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正史中道士兩次下山救世,倖存者回來一看:道觀怎麼改成寺廟了?

正史中道士兩次下山救世,倖存者回來一看:道觀怎麼改成寺廟了?

本文只談道士下山救世,不談和尚斂不斂財,因為任何一個行業在任何一個朝代,都不缺斂財高手。「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民脂民膏養起來的肥頭大耳,偏要被說成「慈眉善目」,歷史的風雨畢竟會剝蝕所有的金裝,露出那些木雕泥塑的本來面目。

咱們今天就只看史書記載的兩次道士生逢亂世仗劍下山:成功了,救人數以億計,不成功,則有去無回。而最讓人氣憤的是,那些下山救世血戰餘生的道士回來一看,眼前的景象讓人又驚又怒又傷心:道觀怎麼改成寺廟了?

這種鳩佔鵲巢趁火打劫的事情,發生在明末浮邱山,而不是宋末崖山,因為宋末元初的道士,很有威望,不但百姓敬服,就是官府也要給他們七分面子。他們的道觀,別人還真不敢染指——長春真人丘處機,那可是成吉思汗心目中的「活神仙」。

有的小說把王重陽寫成了「抗金義士」,因為抗金失敗,這才在終南山挖了一個活死人墓。王重陽是漢(宋)人不假,但卻被宋朝拋棄了,所以最後王重陽考取的是金國天眷元年的武狀元(一說為武進士)。讓金國武進士或者武狀元來抗金,這玩笑開的就有點大了。

作為重陽真人最出色的弟子,丘處機光大了全真派,也成了宋、金、元三爭搶的目標,審時度勢,丘處機認為宋金皇帝大臣都不靠譜,國祚必不久長,所以堅決不去:「金、宋之季,俱遣使來召,不赴。(《元史·卷二百二·列傳第八十九·釋老》下同)」

丘處機之所以婉拒宋金兩國的邀請,還有一個更大的原因,就是他到成吉思汗那裡,能救活更多的人:「處機乃與弟子十有八人同往見焉,先馳表謝,拳拳以止殺為勸。太祖時方西征,日事攻戰,處機每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殺人。」

丘處機留在元軍(當時還不叫元軍),每天都在用道家理論勸成吉思汗不要大開殺戒。成吉思汗問丘處機:「怎樣才能治理好天下?」丘處機回答六個字:「敬天愛民為本。」成吉思汗再問長生不老之術,丘處機只是淡淡一笑:「清心寡欲就行了。」這些至理名言,成吉思汗連聽都沒聽過,所以他大喜過望:「您就是上天賜給我的神仙呀。」

自從丘處機來到身邊,成吉思汗的性格中少了很多暴烈,多了幾許清凈平和。成吉思汗還下令把丘處機的話記錄下來傳給子孫後代:「命左右書之,且以訓諸子焉。於是錫之虎符,副以璽書,不斥其名,惟曰『神仙』。」

丘處機不助南宋抗元,而是去了成吉思汗身邊,有些人對此很是不解甚至憤怒,但是我們要看看當時的實際情況:「時國兵(元軍,明朝認為元朝是正統)踐蹂中原,河南、北尤甚,民罹俘戮,無所逃命。」這些元軍屠刀之下的大宋或大金子民,已經被他們的皇帝拋棄了,這些人的死活,根本就沒人管,而丘處機的出現,卻救了他們性命:「處機還燕,使其徒持牒招求於戰伐之餘,由是為人奴者得復為良,與瀕死而得更生者,毋慮二三萬人。」

一個地方就救活了兩三萬人,丘處機勸成吉思汗止殺,救活的人又何止成千上萬乃至上億?須知蒙元軍隊剛開始東征西討的時候,所過之處是雞犬不留的的。

其實丘處機深入虎穴勸成吉思汗止殺,也是無奈之舉:如果宋朝皇帝不是一個小孩子,如果滿朝大臣不是在大兵壓境之際還爭權奪利,如果文人墨客不是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丘處機又何必冒這麼大的風險,以七十四歲高齡,跋涉萬里去吃白水煮出來根本就嚼不動的牛羊肉?

丘處機下山救世,止殺令活人數以千萬計,所以他贏得了當世的崇敬和青史留名。但是另外一批道士下山,結局就比較慘烈了:浮邱山三千道士下洞庭,幾乎無一人生還。

關於浮邱山三千道士下洞庭,筆者曾經寫過《明末三千學子剃髮應試幾人高中?浮邱三千道士仗劍抗清幾人生還?》這裡不再贅述,但是我們不能忘記,在洞庭湖一戰之前,浮邱山周邊(包括益陽地區,都歸道紀司都紀李純陽管)有全真派道士一千多位、正一派道士五千多位。

在明朝滅亡之前,浮邱山都是玄天真武祖師的道場,可是現在有機會去浮邱山的讀者可以去數一數,那山裡面有幾座道觀幾座寺廟。

細翻歷史我們就會發現:正是因為益陽地區六千道士中選出來的三千青壯年全部戰死沙場,以至於浮邱山道門蕭條,道家清修之地,變成了某些出家人收門票的地方——很奇怪他們六根清凈四大皆空,不喝酒不吃肉也不娶媳婦,要那麼多錢幹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壺老酒 的精彩文章:

不做明朝王子,不當唐朝儲君,更不能當宋朝公主,這話從何說起?
宋江吳用在三十六天罡中留了兩個名額,一個給孫立,另一個給誰?

TAG:半壺老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