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年前的清朝百姓究竟有多窮?隨處可見衣襟濫摟的乞丐和孩子
【一天只喝一頓稀粥的一家人】清朝末年,對很多老百姓來說,是最艱難的時候,由於朝廷腐敗,戰亂不斷,老百姓生活極端困苦。這一組照片為第二次鴉片戰爭後,也就是清咸豐十年(公元1860年)前後,一個叫喬治的英國記者所拍攝,在他的鏡頭下,可以清楚地還原當時的老百姓生活。
【一位母親和她的兩個孩子】這些照片雖然已經過去150餘年了,可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從照片中可以看出,該位母親和她的女兒都被纏足了。這對當時的很多女人來說,是一件刻苦銘心的折磨。其實,清軍入關後曾禁止女子纏足,但由於受到封建禮教的反對,到了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時,只要罷禁,任其發展了。因此,在清朝時,纏足的僅為漢族女子,而滿人則不纏足。
【流浪的一家四口】這張照片拍攝於八國聯軍攻入紫禁城時的京城,由於戰亂導致家園被燒毀,這一家人本想到京城投靠親戚,但戰亂中的親戚一家人早已不知所蹤。更為悲哀的是,孩子的父親也在路途中染上風寒病逝。無奈之下,母親只好帶著3個孩子在京城裡流浪,靠撿垃圾為生。
【襁褓中的孩子飢腸轆轆】清朝末年,乞討的人群不斷增多。該老奶奶的兒子都被餓死了,僅給她留下一個嗷嗷待哺的孫子。
【乞討的祖孫倆】在喬治的描述中,當時的清朝很多人無家可歸,主要原因是大量土地被貴族佔有,導致老百姓為了生活,不得不四處流浪乞討,可大家的生活都差不多,誰又有多餘的糧食施捨呢?
【邊走邊哭的乞討老人】該老人走了一天,也未能討到一個饅頭。為了不至於晚上挨冷,她只找到了一捆茅草,以用著晚上睡覺時的被褥。
【擺攤的小販】清朝末年,經濟蕭條,小攤小販也很少見了。此老人以前還有一間賣爆米花的商鋪,可在戰亂中,商鋪被燒毀,他只好沿街擺攤,但依舊入不敷出。
【找工作的年輕人】這位年輕人衣襟濫摟,一個籮筐和水壺就是他的全部家當。他已經三天沒有吃飯了,為了找到一份能填飽肚子的工作,他侯在一大戶人家門口整整一天,可該大戶人家並不缺少夥計,緊閉著房門,不願見他。
【僅有一隻雞的農村婦女】村裡的人都逃難去了,僅留下一個身體不好的孤獨婦女,她每天和全村唯一的一隻雞相依為命。真不知道她未來的生活是怎麼度過的?
※慈禧逃亡期間大肆搜刮後的山西,圖5為騎著高頭大馬的晉商
※百年前的貴州鄉鎮集市生活:老百姓大碗喝酒,聽皇帝聖旨不用下跪
TAG:客多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