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50萬獎金的茅盾文學獎,是中國最高文學獎嗎?第10屆有誰獲獎

50萬獎金的茅盾文學獎,是中國最高文學獎嗎?第10屆有誰獲獎

(說歷史的女人——第901期)中國做為詩的國度,文學大國,向來是文豪輩出;相應的,各類文學獎也有許多,比如被稱為中國四大文學獎的魯迅文學獎、茅盾文學獎、老舍文學獎、曹禺戲劇文學獎等。隨著8月16日第十屆茅盾文學獎的出爐,一時間茅獎又成為熱門話題。今天咱們就來聊聊,50萬獎金的茅盾文學獎是中國最高文學獎嗎?第1屆即本屆茅獎有誰獲獎?其中誰最具有實力?本期分解。

(一)中國最高文學獎是什麼,獎金有多少?

如果從表面上看,魯迅文學獎似乎是最高文學獎,因為魯迅是中國近現代最偉大的文學家。但這其實是個美麗的錯誤。首先魯獎並非是魯迅授意的。它是1986年,也就是在魯迅去世50年之後才創立的,只是以魯迅的名字命名而已,魯迅先在天之靈是否同意還不好說;老舍文學獎和曹禺文學獎都同魯獎類似。

茅盾文學獎是真正根據茅盾先生遺願創立的。1981年,茅盾先生臨終遺囑,將其25萬元稿費捐獻出來,設立茅盾文學獎。此獎項的設立旨在推出和褒獎長篇小說作家和作品。從這一點看,茅獎才是最「正牌」的獎項。

另外,一種獎項是否具有權威,不能只看設獎者的名氣,還有許多指標,比如獎金的高低,評委的水平,歷史積澱等。像諾貝爾獎,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其獎項設置者諾貝爾本身就是偉大的科學家,而且其基金在當時就價值920萬美元,做為每年的獎金,即基金的利息每年就20萬美元,它不當世界第一是不可能的。

而魯迅文學獎從1997年才首次評獎,且獎金才幾千,其中第一屆是3000,第二屆是8000,後來由李嘉誠贊助,獎項才升到5萬;再看茅盾獎,首次評獎從1982年就開始了,自2011年起,由於李嘉誠的贊助,茅盾文學獎的獎金從5萬提升到50萬,成為中國獎金最高的文學獎項。不管從歷史積澱上,還是從獎金數額上,都是魯獎難以望其項背的。而且,魯獎的獎項設置很多,有中短篇小說獎,有散文、詩歌、雜文、文學評論、翻譯作品等各種獎項設置,獲獎人數可達數十人。就像彩票一樣,獎項多了,獲獎人多了,未免水分過大。而茅獎,每期最多獎五個人,第二屆才3個人獲獎,寧缺毋濫,這成色自然就高了。

所以,毋庸置疑,茅盾獎是中國最高文學獎了。那麼本屆茅獎都是有誰獲獎呢?

(二)第十屆茅獎獲獎者

茅盾文學獎自1982年第一屆開始,到3天前(8月16日),38年來已頒了10屆,共有46位作者和46部作品獲獎(其中張潔曾兩次獲獎,還有一部作品是兩人合著)。湧現出了不少傳世名作,比如陳忠實的《白鹿原》,阿來的《塵埃落定》,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霍達的《穆斯林的葬禮》等。第十屆茅盾文學獎,即本屆也不遑多讓,獲獎作家及作品則有:梁曉聲的《人世間》;徐懷中的《牽風記》;徐則臣的《北上》;陳彥的《主角》;李洱的《應物兄》。這個順序是按得票多少排的,那麼他們五個人究竟誰的水平最高呢?

