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交火中,巴摧毀印軍掩體?這一戰鬥初看本無稀奇,或顛覆陸軍戰術

交火中,巴摧毀印軍掩體?這一戰鬥初看本無稀奇,或顛覆陸軍戰術

有視頻顯示,在近期的印巴交火中,巴軍用自行研製的綠箭反坦克導彈準確的摧毀了印軍的掩體。這個視頻很可能不是近期而是去年的,當時有消息稱巴軍用反坦克導彈摧毀了印軍工事並致印軍士兵9人陣亡。

這一戰鬥初看本無稀奇之處。現役的反坦克導彈即便不換裝串聯聚能侵徹戰鬥部,也可以打穿0.5~1.0米厚的鋼筋混凝土,更不要說土木磚石為材質的野戰簡易工事了。但是細琢磨,對於反坦克導彈「白菜化」可能對陸軍戰術帶來的顛覆卻不容忽視。

反坦克導彈在越南戰爭期間首次大量投入實戰,第一次有明確記載的反坦克導彈不務正業,是在1982年英阿馬島戰爭期間,英軍用「米蘭」反坦克導彈攻擊阿軍的碉堡、掩體。因成效顯著,「米蘭」反坦克導彈被譽為「地堡殺手」,曾經在一次戰鬥中接連摧毀阿軍5個機槍火力點。

我軍用反坦克導彈打擊非裝甲目標的嘗試也很早。網文載,紅箭-73反坦克導彈的實戰記錄是於1985年7月2日由我軍某師導彈連創造的,地點在八里河東山方向、35號高地前沿防禦陣地上。這是一次「斬首行動」,摧毀當面之敵位於1031號高地上的營、連指揮所各一個,殲敵17人;此戰之後,我某師導彈連於同年12月24日在同一地域31號陣地,再次對敵前沿地帶營指揮所實施「定點斬首行動」,一舉將其摧毀,獲得極佳戰果。在雙方交戰期間,敵方也用紅箭-73的原型攻擊我方陣地,我方評價威脅很大、戰果很小,原因是該導彈射程有限,且受複雜地形、茂密植被影響很大。

其後,類似的打擊就算不上是戰法創新了。在海灣戰爭中,多國部隊大量使用反坦克導彈打擊各種可以打擊的目標,但是從現在的戰果統計看,只有擊毀裝甲車輛的數據。

反坦克導彈的泛濫,最近的就是正在進行的敘利亞戰爭。很難說清在這場戰爭中消耗了多少反坦克導彈,有一個早前的新聞報道可以給出一個模糊的認識:2014年,某壕國向美國訂購了1.5萬枚陶式反坦克導彈,外界分析壕國此類導彈原有庫存5000多枚,已基本夠用,此番大手筆採購似另有所圖。反坦克導彈在敘利亞不僅擊毀了3700多輛坦克、裝甲車,還用於攻擊人員、火力點、工事。這場戰爭的戰事如此膠著,與反坦克導彈的大量使用密不可分。

諸多的戰例表明,反坦克導彈有成為陸軍通用導彈的潛質。相比火箭筒、迫擊炮、無坐力炮等步兵伴隨支援武器,反坦克導彈的精度、射程無可挑剔,便攜性、火力持續性略差,綜合起來看,作戰效能是最高的。影響反坦克導彈向最基層普及的關鍵問題在成本問題上繞不過彎來,最覺得大貴了,裝備不起,這個問題如果用綜合性價比來考慮就容易解決了。如果反坦克導彈的造價「白菜化」,那麼向班排級戰鬥單位普及就不是問題了。這個「白菜化」的價格是多少?感覺應該和出口的紅箭73D差不多,不考慮發射裝置,單枚導彈在五、六萬元左右。電視報道顯示我軍開始裝備紅箭11,該型導彈的特點之一就是成本低廉,有消息稱其採購價是美國「標槍」反坦克導彈的十分之一。「標槍」對外國的售價在20萬美元左右,美軍自己的採購價估計可以打一個對摺,十分之一就是一萬多美元……

「白菜化」的反坦克導彈,很可能導致步兵戰術發生顛覆性的變化。就說馬島戰爭,起初不理解阿根廷陸軍為什麼那麼不禁打,後來看詳細的戰況介紹,才發現在英軍的精確打擊顯示了威力。阿軍的炮兵一開炮,彈道就測炮雷達捕捉到,陣地隨即被覆蓋;機槍剛打幾個連發,就被一枚「米蘭」反坦克導彈轟掉,在這種局面下,沒有超頑強的戰鬥精神很容易崩潰。

說到印巴交火,有媒體提供的數據顯示,2017年881次、2018年1629次、2019年半年時間1321次,在這些交火中,巴軍自2017年初開始使用了反坦克導彈、120毫米激光半主動制導迫擊炮彈攻擊印軍工事,印軍在交火中絲毫占不到便宜。但是,巴軍還不能把反坦克導彈白菜化。報道顯示巴軍的主要反坦克導彈為「陶」式(2769枚反坦克、415枚反掩體,2006年採購)、「巴塔什坎」(BaktarShikan,即綠箭)3000多枚。這個數量看起來很大,但相比印度4200輛坦克、2000輛步戰又顯得不足了。看來,若是沒有壕國那樣動輒1.5萬枚陶式的大手筆,「白菜化」很難實現。(阿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強國網 的精彩文章:

「翔龍」無人機有多厲害?美國人表示,證實了中國在這領域的進步
敏感時期,伊朗開闢「第二戰線」,在敘部署無人機,震懾以色列

TAG:強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