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美投原子彈另有隱情?因日翻譯官「口誤」,60萬人為此買單

美投原子彈另有隱情?因日翻譯官「口誤」,60萬人為此買單

1939年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共進行了6年的時間,直到美國對日本廣島和長崎兩個城市投下原子彈後,日本終於不堪重負,繳械投降,二戰也因此基本畫上句號。直到現在,在原子彈事件中的一些倖存者依然飽受痛苦。

戰爭是我們每個人都不願意見到的事情,雖然它可以促進武器的更新換代,但是它帶來的痛苦遠大於這些。那有人會疑問,在二戰接近尾聲的時候,日本早就已經力不從心,為什麼不直接投降,這樣美國最後也不會投下兩顆原子彈逼迫日本就範,日本也不必遭受更大的損失。

有人稱,其實當時日本知道自己無論怎麼抵抗都無法避免戰敗的結局,已經在考慮投降,不過卻因為日本翻譯官的一句話讓日本60萬的民眾為此買單。1945年5月8日,德國宣布無條件投降,但在亞洲的日本還在拚死抵抗,於是美、英、蘇三個國家召開了波茨坦會議,商量如何處理德國以及歐洲戰場等問題。

1945年7月26日發表了波茨坦公告,主要內容就是勸日本儘早投降,避免無辜傷亡。對於此公告,日本高層進行商討後意見相左,並沒有得出一個確切結論。於是日本只好「求助」蘇聯,希望蘇聯可以幫他們一把,從中間進行協調,看看能不能有別的處理方式,爭取能有一個談判機會。

當時在談判上,日本首相發表了一些個人意見,被翻譯後大概就是此公告和開羅會議相差無幾,日本只能忽視。也正因此,美國不滿日本的態度,一怒之下給日本扔了兩顆原子彈,用最簡單粗暴的方式結束了這場戰爭,日本也因此付出了慘重代價。

二戰結束後,有人責怪日本首相,如果當時直接接受公告,那麼就不會遭受如此重大損失,但首相卻稱,他並沒有直接拒絕此公告,只是當時無法立刻對波茨坦公告做出回應,所以對這份公告「不予回復」。但是經翻譯後卻變成對這份公告「完全忽視」,這也是惹怒美國的一個重要原因。

但客觀來看,雖然翻譯沒有將日本首相所表達的意思完全翻譯出來,但並不能代表這是翻譯一個人的錯,如果日本首相不用模稜兩可的詞語回復此公告,而是明確表態,這一出慘劇可能就不會發生,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日本首相試圖玩「文字遊戲」將此公告忽略,才會惹火燒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空軍世界 的精彩文章:

若美伊開戰,整個中東都將傾巢而出?怪不得美國遲遲不動手
此國心真大!幾十艘帶有核燃料潛艇停放於鬧市,不是俄羅斯

TAG:空軍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