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兗州之戰:曹操度過了人生的至暗時刻,袁紹錯過了滅曹的最佳時機

兗州之戰:曹操度過了人生的至暗時刻,袁紹錯過了滅曹的最佳時機

導讀:曹操與呂布的對決,是東漢群雄割據時代最為精彩的好戲之一。雖然兩個人看起來風格迥異,曹操是足智多謀,而呂布是勇而無謀。

但呂布對曹操造成的麻煩卻是致命的。兗州之戰,曹操面臨外有強敵,內有叛亂的窘境,打得只下剩3座城。心灰意冷之下,他甚至動了投降袁紹的心思。

如果袁紹抓住了這次機會,東漢三國的歷史肯定是要改寫的。

然而,也正是這場戰役,度過人生至暗時刻的曹操「滿血復活」,不僅翻盤擊敗了呂布,還走上與袁紹決裂的道路。我認為,袁紹在兗州之戰中表現出來的優柔寡斷,也為他在日後與曹操的決戰中失敗埋下了伏筆。

一、第一階段:呂布偷襲,荀彧及時止損

公元193年,曹操為報殺父之仇,率領主力出征徐州,他接連攻下十餘座城,陶謙一路潰敗。

然而,此時曹操家卻後院起火。深受曹操信任的張邈和陳宮在兗州反叛,迎呂布為兗州牧。

兗州下屬州郡大多也改旗易幟,只有荀彧、程昱和夏侯惇守衛的鄄城、范縣、東阿3座城池還在曹操手中。

接著,呂布攻打濮陽,陳宮攻打東阿,汎嶷攻打范縣,豫州刺史郭貢也趁火打劫來攻打鄄城。

如果僅剩的幾座城池有失,曹操將失去立足之地。於是,荀彧馬上召東郡太守夏侯惇,連夜誅殺數十名謀反者,穩定了軍心。同時,他還單刀赴會,前往郭貢大營,以三寸不爛之舌成功勸說其退兵。

程昱這邊也在以智取勝,他一面說服范縣縣令殺掉了汎嶷,保住了該縣;另一方面,他又派騎兵趕往黃河岸邊的重要渡口倉亭津,阻止了陳宮的進軍腳步。

與此同時,東阿縣的棗祗也據城堅守,保住了縣城。幾路叛軍皆連受挫,只有呂布帶兵攻下了濮陽,又轉攻鄄城不克,退守濮陽。

至此,在曹操未歸的情況下,依靠荀彧、程昱等人的努力,曹軍及時止損,沒有讓呂布的戰果再擴大。

二、第二階段:曹操慘敗,跌入至暗時刻

在得知老窩被呂布偷襲的消息後,曹操馬上回軍救援,進攻剛被呂布拿下的濮陽。

此前,曹操剛剛收編了青州黃巾軍的精銳,命名為「青州兵」,這是他征伐徐州的主力之一。然而,「青州兵」以步兵為主,與呂布的并州騎兵相比,還是要遜色許多。

而且呂布「膂力過人,號為飛將」(《三國志·呂布傳》),特別擅長率領騎兵衝擊。因此,曹操與呂布剛一接仗,便一戰而潰。

由於求勝心切,曹操在之後竟然中了呂布之計,被誑入濮陽城,幾乎被擒,僥倖逃脫。《三國志·武帝紀》和《獻帝春秋》,對這一段故事進行了細緻的描述:

「布騎得太祖而不知是,問曰:『曹操何在?』太祖曰:『乘黃馬走者是也。』布騎乃釋太祖而追黃馬者。」

曹操雖然生還,卻還因為墜馬被火燒了手掌:

「(曹操)馳突火出,墜馬,燒左手掌。司馬樓異扶太祖上馬,遂引去。」(《三國志·武帝紀》)

