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突破「天花板」,科改25條激發科研人員成果轉化積極性

突破「天花板」,科改25條激發科研人員成果轉化積極性

今年上半年,上海市農業科學院的技術開發、技術諮詢和技術轉讓金額呈現飛躍式提升:共簽訂65個項目,合同金額1069.11萬元,較去年「三技」合同全年總額428.87萬元增長1.5倍。究其原因,上海科改25條功不可沒,激發了科研人員從事技術開發和技術諮詢的積極性。這份改革方案還推動上海大學啟動了「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探索,本月發布的《上海大學科技成果轉化管理辦法》提出了相關操作方案。

隨著上海各個高校、科研院所改革的推進,科研人員轉化科技成果的積極性在不斷提升。

「四技」服務都有獎金

為進一步構建完善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機制,讓科技人員通過科技成果轉化實現名利雙收,科改「25條」提出:「經過技術合同認定登記的技術開發、技術諮詢、技術服務等活動的獎酬金提取,職務科技成果轉化獎酬支出,均不納入事業單位績效工資總量。」

市農科院成果轉化處處長蔣書洪解釋說,技術合同分為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諮詢、技術服務4類,簡稱「四技」服務。其中,技術轉讓領域的科技人員獎酬規定,寫入了我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對於另外3類服務,國務院2016年16號文規定:「對科技人員在科技成果轉化工作中開展技術開發、技術諮詢、技術服務等活動給予的獎勵,可按照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和本規定執行。」然而對於這句話,有不同理解。一種觀點認為,科技人員只有從事與科技成果轉化相關的技術服務,才可獲得獎酬;另一種觀點認為,「四技」服務都是把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方式,從事這些工作的科技人員都應獲得獎酬。

由於對政策理解的不同,過去3年,上海市屬科研院所與企業簽訂技術服務合同後,科研人員仍得不到獎酬。科改25條今年2月發布後,這塊天花板終於被突破了。市農科院國家家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楊長鎖領導的團隊就是受益者之一。今年初,他們與寧夏曉鳴農牧股份有限公司簽訂了150萬元的技術開發合同,合作開發蛋種雞規模化養殖支撐技術。「我們和這家企業從2012年開始合作,為蛋種雞精細化制種、種蛋精準孵化提供關鍵性技術,提升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還新增了200多個就業崗位。」楊長鎖說,如今有了獎金激勵,他們團隊更有幹勁了。根據市農科院今年修訂的規定,技術開發所獲收益扣除成本後的凈收入主要用於獎勵,其中50%獎勵科研團隊,30%用於高端人才績效溢出等人員獎勵。

上海市環境科學研究院也行動起來。根據近期修訂的規定,市環科院「三技」服務項目獎酬金的60%直接用於激勵項目科技人員;成果轉化凈收入的70%歸科研人員所有,且不納入事業單位績效工資總量。

「分地」操作方案發布

為進一步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科改25條還提出一條在全國範圍具有突破性的意見:「探索開展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的改革試點。允許單位和科研人員共有成果所有權,鼓勵單位授予科研人員可轉讓的成果獨佔許可權。」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在2018浦江創新論壇上表示,科研人員的腦力和知識與所在單位資金、設備的投入一樣,也是投入,科研人員應分享共同投入形成的科技成果產權。「雖然我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規定了對科技成果轉化的獎勵比例,但是產權激勵好比是分地,獎勵好比是分糧,分糧好還是分地好,我們的改革不早就證明了嗎?」

科改25條開啟了上海科技界的「分地」改革,上海大學在這一改革進程中走在了前列。上大技術轉移中心副主任池長昀介紹,科改25條發布後,他們立即逐條學習領會,著手修訂《上海大學科技成果轉化管理辦法》。本月,修訂後的《上海大學科技成果轉化管理辦法》正式簽發,給出了「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的操作方案:「對於橫向科研項目,經項目委託單位同意,可通過學校、項目委託單位、科研人員三方書面協議約定的形式,賦予科研人員該項目產生科技成果的部分或者全部所有權。對於科研人員希望自行實施轉化的可轉讓科技成果,學校可以零入門費的方式授予科研人員獨佔許可權。」

池長昀解釋說,高校科研項目分為橫向、縱向兩類,前者大多是校企合作項目,後者是財政資助項目。他們在制訂「分地」方案時,將這兩類項目做了區分。對於橫向科研項目,如果企業同意將項目成果的部分或者全部所有權賦予上大科研人員,那麼校方可以「開綠燈」,把「土地」分給他們。對於縱向科研項目,其成果所有權是否賦予科研人員,要根據財政經費的不同來源及相關上位政策研究後確定。對於所有權屬於上大的科技成果,如果科研人員希望自行實施轉化,只要不影響國家安全、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校方就會在不收入門費的情況下,賦予科研人員對成果的長期使用權,即以獨佔許可方式支持他們創業或與企業合作。同時,校方和科研人員會約定「土地租金」,如在5—10年獨佔許可期間,企業將產品銷售額或銷售利潤的一定比例分給學校。如果創業失敗或企業不再想獲得獨佔許可,校方就收回項目成果,終止「土地出租」。

創立多種成果轉化模式

上海交通大學也在科技成果轉化模式上大膽突破。6月底,上海交大—閔行醫療機器人產業園在零號灣產業園區成立,佔地約7000平方米。這個產業園依託上海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正在有組織地轉化交大科研成果。醫療機器人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陳衛東教授說,所謂「有組織的轉化」,是發揮組織優勢,整和地方政府、高校、社會和市場多方面的優勢資源,引入孵化機構和風投資金,建立孵化平台和產業引導基金,集中組織對高校科研團隊的創業輔導和項目路演。這種模式能消除高校科研人員「身單力孤做轉化、找市場」的弊端,在高校周邊打造完整的高新技術產業生態系統。目前,已有8個產業化和初創項目入駐產業園,覆蓋手術、康復、醫學成像、腫瘤物理治療器械等高端醫療機器人領域。

記者從上海交大先進產業技術研究院獲悉,「零持股」也是該校創立的兩種科技成果轉化模式。在將俞凱教授發明的語音識別技術轉讓給蘇州思必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時,校方考慮到國資股份會延緩思必馳未來的融資進程,與公司洽談後形成了「零持股」方案:雙方共有知識產權,授權企業獨佔實施,企業向學校支付使用費,若企業擬在境內外證券市場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學校享有現金收益權或股份收益權。學校選擇1%的公司股權權益價值,作為購買對價。這種模式有利於企業的融資和上市,使轉讓成果的高校得到「期權回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科創板,給投資者一個公平競爭的角斗場
「小鳳雅之死」家人錯了嗎?眼癌女童去世15個月:家屬告女作家,法庭激辯8小時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