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老30年,父母去世後,56歲的他活活餓死在家裡
這 是 場 庫 的 第2193部 每 日 一 片
你肯定在朋友圈見過這種人。畢業一年,也不考研、也不工作,要麼在家躺著,要麼滿世界旅遊。每當自己被學業或工作折麽得夠嗆時,總能刷到他們歡脫的動態。V姐從前覺得這是一種優越,時間久了,幡然醒悟:這哪裡是秀優越,這是赤裸裸地啃老。
家裡蹲大學,沒有畢業上限都說家是永遠的港灣。在外漂泊累了,隨時可以回家休息、停靠。這句話的初心,是溫暖且動人的。但總有些人,實在地認為,這句話是自己終身的目標。並且覺得,在家待著才是第一生產力。
日本NHK電視台曾發布過的一條專題報道:一位名叫伸一的56歲男子,因為工作受到挫折,回家啃老30年。在父母去世後,由於沒有獨立生活的能力,導致營養不良而衰弱死亡。
等到警察發現時,已經死亡一個多月。
戳視頻
查看事情經過他們在這個簡陋、破舊的簡易居所里,發現了伸一留下的記錄。靠著父母留下的存款過活的他,每天都在記錄自己的開銷。
這樣的生活持續一段時間後,伸一放棄了進食,靜靜等待死亡的到來。
據伸一的胞弟回憶,他曾經也是個樂觀的人。高中畢業後,就變了。本想找一份能用英語掙錢的工作,夢想著考大學,但是在考試中落榜。之後,伸一經歷了書店營業員等多份職業,但最終未能堅持長久。於是想到回家,依靠父母的退休金過活。
在日本,這一類受挫回家且拒絕跟外界有任何接觸的人群,統稱為——蟄居族他們最終的歸宿,就是在父母離世後,孤獨地死亡。明明是一個四肢健全、頭腦清醒的成年人,卻活得像一具喪屍。除了視頻中的伸一,日本還有100多萬人,屬於蟄居族。這個龐大的數量,意味著每100個日本人里,就有一個是蟄居族。
圖上是40多歲的岡田和夫(音),他從前是一名辦事員,7年前開始再沒出過家門而且,他們的年齡普遍是中老年。因此日本社會形成了一種叫做「8050」的現象。意思就是,80多歲的老人,照顧著50多歲的孩子。別提基本的孝順了,這些輟業回家的「蛀蟲」,還要繼續啃食自己的父母。
蟄居20多年的佐藤,在父親過世後,因為沒錢辦葬禮,竟然和父親的屍體生活了一個多月。類似這種聳人聽聞的事情還有很多。這群人里不乏那種接受過高等教育,甚至有過很好的社會經驗的人,但最後選擇了蟄居的他們認為:「在外界社會,拚死工作的人已經有很多了;某種意義上,蟄居族維持著日本的平衡。」聽到這句話,是不是覺得不可理喻。
40多歲的蟄居族Maika Elan說,「自己曾是一名商人,並擁有過公司。破產後,整日把自己鎖在屋中讀書。有時,也會在夜晚出門前往便利店,購買食物和其他生活必需品。」
他很享受這種蟄居的狀態。起初,我覺得這群人很慫,因為在社會上受到點挫敗,就回家啃老、逃避且自我消沉。但當我深入了解後發現,蟄居族背後存在的問題,遠不止這些。蟄居、啃老,是被迫還是主動?還記得那個京阿尼縱火者青葉真司嗎?
