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食 > 你喝茶的目的是什麼?解渴?或是滿足精神上的追求?

你喝茶的目的是什麼?解渴?或是滿足精神上的追求?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企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有一次,一個茶友給我留言:

泡茶除了別用不鏽鋼杯,其他都可以。水溫85到100度都可以。關鍵是泡後3到5分鐘內聞香品味,然後就是解渴了。

我試圖把這些短句分開,去理解他的真實想法。

然而,看了很久,仍然感覺,這位茶友,對喝茶,態度還是過於隨性了些。

跟藍小笛討論的時候,他說,每個人喝茶的目的不一樣。

有的人是單純為了裝高大上。

有的人是為了應酬需要。

有的人是真的喜歡喝茶,一日不喝如隔三秋。

也有的人,喝茶,只是因為渴了。

是的,這方是茶,所能給予人類的,最原始的渴望。

有了這份不能忍受的「渴」,才會對於茶水,有著更強烈的喝的慾望。

和需求。

《2》

曹雪芹,曾經借妙玉的口,嘲諷過那些牛飲者。

說,一杯為品,二杯為飲,三杯即是飲牛飲馬。

這當然是生於富貴叢中、不識人間疾苦的富家公子的戲言。如同「何不食肉靡」一般,成為一個經典的段子。

不過曹公這玩笑的背後,卻隱藏著一個真相,那就是,好茶,真的是不多的。

好茶,只能品,一小杯一小杯慢慢品。

如若到了飲的階段,在曹公的眼中,便流於庸俗。

若再到了解渴的階段,那便不可能喝到好茶了——一片葉子一壺水,有點點茶味,解渴足矣。

在清朝,人們流行的是蓋碗喝茶。

妙玉給賈母喝的便是一個成窯的鐘子「成窯五彩小蓋鍾」。

不是現如今的工夫茶泡法的蓋碗,而是把蓋碗當成茶杯,一次泡一蓋碗茶,端起來喝。

也許是從乾隆皇帝喜歡喝茉莉香片而流行起來的泡法。

茉莉花茶,可不就得用蓋碗,方能看葉片浮沉起落,猶如看庭前花開花謝一般的恬靜而美好。

等湯水稍涼一點,再揭蓋聞香,那股茉莉花的花香加上綠茶的清香,在揭蓋的瞬間,能強勢迷倒那些愛吃肉膻的滿洲人。

用小蓋碗,棄大茶壺,是有好處的。

在小蓋碗里,好茶方才聚香。

在小蓋碗里,數量不多的好茶,才能儘可能地散發出最多的香氣來。

《3》

當然,大多數人,是跟劉姥姥一樣喝茶的。

說是喝茶,其實就是開水裡,有點茶味。

並且,還希望濃一點,味道重一點,否則,便感覺不是在喝茶,還振振有詞——沒味道的茶,跟白開水有什麼區別?