大家知道,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武術比賽比較好決定誰是第一名,畢竟是打出來的,誰不服氣,干一架,就分出勝負了,比如宇文成都再牛,在李元霸跟前也屁事不頂。武人的指標好衡量,但文人水平的高低就很難定論,各有各的看法,即便是諾獎,也向來很有爭議。所以要評價本屆茅獎得主誰的水平最高也不現實,但每個人的實力在那兒放著,本文就和大家討論討論上面五位茅獎得主的實力吧。

(三)五位獲獎者誰最具實力

實力也不好把握,但畢竟還是有衡量標準的,比如單部作品的質量,整體作品的質量,作品的數量,歷史積澱,作家天賦,作家潛力等。咱們倒著說,從獲獎得票數最少的說起。

【李洱】 這名字牛,一聽到這名字立馬讓你想起古代騎青牛出關的牛人老子,他以一本《道德經》吃遍天下數千年。想必這位作家是崇拜老子吧?李洱1966年生於河南濟源,現為純文學期刊《莽原》(原為魯迅等人創辦)雜誌副主編。

李洱著有小說集多部,有長篇小說《花腔》、《石榴樹上結櫻桃》、《應物兄》 等,曾獲首屆「21世紀鼎鈞文學獎」,第十屆「莊重文文學獎」等。

跟不少60年代出生的作家一樣,李洱的文學「引路人」也是歐美的一批現代派作家,像卡夫卡、博爾赫斯、馬爾克斯、昆德拉等,李洱期初被定義為先鋒作家,他的《花腔》被評論界認為是對歷史中的個人、對知識分子命運的思考和追究,有很深的認識水平,是對上世紀80年代以來先鋒文學的一次有力的綜合,被稱為「先鋒文學的正果」。但跟先鋒小說高手蘇童、余華、格非等人相比,他似乎並不算先鋒。但不管他是不是很先鋒,總歸是屬於學院派的作家,就是讀書超多,還做理論研究和教學等,不是像路遙那種直接下煤窯體驗生活的作家。所以筆者以為,他的作品不乏智慧的閃光,和才氣的展示,只是少了點生活的陶冶,多少有點不食人間煙火。

比如此次獲獎的《應物兄》,其寫法就相當「學院派」,是「藉助於經史子集的敘述方式」來闡述現代人的生活,「植根於傳統,實現的卻是新的詩學建構」。《應物兄》於2018年首發於《收穫》,並在年末文學評選中,接連摘得《收穫》長篇小說頭名和中國小說學會長篇榜第二名。所以它的此次獲獎也並非偶然,水平在那放著的。

李洱在世界上也有一定的聲譽,比如他的《石榴樹上結櫻桃》,被《普魯士報》認為「配得上它所獲得的一切榮譽」。這部作品儘管也是很寫實的,但沒有多少批判力度,文筆柔和,煙火味和學院味結合得不錯。

相對於50後作家,比如賈平凹、莫言、閻連科等,李洱的作品數量顯然很不夠,顯得單薄,但他畢竟還年輕,潛力還是有的。

【陳彥】 陳彥的獲獎有點意外,因為他之前主要是寫戲劇劇本的,而此次以長篇小說《主角》獲獎讓許多人感到不適。他是不是運氣好撞上的?陳彥,1963年出生,陝西鎮安人,一級編劇,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創作有《遲開的玫瑰》、《大樹西遷》、《西京故事》等戲劇作品數十部,三次獲「曹禺戲劇文學獎」「文華編劇獎」等。他也有長篇小說《西京故事》、《裝台》、《主角》等。本次獲獎的《主角》曾獲「第三屆施耐庵長篇小說獎」。

陳彥的《主角》是其長篇小說的力作,寫得動人心魄,以中國古典的審美方式講述了一個寓意深遠的中國故事。作者以紮實細膩的筆法,敘述了陝西秦腔名角憶秦娥近半個世紀的人生悲喜劇。作者筆下的世界,「不乏人世的蒼涼及悲苦之音,卻在其間又升騰出永在的希望之光」。這部作品受到著名作家王蒙的高度評價,認為是寫戲曲人物作品的典範之作。

