禰衡孤傲無匹,恃才傲物;曹操、劉表皆不殺,用一計策除之
文/花開無田
在中國古代,有一類知識分子是萬萬不能惹的——狂放不羈的名士。他們不像久居官場之人,有所忌憚,位高權重便可以堂而皇之的使之折服;雖然一樣滿腹才華,卻大都恃才傲物,無所懼怕,他們是靠著影響力而活,一如當年漢高祖劉邦想著另立戚夫人之子劉如意為太子,商山四皓的出山只好作罷,便是明證。殺之便是殺害大賢,不納之便是過錯,從而被世人所鄙夷。因此,也更是流傳了許許多多的故事。
而禰衡便是一個。年少的禰衡,少有才名,文采斐然擅長雄辯,但是卻有一個剛直高傲的性格,更是喜歡指摘別人,典型的狂放不羈。最為甚者,即便是當時曹操遷都許都之後,能士雲集,這位竟一人也看不上,將當時的大才陳群和司馬朗視為屠宰牲畜沽酒之流,一如荀彧、趙融都被他視為智慧靠臉吃飯,只會吃肉的傢伙。而偌大許都,禰衡唯一能夠看過眼,瞧得起的也只有孔融和楊修。而這種張揚的個性,不知道韜光養晦,逢迎附和的性格,也常常使人憎恨。也只有年已40歲的孔融能夠不與他計較,便向當時的掌權者曹操舉薦。
但是他卻喜形於色,更是厭惡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之舉,不但不願意與曹操相見,甚至還時常口出狂言。這不僅讓舉薦者孔融顏面盡失,連本想啟用他的曹操也實在難堪,於是曹操便想了一齣戲來責難他。曹操聽聞禰衡擅長擊鼓,便封他為鼓史,並且宴請賓客。漢朝鼓樂,有一個不成為規定每當一曲鼓曲作罷,如果要見上官便要更換衣服進見,以示尊卑有別。而自覺受辱的禰衡,在鼓曲《漁陽》之中,容姿與眾不同,鼓曲更是悲戚昂有力,讓人感慨。隨後卻在面見曹操時,因為下吏呵斥,為何不更衣再進見?
禰衡又是如何做的呢?脫掉衣服,赤裸更換,全無愧色。曹操倒也大度,本想羞辱禰衡,卻反被禰衡羞辱。本此事也大抵作罷,不成想,雖然曹操沒有責怪,禰衡更是答應孔融,前去給曹操賠罪,而禰衡卻身著單衣,拿起拐杖,坐在營門破口大罵。
曹操對孔融說,禰衡我殺他,如同殺死鳥雀,只不過他有虛名,如今此處必不能容他,我有一計謀,不若送給劉表,你看如何?畢竟曹操自己曾經說過求賢不拘泥於品行,總不能落得一個殺賢的惡名。
於是禰衡,就如此之下又回到了荊州南陽故地。劉表自然是對禰衡欽佩有加,禮遇有加。可惜的是即便在京師遇挫,曹操處遇到挫折後,禰衡依舊不改其狂放不羈的性格,劉表與眾位幕僚好不容易擬的奏章,卻讓禰衡看來不過是垃圾一般,撕掉丟棄。雖然劉表在看到其所寫的奏章之後,十分器重。但是上位者的心態,以及禰衡繼續的侮辱輕慢,也讓劉表實在難以忍受。劉表便使用了曹操一樣的計謀,又將禰衡送到了黃祖之處。
雖然黃祖對於禰衡之才,也是十分欣賞。但凡有客人來至,更是每每必邀請他來座談。但是禰衡的狂放不羈,直言輕慢也終於讓黃祖忍無可忍,下令將其誅殺。而也正是這種性格,黃祖手下之下,更是彈冠相慶,迅速處決。黃射趕來之時,已然為時已晚。
而曹操、劉表作為當時三國中的雄主,更是心思縝密之人。對於這樣一位狂放不羈的名士,殺之則落得一個殺害賢才的惡名,只好禍水東引,用一招「借刀殺人」的計策將這惡名扣在了黃祖 頭上。天才的禰衡,就這樣被殺害,一首《鸚鵡賦》,睥睨的何止又是黃祖、劉表、曹操,更是世間的權威與庸碌。
參考資料:《禰衡別傳》《平原禰衡傳》
※滿洲八旗、蒙古八旗、漢八旗這樣由來,努爾哈赤和皇太極人中豪傑
※朱元璋的兒子朱棡真的意圖謀反嗎?或許只是朱棣的一家之言
TAG:花開無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