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十六計之無中生有是什麼意思?為何能無中生有,有何典故?

三十六計之無中生有是什麼意思?為何能無中生有,有何典故?

無中生有,是兵書《三十六計·敵戰計》第一條,它的原句是:誑也,非誑也,實其所誑也。少陰、太陰、太陽。

誑,欺詐、誑騙。實,實在,真實。少陰,太陰,太陽:此「陰」指假象,「陽」指真相。

整句話的意思便是:使用假象的目的,不是為了利用假象欺騙對方,而是使對方把假象當作真相。

虛虛實實,都是假象,其方式都是欺騙,為何要區分出以假作真的說法呢?

【無中生有】

咱們要理解二者的細微區別,光用語言形容,會顯得很蒼白,我用一個典故進行闡釋說明。

話說安史之亂前期,安祿山叛軍勢力打了大唐王朝措手不及,唐玄宗又指揮失誤,先後殺死封常清、高仙芝,後又逼迫哥舒翰率領二十萬未經正規訓練的大軍硬抗安祿山,結果損失慘重。

幾波操作下來,唐玄宗只得丟棄都城,倉皇出逃,沿路的唐軍也有許多投靠了安祿山一夥。

當時安祿山手下的大將令狐潮率十萬大軍圍困雍丘,想要一舉打通唐朝東南方向的道路,令狐潮本以為輕而易舉的事情,卻被張巡攔在了雍丘。

不得已,令狐潮只好採取了圍而不攻的打法。

【攻城】

但這種圍城的打法對張巡其實是非常不利的,首先是他兵員很少,根本經不住消耗,其次是他的糧草和軍械也沒法打持久戰。

那麼,這種情況下該怎麼逆轉局勢呢?

張巡想了個法子,那就是今天我們人盡皆知的——借箭。

不過他的借箭方式很獨特,有點像草船借箭,都是採用草人吸引敵人,只是一個是守城,一個是水戰。

我們一般人面對這種場景,又該如何去藉助草人借箭呢?

此時,便需要藉助「無中生有」的計策了。

前文我們提過,無中生有是需要做到以假亂真,而不是單純使用騙術。在這裡實戰中,假如我們單純採取騙的方式,便會出現被敵人識破的危機。

張巡為了避免這種情況,他先是幾次派人趁夜偷襲,讓敵人精神緊張,這是先真。當敵軍以為張巡晚上還要突圍高度緊絕時,張巡這時候才命人把草人放下去。

敵軍有了前幾次被突襲的體驗,早就有了防備,看到城牆邊不斷有「草人」下來,趕忙提弓射箭,唰唰唰就是幾輪攻擊,直待到敵人身上都是箭的時候,他們才心滿意足覺得殺死了敵人回去慶祝了。

張巡便這樣評價無中生有的計謀,得到了幾千隻箭支,又為大唐社稷堅守了很長一陣。

這也是「無中生有」虛實結合,最終迷惑對手,達到以假亂真目的的經典案例。

文/腦洞趣味歷史

不知道您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如果喜歡,歡迎點個關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將為您帶來有趣的文章分享

參考資料:《舊唐書·張巡列傳》《三十六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茶社說書人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說萬國來朝始於洛陽?萬國來朝現象從何時開始?
假設把劉備換成劉邦,蜀國可以打敗曹操統一天下嗎?

TAG:茶社說書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