曹操與呂布兩次交戰,一次大敗,一次幾乎被擒。見正面硬剛不能取勝,曹操便夜襲了呂布在濮陽城外的營寨。

但戰罷回營之際,曹操又遇到了呂布的援軍。兩軍再戰,曹操勉強靠著由典韋領銜的敢死隊殺出重圍,撿回性命。

《三國志·典韋傳》中,對典韋的英勇和曹操的狼狽,也有描述:「韋手持十餘戟,大呼起,所抵無不應手倒者。布眾退。會日暮,太祖乃得引去。」

曹操三戰呂布,僅僅取得一次偷襲的小勝,另兩次則是死戰才得以身免。他急於求勝,沒想到卻欲速而不達。

緊接著,曹操又「自力勞軍,令軍中促為攻具,進復攻之,與布相守百餘日」,但結果卻是「蝗蟲起,百姓大餓,布糧食亦盡,各引去。」(《三國志·武帝紀》)

曹操對呂布發起了長達百餘日的攻城戰,因為當地發生蝗災,雙方糧食補給不濟而各自退兵。

兗州之戰第二階段,曹操面臨著親信背叛、部將反水、軍心浮動、敵軍驍勇、糧草用盡等諸多困難,屢戰屢敗,手中僅剩下3城,可以說是走到了人生中的「至暗時刻」。

呂布的軍事才能與曹操相比,應該不具備可比性,但為何此時曹操卻敗得那麼慘呢,我想理由有三:

1、親信叛變,讓曹操措手不及。曹操當年是在張邈和陳宮的支持下,才得以據有兗州的。張邈乃漢末名士,曹操興兵討伐陶謙時,曾經對家人說:「我若不還,往依孟卓」,「孟卓」是張邈的字,可見曹操對他非常信任。

後來袁紹指使曹操殺掉張邈,被曹操所拒絕。但張邈始終擔心曹操會因鞏固勢力而向張邈的陳留郡開刀,因此,張邈才決定反水。

而陳宮一上來同樣被曹操所信任,令其守衛黃河沿岸的戰略要地東郡。但曹操殺害名士邊讓,為復仇而屠徐州等行為,讓陳宮感到憤怒,因而與其決裂。

正因為張邈和陳宮這兩位重量級人物的聯合反叛,才導致曹操失去兗州大多數郡縣的連鎖反應。

2、軍心不穩,讓曹操無以為戰。兗州之戰一開始,曹操就只剩下三城,而軍中士卒多為兗州人,他們的家眷已盡入敵手。

在那個注重孝行的時代,在「忠孝不能兩全」時,士人們選擇盡孝而不盡忠,是可以被理解的事。而舞刀弄槍的士兵,出來打仗本來就是為了混口飯吃、供養妻兒,他們更有叛變的理由。可以想見,當時因為家鄉淪陷而逃亡或失去鬥志者,大有人在。

3、呂布驍勇,讓曹軍難以對付。呂布所率領的并州兵英勇善戰,其手下還擁有張遼和「八健將」等猛將,實力不俗,讓曹操一時難以應付。這一點,在袁紹處也得到了印證。

呂布從長安出走,來到關東以後,首先想到的是投奔袁紹。但因為袁紹猜忌心強,呂布不久就離開了。袁紹聽說呂布要走,不想遺留後患,於是「紹令眾追之」,結果部下們竟然是「皆畏布,莫敢逼近者」(《三國志·呂布傳》)。

袁紹手下,也有顏良、文丑、張郃、高覽等名將,但卻都畏懼呂布。而今,呂布竟然還能使用謀略成功騙過曹操,可見其謀略也不容小覷。

三、第三階段:袁紹參戰,曹操反敗為勝

曹操在兗州的遭遇,讓北方的袁紹也開始坐立不安。此時的曹操與袁紹保持著盟友關係。曹操進入兗州時,是袁紹「因表太祖為東郡太守」(《三國志·武帝紀》)。

袁紹之所以如此支持曹操,當然不是看在他們往日的交情上。當時,袁紹正在與公孫瓚、黑山軍爭奪北方,而其南面亟需一個人來為他保護側翼,不被陶謙、呂布所騷擾,而還沒有地盤的曹操正是袁紹當時的人選。

