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1793年,英國使者曾送給中國改變歷史的機會,卻被乾隆當垃圾

1793年,英國使者曾送給中國改變歷史的機會,卻被乾隆當垃圾

在封建社會當中,權利和地位最高的就是皇上了,只要是皇帝說什麼別人就得聽什麼,但是往往因為皇權獨裁的原因,皇帝也是人,總會犯下錯誤,可是因為地位高所以也沒有人能拿他怎麼辦,如果一國之君表現出昏庸無能,或者眼光不長遠,那麼勢必會導致一個國家的衰落,一個君王和國家的命脈是息息相關的,因此,君王的所作所為攸關重要。

就在公元1793年的時候,發生了這麼一件事情,乾隆本來應該有一個可以改變國家命運的機會,但是他卻當成垃圾一樣把這個機會給丟掉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這個機會就是英國人千里迢迢送過來的,當時1792年,英國三艘軍艦出訪我們國家,而且在這些軍艦上,坐滿了外交官,學者,畫家,英國貴族,樂師等各類型的人,差不多有七百多個人,他們如此興師動眾,用這麼多的訪團就是為了來中國。

當時領頭人是馬戛爾尼,他帶著這麼多人來到中國到目的就是為了用英國的工商業打開中國的門,當時英國已經開始了工業革命,很多人都紛紛投身於其中,國家的實力和經濟也迅速增長,因此他們所產出的商品除了本國人使用之外他們還需要打開其他國家的門去推廣,所以當時馬戛尼爾剛從英國開始出發的時候,在印度公司的特派員就已經把喬治三世寫的信,通過兩廣總督,傳到了乾隆的手上,並且喬治三世寫的非常誠懇,他說中國人口多,市場也廣闊,而英國的這些東西都是廉價商品,如果兩個國家能夠有經濟上的往來,那麼對彼此都很好。

馬戛尼爾也知道自己這次來的使命,而其他英國的訪客都急切的想要把他們國家發明的這些產品帶去中國,比如蒸汽機,織布機,還有榴彈炮,戰機模型等等都是他們工業革命的成果,但是,卻被清朝的官員給了個下馬威。他們在經過了九個多月的航海,終於到了澳門,準備休息幾天就去北上拜訪皇帝,可是澳門駐守的官員也要求他們用使團的身份去拜見,這讓兩方都十分的尷尬,尤其是馬戛尼爾很是生氣。

當然,當時剛好趕上乾隆的八十大壽,喬治三世這個意思也是為了藉助這個祝壽的機會來讓兩個國家都達到互贏的地步,然而這個想法卻被乾隆果斷的拒絕了,對於他們的禮物也是看都不看一眼。而在馬戛尼爾的日記當中,有寫到,他們要求清朝的大臣去看他們警衛團訓練出的射擊表演,但是被大臣給拒絕了,馬戛尼爾覺得他們蠢的實在可憐,當時中國的軍隊還在用火繩引爆的槍,而他們設計表演是為了展示連發槍,但是卻遭到了拒絕。

雖然中國在康乾盛世的時候的確還不錯,但是國家的經濟上已經出現了滑坡局勢,如果當時接受了英國工業革命的成功,是否是另外一種結局?當時乾隆的一次拒絕也丟失了大好的機會,清朝自此也淪陷在閉關鎖國當中,當時馬戛尼爾的一個隨從也說到,我們在踏入北京的時候就像可憐兮兮的乞丐,而在那邊居住的時候就像被看管的囚犯,回國的時候就像是偷走了什麼東西一樣。

到了1860年,英法聯軍到了圓明園的時候,他們發現當年給了乾隆的那些大炮還有炮彈都好端端的放在倉庫了,從未動過。如果當時沒有拒絕,會不會是另外一種結局?大家有何看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了個識 的精彩文章:

中國史上的奇蹟,萬里長城盡頭竟在海里,外媒表示:中國人太聰明
DNA證實,日本祖先竟是兩種人的結合,日本:我們不是「雜種」

TAG:歷了個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