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家居 > 阿麗拉烏鎮:當代水鄉體驗的新探索

阿麗拉烏鎮:當代水鄉體驗的新探索

阿麗拉烏鎮:當代水鄉體驗的新探索

Alila Wuzhen: A New Exploration of the Experience of Contemporary Water Village

卿州,劉一霖/QING Zhou, LIU Yilin

摘要:本文對阿麗拉烏鎮項目的創作思考進行回顧,通過對規劃結構、空間類型、細部設計的分析,探討如何超越對自然景觀的依賴,在當代語境下再現傳統水鄉的體驗。

關鍵詞:烏鎮,水鄉,迷宮,室內外一體化

阿麗拉烏鎮

在人們的印象中,烏鎮,是馬頭牆、石拱橋和烏篷船裝點的風情圖卷,而阿麗拉烏鎮項目試圖超越這一刻板聯想,通過規劃、建築、室內、傢具的一體化營造,在21世紀的烏鎮塑造一座今日水鄉。

1 限制與開放

烏鎮擁有1300餘年的歷史,長江三角洲地區濕潤的氣候,使這裡逐漸形成了縱橫交錯的水網平原和以水運為主的交通體系,人們的生產生活也在漫長的時間中與自然景觀交融在一起。因此,水鄉意象的營造也成為該項目十分重要的內容。

阿麗拉烏鎮位於浙江省嘉興市桐鄉烏鎮,項目基地坐落在景區以東約3km處,從屬於320,000m2的規劃開發用地。儘管位於水鄉,但基地內的景觀資源並不突出——地塊原始狀態的水,主要以湖面的形態存在,位於大區中間。北側兩塊用地內沒有水網,同時邊界緊鄰公路。

方案經歷了兩次主要的調整。最初的基地面積約為40,000m2,規劃建築面積約為20,000m2。場地內包含一片天然濕地,規劃內容相當龐雜,包括一座五星級度假酒店、一座四星級商務酒店、一座經濟型快捷酒店、部分配套商業、獨立式企業會館以及若干多層商業及多層公寓。建築師以場地中原生的濕地景觀為中心,將客房圍繞濕地中央的圓形島嶼呈環形排布,試圖創造出具有水鄉特徵的空間體驗。環形的總圖布局強調了景觀的內向中心,展示出建築對自然環境的尊重和依賴。

其後由於規劃條件改變,基地調整為原規劃範圍的東北角,面積縮減至26,000m2,功能也最終確定為高端度假酒店。

面積縮減使設計必須化解建築密度與高端度假需求之間的矛盾,而新基地偏離原生濕地,面向濕地的基地寬度只有60m,也促使建築師突破原有設想,在不依賴天然景觀資源的背景下,尋求一種塑造水鄉體驗的新思路。

草圖

2 秩序感與迷失感:風車形網格系統

最終方案選擇在原始水系北側重新營造場地,不再將原始水系作為水鄉意象的核心,而選擇從村落巷道中提取原型。首先,這個選擇基於江南聚落空間的內向型特徵而作,其街巷空間自成一體,富有魅力;其次,水依然是基地周圍唯一可以借用的自然元素。因而我們在場地內營造3~5m不同尺度的「水巷」。將水巷景觀系統與整座酒店的道路遵循同樣的「風車形」網格布局結構,與街巷共同構成一座自然的「迷宮」。

「迷失感」作為空間的核心意象,來源於傳統村落肌理的公共性空間及公共與私人空間的組織形式。本設計提取了村芯、水口、巷道、水渠等標誌性的公共空間元素,並延續了傳統街巷空間的尺度體系。

風車形的街巷網格使多條路徑在50m半徑範圍內形成交匯,通過極少的空間層級建構出豐富的路徑,還原傳統街巷的組織狀態。同時,整座場地也通過這一網格體系形成了多個均質的公共節點,每個節點既是漫遊的休憩處,也因其自身的公共屬性,而成為區域集散、擺渡車站點的空間布局依託,充分適應了現代酒店的需求。

風車形結構是阿麗拉烏鎮重要的空間特徵

3 穩定與連續

傳統江南建築與水面並不直接接觸,而現代建築技術使園區內水位可以控制,因此建築地坪與水面在標高上可以十分親近,強化整片場地的整體性。整座酒店的高差控制在極小的範圍內,使所有室內、室外空間能夠平緩過渡,生硬的邊界被消解,平和與穩定感便在連續的遊走體驗中產生。