大凡研究過戲曲(或戲劇)的作家,都有很強的傳統意識,有很厚重的文化積澱,這在陳彥身上表現很突出。他能躋身於實力雄厚的60年代作家群,特別是能夠在1963年左右出生的作家中異軍突起而獲獎,確實不易。因為63年左右出生的作家太多太牛了,比如蘇童、余華、格非、陳希我、堡子、畢飛宇、陳染、遲子建等。這也說明陳彥還是有實力的。

【徐則臣】 這個名字聽起來相當老氣,乍一聽像是說清朝大臣林則徐。其實相對於以上兩位,徐則臣則年輕得多,他是歷屆茅盾獎獲得者最年輕的作家之一,今年41歲,年齡僅大於《塵埃落定》的作者阿來和《芙蓉鎮》的作者古華獲獎時的年齡,這兩位當時都是39歲。

徐則臣是70後作家,相對於執當代文壇之牛耳的50後作家(比如莫言、賈平凹、殘雪等);當代文壇主力軍、實力雄厚的60後作家(比如余華、蘇童、格非等),天才輩出、笑傲江湖的80後作家(比如韓寒、郭敬明、張悅然等),以及初露鋒芒便鋒芒畢露的90後作家(比如陳少俠、李唐、顧傾城等),70後作家則顯得人才凋零,除了馮唐、徐則臣等人外,似乎名作家十分罕見,這有歷史原因。

60後作家發跡於80年代改革開放初期的黃金時代,著名的先鋒文學和朦朧詩就是那時候誕生的;而70後作家應該發跡於90年代初,可當時商品經濟的大潮對中國衝擊得太猛,文化或者文學被打入冷宮,有不少70後的文學天才都棄筆從商下海撈金了,因為畢竟錢是個好東西,這就造成了70後文學的人才斷檔;而到90年代末期和21世紀初期時,經濟大潮回落,文化市場漸漸開始復甦,於是80後作家異軍突起,以韓寒、郭敬明為代表的新生代便順勢而起,鋒芒直接蓋過了70後作家,所以70後作家再難崛起。

不過徐則臣的獲獎對這一局面有所改變,因為畢竟80後作家還無一人達到茅盾獎的平台。書歸正傳,徐則臣1978年出生於江蘇東海,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他被認為是中國「70後作家的光榮」(語出文學期刊《大家》);其作品被認為「標示出了一個人在青年時代可能達到的靈魂眼界」。徐則臣確實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文學天才。

徐則臣的短篇小說《如果大雪封門》曾榮獲第六屆魯迅文學;長篇小說《耶路撒冷》於2014年獲得老舍文學獎;再加上這次的茅盾獎,他一個人就包攬了中國三大文學獎,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2016年《耶路撒冷》還獲得了首屆海峽兩岸新銳作家好書獎。

徐則臣在運河邊長大,對運河十分熟悉,所以創作了這次獲獎的長篇小說《北上》,作品場面闊大,氣韻沉雄,講述了發生在大運河之上幾個家族之間的百年「秘史」。小說力圖跨越運河的歷史時空,探究普通人與中國的關係、知識分子與中國的關係、中國與世界的關係,探討大運河對於中國政治、經濟、地理、文化以及世道人心變遷的重要影響,書寫出一百年來大運河的精神圖譜和一個民族的命運。著名作家曹文軒對此書有精到的評論,說這部小說「折射出了一部中國史」,具有某種史詩價值。

不過筆者最看好他的《耶路撒冷》,這是一部真正的大作。著名評論家李敬澤如此評價:這是一部正面強攻我們時代的作品。在當代長篇小說陷入「行至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僵局之時,這部小說提供了重要的研究範本。這部作品甚至被人認為是徐則臣的「野心之作」。

【徐懷中】 這是位真正的老作家,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徐懷中已經90多歲,在這個年齡獲得茅獎,也是個奇蹟了。徐懷中先生是個軍旅作家,是個老革命了,74年前(1945年)就參加了八路軍,資歷非常深了,僅憑這個閱歷,就讓所有的作家難以望其項背。