他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蟄居族,而且非常極端。一般蟄居族,雖是啃老,對社會沒有貢獻,但不危害他人。青葉真司這一類的就不同了,他們認為自己的現狀,全是社會造成的。童年時期的青葉就很不幸。
日本泡沫經濟,市場蕭條,父親的工作很不順心,別說關心他的成長,全家連溫飽都很難維持。青葉在學校遭受霸凌後,變得鬱鬱寡歡,不願再去學校。對學校失望的他,卻對社會產生著美好希冀。他應聘上了當地縣政府的一個臨時文員,每天跑腿送點文件之類的。只可惜,生活總不會太柔情。在經歷過最嚴重的經濟危機後,父親不堪重負自殺,青葉的工作在到期後也沒有如願續約。他開始成為蟄居族,然後因為一場關於抄襲的誤會,釀成慘劇。
憎恨社會,與社會脫軌,這群活在自己世界裡的蟄居族,壓根不清楚外面發展成了什麼樣子。就更別提讓他們正視自我了。好面子、重得失的日本人,不願承認自我的蕭條和墮落。他們選擇將這一面,留給父母。今年6月份,日本一名76歲的高管熊澤英昭,在東京練馬區的家中,用刀殺死了44歲的兒子熊澤英一郎。
只因他發現,啃老多年的兒子,有危害他人的動機。母親曾經失手弄壞了英一郎的手辦,事後他在推特上用「大罪人」、「罪該萬死」等詞形容母親。除了對母親有這樣的言行,他還對家附近小學舉辦活動不爽,抱怨他們真吵,而且揚言要殺了這些孩子。這讓父親熊澤英昭想到那起發生在川崎的殺人案,他擔心兒子會成為下一個殺人惡魔。
在此之前,76歲的熊澤英昭曾在家中遭到兒子的激烈施暴。面對警方的審訊,熊澤英昭承認:「就算我不殺他,他也會殺我。」面對這個越發嚴重的社會問題,日本當局普遍認為,這是1980年日本泡沫經濟的後遺症。長達30年的經濟停滯期,奪走了很多年輕人的工作機會。失業、無業。困擾著當時那批初出茅廬的青年人,他們對社會滿懷希望,卻一而再再而三地被丟掉。心態好的,會繼續等待機會,心態不好自怨自艾的,只好回家蟄居啃老。
29歲的Fuminori Akoa閉門不出已有一年時間即便被爸媽數落幾句沒出息,但父母總不會主動將自己趕出家門。這就是蟄居族自我安慰的一大理由。除了就業碰壁,校園霸凌也是另一大原因。就像上面提到的青葉真司。很多蹲在家裡的人說,自己正是受到了校園欺凌才會選擇逃避社會。不知所措、恐懼、懦弱,讓他們將自己連同情緒,蝸居在家中,直到死去。
Riki Cook如果說走向蟄居是一種被迫,那麼長期沉溺於此,就是一種自發行為。如果說日本的蟄居族是喪且頹的,那中國的啃老族,卻啃得理所應當,興高采烈。
蹲在家裡,沾沾自喜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啃老都成了一種值得炫耀的資本了。你們知道百度貼吧里有一個「啃老吧」嗎?
裡面的內容,真是讓人大開眼界。混跡於此的人,驕傲地分享著自己家裡蹲的經歷。宛若世界首富在台上演講,閃著光芒。應對外界的質疑,他們認為:
花自己爸媽的錢,又沒吃你家糧食,管那麼多幹嘛?這些錢早花晚花都是我的。我家有錢,讓我啃,你們看不上,就是妒忌,想啃還啃不了吧。
說白了,這群人就是眼高手低、吃不了苦。明明是個懦夫,卻高呼自己是幫爸媽花錢的聖人。多數啃老族的自嗨自信能力都特別好。
聲稱自己在家就是懷才不遇,如果能有伯樂發現自己,自己將成為拯救宇宙第一人。啃老,是他們的本質。吹牛,是他們的慣性。跟別人侃大山的時候,口若懸河。出門買個饅頭幾塊錢,都得問爸媽要。
如果父母有怨言,說他們沒出息,他們就會說:要是你們爭點氣,給我安排個公務員、事業編,我還至於在家待著嗎?看到了嗎?父母含辛茹苦培養出來的孩子,讓他們接受好的教育,到頭來,是這麼一個好高騖遠、遊手好閒的狀態。
說到這裡,我們其實可以簡單區別一下國內的啃老族與日本蟄居族的區別。兩個群體實質上都是一樣,啃老,依靠父母生活。但又有不同。國內沾沾自喜的啃老族,可能還沒接受過社會的洗禮,總是高不成低不就,覺得自己適合最好的,卻等不來機會,然後自我欺騙,在家蹲著。
而日本的蟄居族,他們多是懷著希望奮鬥過,卻因為各種內外因,走向了蟄居。為此,日本社會成立了很多組織,來幫助這群蟄居族走出內心的陰霾,正視生活。
不得不說,社會發展到今天,對啃老的定義已經很寬泛了。剛步入社會打拚的年輕人,難免承擔不起房貸、車貸,父母幫襯點,攜手奔小康,沒有任何問題。但重點是,那些上過大學、身體健康、有一定知識儲備的人,甘於當吸血鬼,吸乾爸媽一輩子的積累。
還恬不知恥地炫耀自己有多成功。考研、考公成了借口,買來的書從來不看。當混子成了一種職業,在以家庭為單位的企業苟活,悲劇也就快降臨了。或許他們自己也清楚:要不是無能,又何必去做一隻寄生蟲?*部分案例參考「界面新聞」
轉發這篇文章,
讓年輕人知道,啃老不是出路!
你怎麼看待啃老現象?
※豆瓣9.2!這部國產動畫小短劇,竟讓我為一顆紅豆流淚
※當上海人被垃圾逼瘋時,日本這個小鎮已經不生產垃圾了
TAG:場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