方案將整座場地建立為一個可遊走的序列:房子、水系與院牆共同界定出路徑,構架出建築室內與戶外空間的轉換,漫步於度假酒店中,人們可在連續的穿行中,不斷體驗到聚落微妙的疏密、集散和光影變換。泳池、餐廳等公區空間面向自然景觀最大限度打開,消解人工與自然之間的界限。拷花亭是烏鎮獨具特色的人文景觀,在傳統的蠟染工藝中,染好的布匹要在拷花亭中晾曬,它具有鮮明的標誌性,也界定出人們聚集勞作的場所。方案在水院下沉酒吧中引用了這一意象,並不拘泥於傳統形式的復原:設計選用柔軟的金屬網作為界面,抽象的形式同樣能為人們構建出一片歡聚之所,成為開闊湖面上的精神象徵。

水杉作為原生植物被保留下來,搭配香樟等常綠喬木和多種落葉小喬木,形成酒店內全年常綠、四季繽紛的景象。令人欣喜的是,由於生態環境得到改善,基地中開始出現白鷺棲息的身影,這也成為阿麗拉烏鎮的一道動人風景。

極小的室內外高差將建築與自然環境聯結為一個完整的體系

4 內與外

阿麗拉烏鎮包含一層標準客房和二層客房,均強調室內外一體化的設計特徵。一層標準客房強調室內與庭院的空間延續,通過入口庭院和卧室外放有戶外坐榻的後院,塑造出每戶客房內的「內」「外」層次;室內踢腳線、傢具線等橫向線條連續到室外形成層次間的視覺延續感。同時,院牆上可開啟的木窗為客房單元與周邊組團、客房單元與周邊街巷之間形成一道可開啟的界面,讓聚落的感受更加強烈。二層客房同樣設有入口庭院,並通過引入自然光和室內樹池的設計實現灰空間在垂直方向上的延續,模糊內外分野。

客房內外的地坪統一選取水磨石這種既有天然特質又具有人工化痕迹的材質,試圖給人帶來更具整體性的、中性的空間感知。

泳池面向濕地打開,人的視野延伸向無限的自然之中

5 抽象與自然

阿麗拉烏鎮的建築僅保留白、灰兩種色彩,抽象的幾何形體呈現於天空、水面和水杉林之間。阿麗拉烏鎮試圖通過這樣的方式,將水鄉意象從建築年代、風格等具體的符號中剝離,重新建立一種僅與自然有關的表達秩序。

基地內建築均限制為兩層以下,使中心水院以及各內部公共節點的開闊感得到強化與入口處迂迴的路徑形成對比;抽象的建築與其水中倒影,呈現出傳統村落中心所具有的某種含蓄的紀念性。

建築色彩延續了傳統村落建築色彩系統,但材質卻突破對傳統的模仿:深灰色鋁合金與白色花崗岩分別被用作公共區的屋頂和牆面用材,光潔的金屬和人工石材賦予建築更簡潔、輕盈的構造,將人的關注點更集中於對空間本身的體驗,而弱化傳統的視覺裝飾元素。同時,現代材料在通風、採光、節能方面的表現也更為優越。

立面的漸變砌法作為一種提示,為連續流動的空間置入細微的變化,其漸變的肌理在砌築邏輯上與傳統的磚砌花格牆吻合,同時也改善了建築的通風、採光性能,使其能夠更好地適應現代起居需求。

極小的室內外高差將建築與自然環境聯結為一個完整的體系

6 結語:時空交疊的體驗

阿麗拉烏鎮試圖呈現的,是一座屬於現代人的迷宮。某種意義上,這更接近於一種對於時間的討論——在這裡,「傳統」與「現代」都超越了特定時代風格所給予的定義,而歸於抽象的語言。漫步中所獲得的平和與安寧,也正是一種回歸體驗的水鄉度假空間的探索。

在穿行中,人們體驗到空間的疏密、聚散和光影變換

項目信息

客戶:雅達國際

地點:浙江省嘉興市

功能:度假酒店

建築設計:大象建築設計有限公司

總負責:陸皓,張迅

建築:李政,陳威,陳致浩,魯華,馬佳,孟德星,裘敏

結構工程:包風,王琦,柴磊,趙晨,馮小生,王雪濤

設備工程:壽廣,庄少陽,南旭,王俊,吳金祥,李程,趙志銘,曾傑,詹鵬舉,朱耀娟

室內設計:林琳贇,諸雙,戴亮亮,徐森強,何志盛

景觀設計:上海張唐景觀設計事務所

燈光設計:美國bpi碧譜照明設計

建築面積:25,000m2

設計到竣工時間:2014-2018

攝影:蘇勝亮

水巷營造的自然的迷宮

作者單位:大象建築設計有限公司

全文刊載於《世界建築》201908期。轉載請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世界建築 的精彩文章:

城市危機之下,如何遇見未來?
百餘師生走進百年梨園,18天再煥果園鄉土

TAG:世界建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