在徐老漫長的軍旅生涯中,他勤奮寫作,創作了不少作品,著有中篇小說《地上的長虹》、長篇小說《我們播種愛情》等。短篇小說《西線軼事》獲1980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報告文學《底色》榮獲2014年第六屆魯迅文學獎,也是一位文學大家。

徐懷中的長篇新作《牽風記》是一部具有戰爭特色的作品,表現了作者對戰爭與人性的深刻思索。作品中不僅有千里挺進大別山的戰爭場面的刻畫,也有主人公對愛情追求的描繪,有很強的紀實性,是一部「具有嚴肅宏大敘事背景的『國風』式浪漫故事」。

【梁曉聲】 他與共和國同齡,1949年出生的他已經70歲,大家已經很熟悉了,是中國最著名的知青小說家。他是哈爾濱人,祖籍山東,所以他身上既有山東大漢的直率,又有東北漢子的豪爽。文如其人,他的個性特徵在其作品裡有很明顯的展示。

1968年,高中畢業的梁曉聲趕上了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成為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的一名「兵團戰士」,在北大荒度過了7年的知青歲月。這段生活經歷,使他相繼創作了北大荒知青題材的系列小說《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風雪》、《雪城》、《年輪》等,都是膾炙人口的作品。梁曉聲的作品充滿英雄主義,同時具有強烈的批判色彩。另外還有一點與眾不同的是,其作品往往隱含著一種俠義精神,讀了他的書,你會被一種正義的力量所感動。所以整體上看,他小說洋溢著一絲浪漫主義情調,歌頌的能讓人真心佩服,批判的能叫人大呼過癮,力透紙背。

他還有一系列非現實主義的作品,比如《浮城》《一個紅衛兵的自白》等,則有明顯的寓言體小說的性質,但不論如何,書中仍然透出一種批判的力度和理想主義色彩。梁曉聲的文學被認為是「好人文學」的代表,就是說,他的作品中都要明確地謳歌一些好人。這在他本次獲獎的《人世間》里有很好的體現。《人世間》無疑是一部大部頭作品,寫了幾個普通家庭的幾代人的生活,表現了一群小人物的在各個時期對命運的抗爭,充滿人性色彩。

梁曉聲一直被當作是平民的代言人,通過他的作品人們看到了生活在社會下層的小人物的酸甜苦辣,他們的追求與幻滅,執著與無奈,憤怒和抗爭。不過梁曉聲一直被人詬病的是,其作品人物性格的單純性,就是好壞人的分界比較明顯,就像梁羽生(這兩位作家的名字太接近了)的武俠小說,正邪分明,人物性格顯得不夠厚重和豐滿。

綜上所述,這屆矛盾獎還是比較成功的,它的獲獎作者從40歲、50歲、70歲到90歲,幾乎涵蓋了所有年齡段的作家,這在歷屆茅獎中都是沒有出現過的。那麼對獲獎的五位作家,你認為誰的實力最強呢?你最喜歡哪一位?

筆者以為,梁曉聲應排第一,他不管是在作品的數量和質量上都是最突出的;李洱應排第二,因為他的閱讀面最廣,知識儲備大,這在寫作上是非常重要的,儘管他的生活閱歷比不上徐懷中、梁曉聲,但他還年輕,發展空間還很大;第三應是徐則臣,他的幾部長篇已經顯出不俗的才華,而且又是最年輕的,其潛力是巨大的;第四應是陳彥,他的優勢在於傳統的文化積澱很深;最後是徐懷中,不是說他沒有實力,而是實力盡了,90多歲,沒有發展空間了。當然這只是小編的個人喜好和看法,還望廣大讀者朋友暢所欲言,多加指點!

(文/說歷史的女人·冰島啖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戲說歷史的女人 的精彩文章:

大唐中期四位非漢人戰神級名將,皆戰功赫赫,為何無一善終?
九大論據推解李賢千古死謎,他在臨死之時給武則天潑了一盆髒水

TAG:戲說歷史的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