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袁隆平去海南遭遇大地震,為育種成功,竟以這三種「東西」為食

袁隆平去海南遭遇大地震,為育種成功,竟以這三種「東西」為食

袁隆平在研究雜交水稻期間,曾帶著兩個徒弟來到了海南,卻在此地遭遇了一場大地震。地震之後,他們的生活也開始變得「艱苦」起來,只能靠三樣東西為食。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袁隆平從西南農學院畢業之後,就被分配到安江農校做老師,專門向學生傳授農業知識。在教學過程中,他也結識了自己的兩個弟子李必湖與尹華奇。

在校方的支持下,袁隆平攜帶著稻種與兩名徒弟來到了海南。到了海南後,三個人被安排在一間平房裡,可他們誰也沒想到,一場「噩夢」正在等待著自己。剛到海南只有一個星期的時間,這天晚上,袁隆平還在甜美的夢鄉之中,卻被一陣激烈的晃動搖醒。他腦海中的第一反應就是「地震」,由於情況危急,袁隆平也顧不上穿衣服,趕忙叫醒徒弟們,他兩隻手分別牽住二人向外跑去。

兩個徒弟也回過神來,尹華奇大喊:「老師,稻種還在屋子裡」,李必湖也著急起來,說著就要衝進去搶救稻種。袁隆平見二人如此魯莽,心裡十分著急,道:「都給我回來,稻種不怕壓,不許進去!」。話音剛落,只聽「轟」的一聲,他們居住的小屋子就坍塌了。李必湖與尹華奇這才驚出了一身冷汗,慶幸聽了老師袁隆平的話。

地震結束之後,原本整齊有致的房屋都變成了廢墟,三個人也成了「無家可歸」之人。在刨出了稻種與生活用品後,三個人在當地逛了一大圈之後,頓時發現地震之後,本地居民尚且吃飯困難,哪裡有多餘的食物提供給他們呢?

接下來的四個月內,袁隆平和兩位徒弟要靠什麼生存呢?辦法倒是有,只是大多數人接受不了。袁隆平三人的食譜非常簡單,只有三樣,第一樣是海南盛產的香蕉。

香蕉是水果中的「王者」,其營養價值十分豐富,口感也讓人回味無窮。可是人一旦把香蕉當作主食,一天兩天還可以勉強說的過去,可四個月每天都只吃香蕉,實在是一件痛苦之事。袁隆平曾回憶過這段往事,他說自己家人從來不吃香蕉,因為海南育種吃香蕉度日的經歷,已經成為了他的噩夢,這輩子都不會再吃了。

除了香蕉之外,甘蔗也是海南的特產。袁隆平從小愛吃甜食,一開始的時候,袁隆平和兩位徒弟對於吃甘蔗還是比較享受的,可是日子一長,他們嘴裡都起了大泡,再也嚼不動又粗又硬的甜甘蔗了。

直到後來,當地人才告訴他們,嚼甘蔗也大有講究。嚼甘蔗時,絕對不能橫咬,而是垂直咀嚼甘蔗,如此一來,才能保證甘蔗的粗纖維不會傷及口腔。

無論是甘蔗還是香蕉,都屬於甜食,沒有鹹味是不可能下飯的。為了能夠吃到一點「炒菜」,袁隆平和徒弟們想出了一個「怪招」,就是摘下木棉花用醬油爆炒。

木棉花是我國南方特有的植物,其花朵顏色鮮紅,而且凋落時不會枯萎,是南方人喜愛的食物之一。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醬油木棉花算是袁隆平三人的特殊開胃菜了,估計全國都沒有幾個人如此吃過。

此時有讀者會有疑問,既然海南地區已經發生了地震,袁隆平三人為何不儘快撤離呢?其實其中的道理也很簡單,袁隆平師生三人之所以會在這裡「活受罪」,是因為他們捨不得離開海南這塊寶地。

眾所周知,在我國北方,由於四季氣候溫差太大,水稻等農作物只能一年一熟。如此限制之下,水稻研究工作將會進展得很緩慢,根本不利於培植多代水稻。

可是海南地區卻不同,該地區常年濕潤多雨且氣候溫暖,致使水稻的生長發育極為良好,根本不限制於氣候的變化。正因如此,在海南地區播種水稻,完全可以做到一年二熟,甚至可以達到一年三熟,其水稻培育進度是北方地區的2-3倍以上。

功夫不負有心人,袁隆平師生三人在海南的苦並沒有白吃,在海南培育雜交水稻的科研工作取得了進一步的成果。培育出的雄性不育株也逐漸顯現出高產的特性,為日後雜交水稻的成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曾有記者就此事採訪過袁隆平,而袁隆平對海南那段「不堪回首」的苦日子卻付之一笑,並對記者說:「要是水稻研究工作能再度有突破性進展,我寧願再去海南吃一次香蕉甘蔗」。多麼樸實的話語呀!折射出一位科學工作者的無私獻身精神,他為國人的「飯碗」奉獻了一生,卻從不圖回報,稱之為「現代神農」一點都不過分!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解密 的精彩文章:

鄂州博物館有面珍貴的漢代昭明鏡,為將其修復,大師用了這些絕招
南越國建有神秘石渠,專家看罷說:趙佗心中藏有一個大秘密

TAG:歷史大解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