束,法師聽了兩年佛經,脫胎換骨似的,前後變了一個人。他感悟到萬法無常,人世間功名利祿,一切皆是鏡花水月,虛幻不實。他皈依於慈舟老法師座下,以後即摒卻鉛華,摘下頭上的珠玉裝飾,成為一名樸素無華的優婆夷。始覺佛法深奧,精神博大,面對世界弱肉強食的紛爭,目睹人世爾虞我詐的黑暗,感到這皆由人們從「小我」的利益出發,為了滿足私慾所致。她認為佛陀的大悲精神,可以根治人心,斷除貪慾,停止戰爭,求得家界和平,於是頓發出家之心。到了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因緣成熟,他徵得父母同意,依慈舟老法師剃度出家,法名通願,號妙體。由一位富貴的官家小姐,走在時代尖端的高級知識分子,若非具有善根夙慧,豈能有此徹悟、看破、放下。
通願老法師教導參學的尼眾
弘化十年,苦難十年
隨後,北京名剎弘慈廣濟寺,傳授三壇大戒,通願法師報名參加。願師受戒後,慈舟老法師介紹他到北平通教寺依止於開慧老尼師座下,研究經教,學習佛門軌儀。開慧老尼師辦有一所「八敬學院」,命願師在學院任監學之職,過了兩年,命他在學院講課,同時也要他在通教寺升座講經,弘化一方。願師在通教寺駐錫十年,許多受過教育的知識女性,及一般信女,都以願師的度化因緣,而皈依佛門,成為虔誠的信徒。
到了一九五六年,因環境的變化,移居於五台山,駐錫在小茅蓬。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發動。沒有多久,太原的大批紅衛兵小將串連到了五台山,全山僧侶都受到批鬥,願師自然也逃不過這場劫難。她被長期關押,受盡人所不能忍的折磨與侮辱。這時她已五十四歲,在獄中度過苦難十年。日念一千遍大悲咒,事佛之心無比堅固,讓人敬佩。
通願老法師與隆蓮法師合作完成二部僧戒
授課尼眾,一心弘戒
1990年,考慮到吉祥精舍地處偏僻、空間有限,對參學者有諸多不便,通願法師決定返回五台山恢復普壽寺,興辦十方尼眾道場,提升學戒道場的影響力,她回到了五台山,駐錫於南山寺。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宗教政策形勢越來越好,寺院恢復活動。一九八一年底,他南赴四川,與四川的大德隆蓮老尼師合作,於一九八二年元月,在四川傳授二部僧戒。這是寺院恢復活動後,最早的一次傳戒。在四川居留數月,回到五台山結夏安居。他為維持僧伽傳統,培育尼眾學律持戒,在五台山開班授課,以後每年結夏安居都開辦,對尼眾學僧講授戒律,以《四分律比丘尼戒相表記》為課本,全國各地學僧來聽課的,常在五、六十人。海外的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也有學僧前來聽課。
一九八五年,老尼師游化陝西,駐錫終南山大元寺。一九八六年游化遼寧丹東,駐錫於其弟子能濟的棲蓮精舍,在此傳授了一場在家二眾的菩薩戒。下半年再游化陝西,駐錫乾縣吉祥精舍,建設吉祥精舍成為一所略具規模的弘戒道場。
晚歲仍扶病在華北、東北和赴成都與隆蓮法師合力圓滿完成二部僧戒。經常有來自十多個省市的尼僧,依止法師聽講「四分律比丘尼戒相表記」。不顧年老衰病,為弘傳戒律竭盡心力。自27歲出家以來,悲深願大,心堅行苦,無私無我,弘法利生。
克己嚴格,奉行「三不」
老尼師一生戒行精嚴,一絲不苟,在大陸有「四大尼師」之稱(另外隆蓮、靈宵等也名列四大尼師)。通願法師的衣食極其簡樸,常常將別人對她的供養移作佛事經費,生活粗茶淡飯,唯三衣一缽。身資日用,僅有幾個紙箱,她清苦淡泊,身無長物。
她一生奉行「三不」主義。其一:不收徒弟。因為要維護一個道場,弘揚佛法,必須海眾和合,而收徒就有可能起紛爭。其二:不可為其寫傳,法師常隨弟子如瑞法師解釋說:「原因是古人有傳,是有修有證,為令後學見賢思齊,促使奮發圖強,步前人後塵而得成就。法師自謂空消信施幾十年,尚不知如何酬信施於萬一,所謂三心未了,滴水難消。每思及此,惶恐萬分、慚愧懺悔尚來不及,何敢再作戲論。」(《通願法師事略》)其三:自己不著書立說。認為古往今來,祖師法語,佛經註疏,汗牛充棟,只要精研,依教奉行,足夠應用,不需要自己的旁枝見解。
人格高尚,持戒精嚴
她勤苦自處,慈憫待人,悲心似海,欲報四恩於萬一。她隨依止師開慧尼和母親一同來到五台山,常思師恩、母恩浩蕩。母親年邁,且是北方人,開慧師是南方人,口味有異,常常一鍋飯做三樣菜。她早夕跟隨師側,執侍巾瓶,無有倦怠。她悲深願大,樂善好施,常常接濟附近村民。
通願法師一生行持,高風亮節。在學佛的旅途上,其人格閃現灼灼光華,似一通無字豐碑為學人作默默的接引。她一生不收徒弟,卻有那麼多尼眾欽服其教化,追隨左右。縱觀法師一生,在她自己決不求名利恭敬,而於實際上能令一切信眾皆受莫大之利益。法師平居時,如春風滿庭,易親易與,至其說教,則嚴於冰霜,厲於雷霆,無少假借。其常隨弟子都說,法師似慈母,又像嚴父。
他持過午不食戒,終生不犯。某年,在五台山病咳,一個弟子以一枚梨子供養他,請他吃下去以止咳,老尼師拒絕不吃,弟子固請,老尼師說∶我現在接受你一個梨子,將來會有人效法我接受人家一個饅頭,這樣我豈不成為一個敗壞佛法的罪人了嗎?
