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學拳銘理:一則警醒的故事 告訴我們,凡事留有餘地

學拳銘理:一則警醒的故事 告訴我們,凡事留有餘地

文|陳乃光 編輯|禪音

記得,當初學拳時,教拳師傅說的第一句話:「學拳先學做人」、「拳品猶如人品」。如今習挙雖已數年,但這句話常迴響耳畔,振聾發聵,《學拳銘理》便是本人數年習拳心得,僅供參考,不對的地方敬請修正。

曾看到一篇文章講,有一人陪朋友去木雕之鄉東陽市遊玩,在一家木雕館,一位匠人正在雕刻,幾刀下去,輪廓初顯。便心生好奇問道:「師傅,雕刻的秘訣是什麼呀?」師傅說:「雕刻人像最重要的是做好兩點,一是鼻子要大,二是眼睛要小。」

見來人不解,師傅解釋說:「眼睛大鼻子小,就還有修改的餘地啊。鼻子雕刻大了,還可以改小;眼睛雕刻小了,也可以改大。但一開始就把鼻子刻小,眼睛刻大,後面就沒法修改了。」師傅說完低頭繼續雕刻。雕刻尚且需要留有餘地,為人處世不也如此嗎?如果一開始就把事做得很滿,後面發生什麼就無法轉圜了。

「留余」思想也是傳統文化的精華內容。做事、做人都要留有餘地,給別人留餘地也是給自己留餘地。俗話說,做事不要做絕,得饒人處且饒人。如,在清朝,河南有個康百萬莊園,因接待慈禧太后而聞名於世。

康家由明朝至滿清至民國歷經三個時期四百年的時間,蔭福十二代。康家的家訓就是《留余》,並刻於匾上世代相傳。匾上還書有南宋時一位道人的《四留銘》曰:「留有餘不盡之巧,以還造化;留有餘不盡之祿,以還朝廷;留有餘不盡之財,以還百姓;留有餘不盡之福,以還子孫。」就是在這種留餘思想指導下,使康家富了四百年。

現實生活中,並不是人人都明白這個理的。有的人為了自己的一點面子,不惜翻臉無情。為了自己的蠅頭小利,不惜毀壞他人聲譽。為了討好,不惜添油加醋作踐他人。為了可憐的虛榮,不惜生出事端貶低對方……要知道,中國人似乎很看重「餘地」 的。

留有餘地就是「三思而後行」 ,留有餘地就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留有餘地就是「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留有餘地就是「一顆紅心,兩手準備」 ,留有餘地就是「中庸」之道,留有餘地就是「大丈夫能屈能伸」 。如,越王勾踐被吳所敗,淪為吳王馬夫。他沒有自刎沒有投江,做了個似乎不夠有氣節的決定:甘為人奴。但他不是沉淪,而是給自己留下了餘地。因為留有餘地,勾踐演繹了「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的傳奇。

習練太極拳與為人處事同理。作為天天習練太極拳的人,更應明白:太極拳也講『』留余"。拳理說:「不丟不頂」,「無過不及,隨曲就伸」。與人交手出拳時,一定要給自己留有餘地。做人做事時也一定要留有餘地,不可浮誇說大話,不可用心機來做事,這也是修鍊品行的重要內容之一。

其實,人生在世,給別人留點餘地,往往就是給自己留下生機和希望。如,《法演四戒》里有句話說:「利不可賺盡,福不可享盡,勢不可用盡。」給別人留餘地,本質上也是給自己留餘地。斷盡別人的路徑,自己也將無路可走,敲碎別人的飯碗,自己也將飯碗不保。

由此可見,做人,理應多一些體諒,少一些計較,多一些寬容,少一些責備,多一些退讓,少一些算計。「腹中天地闊,常有渡人船。」別人有路可走,你才不會陷入絕境。凡事給人留點餘地,也是做人的一種境界,習拳者當謹記!

(廣告)

溫馨提示:《太極》微信公眾號部分內容文章通過網路整理,如有侵權請您聯繫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刪除;貴在分享,感恩支持!

其他平台轉載請註明:(來源:《太極》微信公眾號 微信:taijichanyi )。

點個「在看」,太極成就最美的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taichi 的精彩文章:

這才是我想練出的太極拳,四種美感,六種需要
如何吸氣到丹田?我有方法送給您

TAG:太極taic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