看到曹操幾乎就要失去兗州了,袁紹派兵奪取了東郡,並任命部將臧洪為東郡太守,「徙(臧洪)為東郡太守,治東武陽」(《三國志·臧洪傳》)。

不過,關於這段歷史,在《三國志》曹操和袁紹的傳記中並無記載。

在《後漢書》中,是這麼說的:「操圍呂佈於濮陽,為布所破,投紹。紹哀之,乃給兵五千人,還取兗州。」

而在官渡之戰前,袁紹謀士陳琳所寫的討曹檄文中,有這樣一段話:

「幕府(袁紹)惟強幹弱枝之義,且不登叛人之黨,故復援旌擐甲,席捲起征,金鼓響振,布眾奔沮,拯其(曹操)死亡之患,復其(曹操)方伯之位。則幕府無德於兗土之民,而有大造於操(曹操)也。(《文選·陳孔璋為袁紹檄豫州》)

雖然陳琳在討曹檄文中,有美化袁紹、貶低曹操之意,但也不至於故意歪曲事實,降低檄文的可信性。

結合這篇檄文、《後漢書》和《三國志》中臧洪的任命,可以得出結論,袁紹出兵援助曹操,是確有其事的。但陳壽在袁曹二人傳記中隻字不提,則是有故意掩蓋袁紹曾有大恩於曹操這個事實,以達到為尊者諱的目的。

在此之後,袁紹還「使人說太祖連和,欲使太祖遷家居鄴。」(《三國志·程昱傳》),這裡的鄴,指的是袁紹的大本營鄴城。袁紹的用意,並非要與曹操結盟,因為他們本來就是盟友,也並非為了曹操的家屬安全考慮,而是讓曹操正式成為他的馬仔,他的家屬以後就是袁紹的人質了。

而曹操的反應是什麼呢,「操以新失兗州,軍食盡,將許之。」(《三國志·程昱傳》)

曹操失去了兗州,軍糧也已經用盡,心灰意冷,已經想要答應袁紹了。

然而,此時他的重要謀士程昱站了出來,一番話點醒夢中人:

「將軍自度能為之下乎?......以將軍之神武,與文若(荀彧)昱等牧而用之,霸王之業可成也,願將軍更慮之!」(《三國志·程昱傳》)

曹操幡然醒悟,拒絕了袁紹的邀請,而袁紹也沒有進一步動作,留下臧洪守東郡並撤軍。

在公元195年春天,曹操經過了短暫休整後,對定陶發起了攻擊,卻沒有攻克。結果呂布帶領援軍趕到,又擊敗了曹操。

這年夏天,曹操再攻打巨野,呂布領兵來救。曹操終於揚眉吐氣,將呂布擊敗。

呂布又和陳宮率領萬餘人捲土重來。而曹操終於掌握了呂布作戰的路數,他用伏擊戰術大破呂布,以少勝多,緊接著,又分兵收復了兗州諸郡縣。

呂布見在兗州大勢已去,於是逃亡徐州,投奔劉備去了。至此,兗州之戰以曹操最終取勝而告終。

在兗州之戰的尾聲,由於袁紹拒絕了部下臧洪出兵營救張邈之弟張超的請求,導致張超以及張邈的家屬皆被曹操所殺。

臧洪一氣之下與袁紹決裂,袁紹大怒,經過長時間苦戰,才拿下臧洪所在東郡。

而這一段時間,曹操穩固了對兗州的統治,同時還出兵佔據了豫州,為他日後挾天子以令諸侯提供了重要基礎。

結語:兗州之戰,可以看作是曹操一生中的「至暗時刻」,但同樣也是「黎明前的黑暗」。曹操一敗再敗,幾乎都要投降袁紹了。然而袁紹在「勸降」不成以後,竟沒有趁機消滅曹操,坐等日後他一步一步做強,其性格中的優柔寡斷在這裡有所體現。

當然,這種結論或許也有點「事後諸葛亮」,作為當時的袁紹來講,可能根本沒有料到,曹操的勢力會發展那麼快。

但不管怎樣,「否極泰來」這個詞,用到兗州之戰的曹操身上,再合適不過了。而袁紹也錯過了能徹底消滅曹操的最佳時機。

參考資料:《三國志》、《文選》、《後漢書》、《獻帝春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夜聊齋 的精彩文章:

TAG:深夜聊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