他平常開示信眾,皆以持戒念佛、求生凈土為開導。他常說:一心念佛,此是出苦的正因,若能生西,一切事辦。否則,無始業因,果熟難逃。生死輪迴,可畏可怖。我現一心專念,雖事多打閑岔,但內心只此一念是唯一目標。
弘戒嚴謹,圓寂殊勝
1986年,通願法師來到陝西,初居大願寺,本欲設建學戒道場,繼續弘傳戒學,但大願寺已為子孫廟,無法在此舉辦道場。遂在陝西乾縣,以個人積蓄買下楊漢鄉村五間廢棄的舊房,略作修整,建起「吉祥精舍」,成就一個弘戒道場。1988年有40餘人參加研究班;1989年夏天有50人,冬天有20人;1990年亦有50餘人。法師鞠躬盡瘁,給予悉心輔導。法師處眾謙和,常教誨應以戒為師,勤苦自修,做真正的佛弟子。為僧界現狀,要誓志創立風範,令人恭敬三寶(佛、法、僧),令人生信心。未信的令信,已信的令增長。法師自行化他,德望遠揚。吉祥精合出現了教觀齊重,講修並進,清規整肅,海眾樂道的新風。老法師並給後學立下了修學三步驟:第一步是學威儀,不辱僧象,改毛病,早證菩提;第二步是發心讀完大覺書,立願行盡佛子事;第三步是學有所成,自利利他,修有所證,自度度人。
1991年2月14日夜受感染而感冒,隨後病漸加重,法師自知塵緣將盡,出家人生歸叢林死歸塔,決意要回崇善寺(山西省佛教協會所在地)。至3月6日(辛未歲正月二十日),在太原崇善寺,自行沐浴更衣,卧床頭西腳東,環示周圍弟子示意告別。然後閉目正卧,一心念佛。夜裡,常隨弟子齊集師前念佛,為師助念,在弟子念佛聲中,通願法師安詳辭世。世壽七十八歲,僧臘、戒臘皆五十一年,獲舍利7000餘顆。舍利花五顏六色,見者皆嘆為奇蹟。經過一段時間,發現骨片上又長出許多舍利, 清點後又得六干余粒,先後共計一萬二千餘粒。
通願法師威儀端莊,煥發著天然的尊嚴,令人一見之下肅然起敬。其人格本身就是一種無言的感召。常隨弟子如瑞法師在談到中國當代兩大名尼隆蓮和通願法師的弘法風格時說:她們一個像太陽,一個像月亮,可謂濡沫相深之見。 是的,通願法師的感召力象月色溶溶撒向大地。在這裡,沒有狂風暴雨,沒有斷岩絕壁,一切都和諧而平靜。原野空曠,一條路從沉沉的大地上伸向遠方……。一鉤彎月隱於薄霧之中,月色朦朧,你無法看清其真實面目,卻分明承受著這穿透力極強的陰柔之光。這就是通願法師。語默動靜,無非示教;行住坐卧,盡演圓音。
通願法師不貪圖名聞利養,依教奉行,海內善信同仁,共仰風範。她關心世事,愛國愛教,培養僧才,在在處處都洋溢著慈悲救世、度生不倦的情懷。在極其平凡處見其精神,看似默默無語,內心卻有悲天憫人的如火情腸。她澹泊明志,寧靜致遠,為新一代僧尼樹立了良好的楷模。
回憶起通願老法師,如瑞法師常常滿懷深情,那是引領她從三尺講台走向無邊眾生的人啊。緬懷恩師,她曾寫道:
您性格如松,堅韌不拔。
您品質似水,柔軟清澈。
您少欲知足,又像盆中的水仙,
只需一泓淺淺的清水。
您隨遇而安,身無長物。
您扶病南下,又忍辱北上,
疾呼「以戒為師」,不要畏懦。
出家要有出家的樣,
正法——不能在我們身上斷滅。
文章來源:導迷標月指
圖片來源:禪風網
※阿姜查在巴蓬寺回答人們有關修行問題的部分節選
※印光大師:默念,也要聽
TAG:平常新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