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順應新時代的城市發展邏輯

順應新時代的城市發展邏輯

城市發展有特定規律和自身邏輯。2015年12月召開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提出,做好城市工作,必須認識、尊重、順應城市發展規律。這一要求已深刻影響著我國當前的城市建設實踐。從用詞邏輯來看,「認識」是前提,「尊重」是原則,「順應」是路徑。當前,中國城市發展已進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理念引導下的新時代,順應新時代的城市發展邏輯,有助於推動我國城市新一輪發展。

以「人」「業」「城」解構城市發展

解構城市發展邏輯,就是解構城市發展,找到城市發展的關鍵邏輯點。首先,城市發展是「人」的發展,也是城市發展最直觀的表徵,是戶籍人口和外來人口的共同增長,或者是創新人才、技能人才、產業工人、低端產業從業人員及非勞動就業人口的協同增長。其次,城市發展是「業」的發展,是城市的產業發展與經濟增長,表現為高端服務業、高端製造業、高新技術產業和生活性產業等不同產業的全面協調發展。最後,城市發展是「城」的發展,是泛指城市化環境的發展,可以是城市粗放發展的規模擴張,或者是城市內涵發展的品質提升,既包括城市建設和公共服務為代表的城市硬環境建設,也包括以文化氛圍和營商環境等制度安排為代表的軟環境改善。如此,城市發展就可以被解構為「人」「業」和「城」的發展,對城市發展邏輯起點的探求就簡化為:確定不同時期「人」「業」和「城」發展的優先次序。

「城興業,業興人」與「城興人,人興業」

西方發達國家城市發展都已經或正在從「田園資本主義的城市蔓延發展」向「新城市主義的城市內涵發展」轉變。當前,佔主導地位的邏輯起點已從「城興業」轉變為「城興人」。在20世紀大多數時間裡,西方發達國家城市發展邏輯是,城市以新城和新區的建設吸引企業和集聚產業,就業機會吸引產業工人,進而推動人口規模的增長,實現城市發展。這時期的邏輯可以概括為「城興業,業興人」,即城市蔓延擴張引來產業,產業吸引人口,其實質是產業興城的「城興業」。

到了20世紀後半葉,迎來知識和創新為驅動力的創新時代,雅各布斯城市多樣性和卡爾索普新城市主義,已經廣泛影響著城市決策者和城市規劃者。城市優勢的再認識和對城市緊湊發展的強調佔據主流。特別是進入21世紀後,創新創意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創新創意人才的需求與城市多樣性和新城市主義等觀點高度契合,吸引和集聚人才成為城市發展的政策出發點。城市發展邏輯發生顯著變化,轉變為城市塑造環境,環境吸引人才,人才促進創新,創新推動產業,產業繁榮城市,即所謂的「城興人,人興業」的城市發展新邏輯逐步形成並主導城市發展。

認識新時代的中國城市發展邏輯

改革開放40多年來,藉助超大規模的跨區域遷移人口流動和全球產業轉移帶來的發展機會,我國城市以新城、新區和開發區建設的方式,推動我國城市人口、土地和經濟規模的迅速擴張,一大批城市迅速成長起來。在這個過程中,城市發展邏輯為「城興業,業興人」,即城市建設新城新區實現城市規模擴張和吸引產業,產業推動人口集聚,人口集聚擴張城市人口規模。其實質是工業化推動的城市化實現城市規模擴張的粗放發展。

相比西方發達國家所經歷的時間跨度長、過程更為市場化的城市發展邏輯轉變而言,我國城市發展邏輯的轉變則來得更快,基本上是政府主動干預的結果。受人口、土地和生態環境的倒逼,各級政府主動干預原有城市發展方式,推動城市發展邏輯主動調整,特別是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創新、協同、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讓這一趨勢更為顯著。從北京和上海等超大城市的新一輪總體規劃來看,人口規模控制、土地減量發展和生態環境約束等成為城市發展的底線,促使城市發展動力主動調整,「城興人,人興業」的新時代城市發展邏輯逐步浮現出來。

「城興人,人興業」與「城興業,業興人」的城市發展邏輯有顯著差異。「城興業,業興人」強調建設新城新區的粗放發展,以新城新區建設發展產業,以產業吸引流動人口,從而實現城市的規模擴張。而「城興人,人興業」則強調提升城市品質的內涵發展,特別是營造舒適生活和工作環境吸引創新創意等高端人才,以人才激發創新,以創新繁榮產業,從而實現城市的創新發展。「城興人,人興業」的城市發展,正在成為新時代主導我國城市新一輪發展的基本邏輯。

城市發展最根本抓手是「優化城市環境」

當前,各級城市政府應尊重城市發展邏輯調整的大勢,積極順應新時代的城市發展邏輯,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城市現代化發展道路。在「城興人,人興業」的城市發展邏輯下,城市發展最根本的抓手就是,緊緊牽著「優化城市環境」這個城市發展的新邏輯。

以人為本。城市的本質是「人」,城市環境優化的目標是更好滿足人的合理需求。為此,順應新時代的城市發展邏輯,需要結合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在著力改善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等城市硬環境的同時,要著力提升城市文化、城市生態、城市治理等軟環境,實現城市吸引和留住人才的目的。在創新驅動的新時代,城市的內涵發展應與人的需求高度契合,應從強調功能分區轉向功能混合,大力打造5分鐘生活圈和15分鐘工作圈的「微型城市」,打造網路化的城市內部節點和活力街區空間。

動態彈性。城市是有機體,可視為適應不同技術和管理條件約束下的有機生命體。從城市發展的歷史來看,隨著技術和管理的不斷提升,最優城市規模總體呈現擴大趨勢,對應的城市病也因時而異。可以說,城市規模都是某個時期相應技術和管理下的特定產物,或擴張或收縮。當前應給予城市規模適度的動態彈性空間,以推動城市實現適應不同技術和管理水平的合理擴張或理性收縮。

區域協同。城市是分工與協作的產物,是不同空間尺度下處在不同發展階段的不同主體的集合體,在「城興人,人興業」的新時代城市發展邏輯中,應實施因地、因時而異的城市群策略,推動人才等要素跨區域便利流動,實現區域協同發展。經濟發達地區發展水平高且相對均衡,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發展相對成熟,進一步提升人口等要素的合理流動和配置,可實行不同空間尺度上的區域協同。對於經濟後發地區而言,中心城市大多還處於集聚極化向分散協同轉變過程中。在目前「一帶一路」建設、西部大開發和中部崛起的背景下,應適度強化增長極作用,推動不同等級的中心城市向高等級城市發展,成長為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以提升區域輻射力和帶動力,緩解區域發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實現區域協調發展。

(作者單位:上海社會科學院城市與人口發展研究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卡夫卡的焚稿遺囑
新媒體對小鎮青年的建構及其影響研究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