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媽媽,我好累,想睡一會兒行嗎?」說完,孩子卻沒有醒過來

「媽媽,我好累,想睡一會兒行嗎?」說完,孩子卻沒有醒過來

我們都希望孩子有出息,不落人後。為了孩子的「美好將來」,也為了自己的「面子」,無形中給孩子很大的壓力。我們會把孩子的課餘時間填得滿滿的,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孩子在上學之餘,比上學還忙。可是,我們考慮過孩子的身體嗎?考慮過孩子的感受嗎?

「媽媽我好累,睡一會兒可以嗎?」孩子說完這話,卻再也沒有醒來

有一個八九歲的小男孩,從小聰明乖巧、聽話懂事,爸爸媽媽給他報了很多興趣班,孩子都沒有反對,但是經常下課回家的路上就累得睡著了。

孩子上了小學以後,爸爸媽媽又給他報了學科有關的輔導班,孩子的時間更加緊張。孩子白天上學,晚上奔波於各種班,回家後還要練1小時鋼琴,每天睡覺時間都接近11點。周末比平時還忙,兩整天都在興趣班中度過。

一段時間後孩子精神恍惚、體質偏弱,爸爸媽媽非但沒有讓孩子休息,反而又給孩子報了一個羽毛球培訓班。結果孩子在羽毛球課上頭暈嘔吐,媽媽去急忙帶他去了醫院。

媽媽以為孩子是熱成這個樣子,可醫生髮現孩子體溫不高,不像是熱的,就讓重症室的醫生檢查,結果發現孩子多處臟器衰竭,馬上搶救!

小男孩拉著媽媽的手含糊地說「媽媽我好累,睡一會兒可以嗎?」這卻成了孩子說的最後一句話,孩子說完這話,再也沒有醒來。

媽媽呆坐一旁,痛哭失聲,不明所以。醫生告訴她:孩子的臟器衰竭,和平時過度勞累、壓力過大有很大關係。給孩子報那麼多班,孩子沒有爭辯能力只能服從,卻沒有了喘息的時間,長期積累就成了這樣的結局。現在,爸爸媽媽後悔都已經晚了。

很多家長看到孩子的結局,感到非常心酸。紛紛表示,絕對不能給孩子太多壓力,讓孩子多一些玩樂的時間,不能把孩子逼成學習的機器。凝媽也是這樣想的,孩子的健康比什麼都重要,沒有健康,學習再好有什麼用,連美好的生活都不能享受,枉為一生。

童年的樣子

我們小的時候,雖然物質生活不豐富,生活條件很艱苦,但是非常幸福,至今回憶起來都是甜蜜蜜的感覺。

小時候沒有各種興趣班,父母也不會催著我們做作業,而是讓我們去勞動、做家務。父母從來不檢查我們的作業,很少關心我們的學習成績,沒有什麼學習壓力。當我們要看課外書的時候,父母總是說看閑書,沒用!那時的夢想就是有一天能看很多書,永遠看不完。

周末的時候,就是和夥伴們一起在田間地頭玩耍,或者做簡單的遊戲,跳繩、踢鍵子、跳格子、玩石子、玩彈珠,現在想來,童年的生活就是無憂無慮。

現在的孩子卻大不一樣了,孩子之間很少在一起玩,一起玩就是吃飯,然後聚一起玩手機。興趣班反倒成了孩子們交友的場所,現在要是不學鋼琴、不學畫畫,感覺童年就少些什麼似的。如果你不上課程有關的培訓班,會感覺惴惴不安,總是顯得格格不入。

我們應該給孩子怎樣的童年

孩子都需要美好的童年,為什麼要讓孩子過得不幸福。既然已經有前車之鑒,就不要重蹈覆轍了。應該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l多帶孩子進行戶外活動

平時要多帶孩子進行戶外活動,我們都知道戶外活動可以增強免疫力,提高孩子的肌肉力量,孩子的體質會越來越好。現在學校都有體育測試,經常戶外運動的孩子如魚得水。

父母陪同孩子一起戶外運動,在此過程中互相交流感情,互相協助,會獲得更穩固的親子關係。家庭教育的基礎是親子關係,當孩子到了叛逆期,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戶外運動還可以促進智力發育,運動是一切能力的基礎。在運動的時候激活的腦區,和其他認知活動的腦區是重合的,大腦越用越聰明。運動不會影響學習,反而會提高學習能力,記住強身才能健腦。

l不打著「為你好」的旗號逼孩子

有時候我們會把自己的期望轉嫁到孩子身上,而且打著「為你好」的旗號勸說孩子就範,但並沒有體會孩子的感受。孩子因為特別愛父母,也不好意思為自己爭辯,只好默默忍受。

小冉鋼琴考級結束了,卻還有5節課程,媽媽就說「再上完這幾節課吧,省的再退錢麻煩」。小冉爆發了「媽媽,我不想再學了,是你一直在逼著我考級!」媽媽說「不是你自己同意考級的嗎?你也練習得很努力!」小冉說「我根本就不喜歡,看你堅持,我也沒辦法!」

原來小冉一直在壓抑自己,為了讓媽媽開心,不得不答應去考級,還要裝作很努力、很喜歡。看到那個男孩的遭遇,媽媽決定,即使老師不給退錢,也不逼著媽媽去學鋼琴。孩子能說出自己的想法,肯定不會被壓抑到崩潰。

l合理安排孩子的時間

我們在給孩子安排課餘生活的時候,要考慮孩子的休息時間。讓孩子在晚上10點前入睡,每天都要睡足8個小時。讓孩子在作業之餘,要有自由活動的時間,不能像陀螺一樣不停地轉動。

把孩子所有的任務全部羅列出來,全身心陪伴孩子,花幾天的時間陪孩子一起完成,看具體花多少時間,而不僅僅是紙上談兵,誤認為孩子能完成。

和孩子一起制定一個計劃,讓孩子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不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給孩子自由選擇的空間。

總之,孩子是人不是機器,要讓孩子有休息的自由!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不是我們的附屬物,要讓孩子獨立選擇想要的生活。

你認為孩子壓力大嗎?

二胎寶媽,高級育嬰師,個性化訓練指導師,多平台原創作者。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凝媽悟語 的精彩文章:

胎兒遲遲不入盆,不能順利分娩?了解這些原因,孕媽做到心中有數
孩子不聽話哭鬧,用「計時隔離」法,比說「再這樣我就生氣」更好

TAG:凝媽悟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