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與上海:天水相連的兄弟城市
談起上海與江浙城市的區位聯繫,通常人們想到的是蘇州和嘉興。這兩個與上海陸地接壤的城市,因交通便利等原因享受了與上海合作的先機。然而,隨著2008年6月蘇通大橋、2011年崇啟大橋建成通車,未來北沿江高鐵與城際軌道交通的開通,與上海同樣具有同城基因的南通,成為接軌上海的新「風口」。
難以分割的隔江互助
由於與上海一江之隔的地理位置關係,南通的發展籌劃始終離不開對其與上海聯繫的界定。
南通的早期定位是「北上海」,可以理解為北面的上海,即不是一個行政區域,卻很像上海的一個地方。還有人將南通稱為「小上海」,與「北上海」有異曲同工之妙。
之後,南通又被稱為「上海北」,主要指南通要融入上海,成為上海國際大都市的組成部分或北翼門戶。2016年,江蘇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將南通建設為上海的「北大門」,從強調地理位置的緊密連接切換到明確的功能定位。
不論稱謂如何變化,都說明一個基本事實:深化和拓展上海與南通之間客觀存在的緊密聯繫,是人們內心深處美好又迫切的願望。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後,上海和南通的合作,特別是上海對南通的產業轉移,更多源自市場的力量。這種合作出現過三次高潮:
第一次是20世紀90年代初上海的產業結構調整。當時,上海一方面大力推進浦東開發開放;另一方面,對自身大而全的產業結構進行了戰略性調整,確立了汽車、電子信息、電站成套設備、鋼鐵和家用電器等六大支柱工業,壓縮了紡織等附加值相對較低的產業。這些被上海調整的紡織產業,不少就通過多種方式轉移到了南通。與此同時,南通鋼廠於1992年加入寶鋼集團,改制後又吸引日本新日鐵株式會社、日本三井物產株式會社等國外資本成立了南通寶鋼新日鐵制鋼有限公司。這些追求發揮各自優勢的合作,總體上達到了「1 1﹥2」的協同效應。
第二次是上海籌辦2010年世博會帶來的機遇。為了舉辦好世博會,抓住新一輪國際產業轉移的機遇,2002年上海首次頒布並逐年修訂《上海工業產業導向布局指南》,推動新一輪的產業結構優化,上海不僅對六大支柱產業進行了調整,還推動從製造為主向先進位造、研發和服務為主的轉變。這次調整時間較長、節奏平穩,更多發揮了市場機制的作用。由於南通具有良好的製造業基礎,上海制皂集團等將生產基地遷到了南通。楊浦等區主動與南通簽定合作協議,形成了「上海孵化、南通轉化」「上海研發、南通生產」「前台在上海、後台在南通」等多種合作模式。南通還與上海靜安區、楊浦區等結為友好區市,雙方在科技、衛生、文化、教育、旅遊等領域全方位合作,特彆強化了引上海智力為南通服務。
第三次是蘇通大橋、崇啟大橋通車的帶動作用。2008年蘇通大橋通車,2011年崇啟大橋通車。兩座大橋通車極大加快了南通和上海合作的步伐,上海與南通之間合作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首先,兩地合作被提升到政府戰略層次。2009年,南通市委、市政府將承接上海產業轉移作為戰略任務。當年,南通市政府與上海市經信委、上海市教委聯合簽署產業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其次,合作形式得到有效拓展,南通與上海開展了合作共建產業園區的探索。2009年,滬通兩地9個工業園區簽署合作協議。再次,合作內容逐步深化,南通從承接一般產業轉移升級到吸引研發機構。2009年6月,復旦大學海門遠達科技創業園成功落戶海門開發區,項目總投資4.7億元,在海門建立復旦大學遺傳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海門中心)、遺傳科學博士後流動站、網路教育學院海門教學點、環保與節能新能源研究院等,著力打造復旦大學科研、培訓、中試和成果轉化基地。
指日可待的同城發展
隨著都市圈在全球競爭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成為日益緊迫的話題。2016年5月,國務院批複《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2108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屆中國進口博覽會上宣布:將支持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並上升為國家戰略。近些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步入了快車道。2018年初,《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正式公布,南通被列為未來20年上海構建世界級城市圈的重要城市之一。稍早的2017年5月,江蘇省人民政府批複了《南通建設上海大都市北翼門戶城市總體方案》。
在新的發展部署下,南通不僅是上海產業轉移的重要基地,而上升為上海未來20年發展的重要戰略空間。當然,伴隨新技術革命背景下上海產業結構的更深層次調整,產業轉移在更高層次、更大範圍上推進。如2016年5月,雙錢集團決定「上海只保留集團總部、研發中心和營銷中心,產能全面轉入南通」。
為了使南通和上海之間真正形成同城效應,目前8條過江通道在緊鑼密鼓建設之中,滬通鐵路跨長江大橋將於2019年內貫通,滬通鐵路計劃2020年開通動車。面對如此誘人的同城化前景,一些具有戰略眼光的上海企業已經捷足先登,籌劃把研發總部搬到南通。今年7月19日,在南通中央創新區紫琅湖畔舉行的上海電氣南通中央研究院開工儀式上,上海電氣集團董事長鄭建華說:上海電氣將會在戰略上做重要調整,進一步把戰略重心集聚在南通,今後會把整個研發重點轉移到南通。而為了適應這種發展需要及提高自身城市品位,南通已籌划了17平方公里中央創新區,將建成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長三角區域科技創新特區、上海科技創新中心配套服務區。
可以預期,一個集「生態屏障、產業腹地、創新之都、文化名城」於一體的新南通,將以更加璀璨的形象撐起上海的「北大門」。
※上班族沒時間倒垃圾?政協委員:垃圾分類就是從「不方便」開始的
※2019年上海國際電影電視節開啟大幕,打造影視五大平台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