但凡認為濃釅厚重才是茶,其實,是因為沒有喝過真正的好茶。

真正的好茶,只有四個字:香清甘活。

香,是蓋子上和湯水裡,共同散發出來的那種空靈的氣息。

清,是湯水裡那股彷彿山泉般清冽的滋味。

甘,是湯水的甜,和湯水咽下去,舌面上返上來的那股韻味。

活,是整泡茶喝完之後,留在你嘴裡的,餘韻悠長。

但這樣的茶湯,一般人是喝不懂的。

長期喝普通茶的人,喝這個茶,會認為太過於寡淡——把清新當成寡淡,這是所有不懂茶人的通病。

所以,要想喝得懂好茶,只有一條道好走,那就是徹底放棄原來喝的、會拉低自己喝茶水平和檔次的劣質茶。

先喝幾天白開水,或者喝一瓶汽泡水,把舌面和口腔清理乾淨,讓味蕾恢復知覺和敏感度。

接著,再開始喝白茶。

從花香四溢的春壽眉,到甜香撲鼻的秋壽眉。

從素潔高雅的白牡丹,到淳樸隱逸的白毫銀針。

從感知花香開始,慢慢接受白茶清新恬淡的滋味,再從當中,感受到香清甘活之意。

接著,再喝白毫銀針,去體驗白毫的毫香,去觸碰銀針淳和的湯感。

學著舌功五式,吸,啜,推,挑,撥,慢慢感覺茶湯的力量感,淳和感,醇厚感。

到你終於能體會到,淳厚的湯水,能像一堵水牆一樣與你的力量抗爭;而醇厚的湯水,能像果漿一般,不必吞咽,就滑下喉嚨,那麼,恭喜,你出師了。

這時候的你,無論喝普洱,還是岩茶,都能無師自通。

能準確找到一泡茶的美妙之處,以及缺陷在哪。

《4》

茶,是有靈氣的。

村姑陳一直堅信這一點。

從前去武夷山,一入景區,呼吸到那山間的清新空氣之際,便覺得,換了一個肺。

後來去太姥山,下午四點,站在山頂,看霧藹在山巒間遊走,像仙女的衣袂飄飄,慢慢拂過茶山,給它們灑下白霧,便覺得,茶樹,是山間的精靈,排解寂寞而種下的盆栽。

當太姥山的茶青,武夷山的茶青,被採下來,被攤晾,被製作成成品茶,於是我發現,它們的口感里,自然地,帶著那股山林崖間的清新韻致。

後來去了普洱茶山,在山頂看過了一場龍王雨——唯有那一片地區是雨,其它地區全是晴天,那種高山地區獨特的氣候現象,更加讓我明白,茶樹,是天地間的精靈。

它在用自己獨有的方式,與我們人類交流著。

它用自己的香氣,自己的湯水,自己的滋味,展示著生活在風景如畫的山區,所吸得有天氣精華。

於是,好山好水的茶葉,更加地鮮活而靈動。

這種鮮,這種靈,便是天氣間的氣象萬千,所賦予茶樹的,有別於的植物的,靈氣。

它綻放在茶湯里,我們喝茶時,隨口一啜,便能喝到。

鮮而不膩,和而不同。

它是在大自然,用自己獨有的方式,在與人類問好。

自然之門,在一盞香清甘活的好茶湯里,緩緩打開。

《5》

愛茶,是所有愛茶人的必修課。

懂茶,是所有愛茶人,應該習得的一種技能。

懂得這款茶的出處,它來自哪片茶區,那裡的氣候風物,人與自然,歷史變遷,方才可以喝得懂,它茶湯里的精氣神。

懂得這款茶的大略工藝,它經受了哪些水與火的洗禮,它如何發酵與烘乾,安如何精心儲存過,才來到你的身邊。

唯其如此,在沖泡時,才不會誤解了它,把一泡高火焙過的茶,放在85度的「溫」水中去浸泡,美其名曰,怕燙壞了茶。

你可知,這火焙過、煙熏過的好茶,它最喜歡的就是在烈火中永生,在高溫里釋放最高揚頂級的芬芳,是它畢生的希望。

唯其如此,我們才不會用紫砂壺,去沖泡白牡丹,並美其名曰:修飾茶湯。

要知道,白茶最原生態的風味,就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它生在山間,長於野外,它吸天氣靈氣,它生成豐富的芳香物質,為的,就是在沸水沖泡時,能綻放出無以倫比的、紛繁多變的花香來。

沒想到,人家白牡丹的一番修為,全被紫砂壺的雙氣孔給吸走了。

紫砂壺吸走了它大半的香氣分子,只留下小部分給喝茶的人。你可知那一刻,白牡丹心中,那遇人不淑的哀鳴。

唯其如此,我們才不會悶泡春壽眉,讓它綻放自己清郁的花香和清郁的茶湯,而不是把它悶出苦味和澀味,還告訴大家,這樣的茶湯,有味道。

喝多了這樣濃烈的茶湯,味蕾,會越來越感覺不到味道。

漸漸變得麻木不仁。

《6》

聊茶,品茶,泡茶,是需要修鍊的,也是有流程的。

就像紅樓里,姐妹們寫菊花詩。

先要憶菊、接著訪菊、然後種菊、花開之後,對菊供菊詠菊畫菊問菊簪菊、花凋謝了之後,思念無可救藥,方才菊影菊夢,畫下殘菊。

喝茶,亦是如此。

要先學會泡茶,接著再學會品茶。最後,再學會聊茶。

會泡了,方知茶性。會品了,方知茶語。會聊了,方知茶心。

那種喝了很多年的老饕,卻只會說兩二評語「好喝」的人,根本不是真正的愛茶之人。

就像某人看到美人會流口水,而專業人士卻能點評出美人美在何處一樣 。

一般人喝到好茶,除了好喝,便更無二話。

因為不了解,不敢亂評。或者了解不深,不能妄評。

而懂茶之人,才能知悉個中真味,曉得優點與缺點,知道那些別人不知道的門門道道。

只有這樣熟悉茶,了解茶,才知道如何在沖泡時,揚長避短,展示出它最好的風味來。

幫它遮掩,讓它展露最好的那一面,才是真的愛茶。

從不懂茶,到懂茶,到愛茶,書山有路,學海無涯。

加油吧。

《7》

有時候,坐在夕陽照耀下的陽台上,喝著一杯香濃的茶湯,禁不住問自己:我們喝茶的目的,是什麼呢?

是因為茶的香氣?

不,好像沒這麼簡單。

是因為喝茶體現了身份?

不,好像沒這麼膚淺。

是因為茶湯的醇厚與稠滑,讓我們產生了被撫慰被包容的感覺?

好像又不止於此。

喝茶時,那種細膩的湯感,那種舊衣般的熨貼感,那種老朋友般的如沐春風,那種讓人瞬間安靜下來的力量,才是我們所追求的。

無關風月,只關心靈。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陳茶事 的精彩文章:

你還在喝十年老白茶?日常選購白茶,這四點細節請細心留意!
看干度,看顏色,看香味,三招教你選出心水的春白茶!

TAG:小陳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