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集「王侯將相」於一身的人共有三位,看看他們都是誰
武能出將,文可入相,是古代無數讀書、習武之人的夙願。其中,歷史上一人全任「王侯將相」四個位置的人,只有三人,可謂是人中龍鳳,在當時也必然是叱吒風雲的人物。
一、韓信
韓信為漢初三傑,由於其用兵如神,被後世尊為「兵仙」。蕭何月下追韓信後,令劉邦開始意識到到韓信是一位了不起的將才,劉邦齋戒沐浴,擇選吉日,拜韓信為大將。韓信果然不負眾望,率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為漢王攻下了大片領土。
公元前206年,韓信被封為左丞相,率兵伐魏。但是劉邦手下,漢初時,百官之長並不是左、右丞相,而是「相國」。相國這一職位原稱「相邦」,春秋戰國時期已有此職位,比如呂不韋。後來秦始皇認為相邦權力過大便廢除,劉邦為漢王時再次設立,因避劉邦名諱改「相邦」為「相國」。丞相一職本來的作用就是輔佐相國處理公務,相當於副手。漢初時,同期相國只能有一位,丞相可以有多個。公元前204年井陘之戰,韓信率3萬漢軍擊敗趙軍20萬,但由於「信任危機」,劉邦奪了韓信兵權,拜韓信為「相國」,韓信成了西漢的第一位相國。
儘管韓信被奪了兵權,那也是暫時的,仗還是得多仰望這位兵仙來打。韓信一連滅了魏、趙、代、齊等諸侯王,立下汗馬功勞,但開始「膨脹」起來,他上書給劉邦,認為齊國很亂,剛剛平定,希望有個人能做「代理齊王」來暫時統領此地,而他舉薦的代理齊王便是他自己。這當然令劉邦不爽,因為劉邦此時正被項羽圍困於滎陽,他急須各路將軍前來支援,而韓信此時卻想的是稱王的事情。幸虧張良、陳平勸導:此時漢軍不利,無法阻止韓信稱王,不如做個順水人情,封他為王,以防叛亂。劉邦想想確實說的沒錯,便假裝地對使者說道:「大丈夫平定了諸侯,就做真王罷了,何必做個暫時代理的王呢?」於是劉邦派遣張良去立韓信為齊王,並讓韓信調兵攻楚。後來垓下之圍,韓信再次立下大功,給了項羽最後一擊。劉邦對韓信的不信任再一次攀升,第二次入營奪了他的兵權,改封韓信為楚王,將韓信調離了自己的發跡地。
劉邦擊敗相遇後,儘管奪了韓信兵權,但是對他還是不放心,假借「天子外巡」的名義來到楚國,實際上是想討伐韓信。韓信本來就不是很想謀反,又覺得自己無罪,便親自去拜謁劉邦,劉邦便趁機把韓信給綁了,韓信無奈地道出了「狡兔死走狗烹」的感慨。回到洛陽後,劉邦赦免了韓信,降其為「淮陰侯」,於此,韓信成了歷史上第一位「王侯將相」集一身的人物。後來,陳豨謀反,韓信由於託病未隨高祖親征,被懷疑有通敵之嫌。蕭何於是設計將韓信騙到宮中,呂后以謀反的罪名將韓信殺害。一代神將、國士無雙的英傑就此隕落,終究是「成也蕭何敗蕭何」。
二、曹操
曹操在眾人的印象中,常常是魏王和丞相兩個身份令人影響深刻,其實他也有將軍和侯爵兩個身份。
在十八路諸侯伐董時,曹操代理奮武將軍,這是個高級的雜號將軍。建安元年,曹操迎回漢獻帝,曹操被拜為大將軍,封武平侯。當時袁紹是曹操的最大對手,袁紹十分不滿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做法。曹操當時兵馬,完全不是袁紹的對手,為了平息袁紹的不滿,便索性把大將軍的職位讓給了袁紹,自己則做了個車騎將軍。車騎將軍是高級的正牌將軍,地位僅次於大將軍和驃騎將軍。建安十八年,一統北方的曹操功勛卓著,但野心漸起。漢獻帝畏其權勢,不得不封曹操為魏公,並加九錫。建安二十一年,曹操由公爵進位為魏王,位在諸侯王之上,奏事不稱臣,受帝詔可不拜,行天子儀仗,名為魏王,實權同皇帝沒什麼太大的區別。曹操害怕留下千古罵名,始終沒有敢走出代漢自立的那一步,而由其子曹丕完成了稱帝的大業。
三、司馬昭
司馬昭雖然均任「王侯將相」四職,但相比韓信和曹操的話,還是略遜一籌,畢竟韓信和曹操是靠自己奮鬥出來的,司馬昭則多依賴於父親司馬懿和兄長司馬師二人的基業。魏帝曹叡時期,司馬昭子憑父貴,被封為新城鄉侯。大將軍曹爽伐蜀時,司馬昭隨同一起,被任命為「征蜀將軍」,雖然是個雜號將軍,但位居三品。司馬懿病逝後,司馬師以大將軍的職位撫政,權勢之大比司馬懿時期有過之而無不及。後來司馬師病逝,司馬昭則接任了兄長大將軍這一職位。
公元263年8月,司馬昭派鍾會、鄧艾、諸葛緒三路伐蜀國。10月,魏軍捷報頻傳,魏帝曹奐將春秋時期晉國故地方圓七百里加封給司馬昭,進位魏公,加九錫,並拜司馬昭為相國。公元264年,曹奐加封司馬昭為晉王,這時的司馬昭和當年的曹操一樣,權力和皇帝相當,但始終未能篡位,都是由兒子完成。
如果廣義上的「王侯將相」,那麼人數就不止三位了。比如唐朝平定安史之亂的名將郭子儀,他官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雖然不是「宰相」之稱,但是位同宰相。安史之亂時,郭子儀被封為天下兵馬副元帥(大元帥一般由皇子擔任,當時由唐肅宗長子李豫擔任)收復了洛陽和長安後,被封為代國公,比侯爵還高一級,後來又再次加封為汾陽郡王。再比如另一位平定安史之亂、戰功推為中興第一的名將李光弼,也曾任天下兵馬副元帥,官至中書令(位同宰相),被封為魏國公(後改封鄭國公)、臨淮郡王。二人都稱得上是「王公將相」,但唐朝削相權,採用「群相制」,很多職位都相當於宰相,不像秦漢時期,丞相(相國)為百官之長。而郡王不是一等爵,其上還有親王,唐朝親王則多由皇室成員擔任,二人爵位等級上相比韓信、曹操、司馬昭應該是有所差異。但無論如何評說,能集「王公將相」於一身的人,絕對是人中之俊傑,當世之楷模。
※八王之亂本可在晉武帝手上避免,可惜一一錯失良機
※一條戰備鐵路「拉來」了江西最小的地級市,鷹潭是怎麼設市的?
TAG:國史拾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