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王忠民:金融監管應第一時間介入金融科技

王忠民:金融監管應第一時間介入金融科技

當前,人工智慧、區塊鏈、雲計算等新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不斷深入,金融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也對金融監管提出新的挑戰。

8月20日,中新經緯在北京舉行第六屆財經中國V論壇。此次論壇以金融業務創新和金融法治監管為主線,聚焦金融領域的科技創新和加強監管之間的協調與平衡。

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原副理事長王忠民表示,監管應在第一時間介入新金融科技應用的過程中,金融服務的對象、金融服務的供給者和金融的監管者三者是一個整體,從起點到成長每一步都是共知共享、共榮共利的。

王忠民表示,對中國而言,2019年5G技術成為通信的最新技術,可以為金融科技提供技術的有力支持,讓金融埠得到有效改進,金融產品在提供大眾營銷和大眾接觸的過程當中,5G可以讓視頻在短時間內傳遞到各個領域當中去。

王忠民坦言,新的數字化金融、互聯網金融做事情的時候,對原有的金融機構有某種替代邏輯。有了新的技術方法,老的方法不需要了,傳統金融機構的市場份額、從業人員結構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

「這個時候,傳統金融機構應該擁抱科技,積極地讓自己融入新的技術、新的金融當中,才能避免被替代、被擠出。」王忠民進一步提到,當前很多大型金融機構特別是銀行,都在從原來的被動應對轉向主動去應對,甚至和技術服務有機地融合在一起。

金融科技不斷創新發展給金融監管帶來了諸多新的挑戰。王忠民認為,金融創新特別是基於新技術的金融創新,從開始要和監管機構進行溝通、協調,這樣才能把監管內嵌在起步階段和發展階段,而不是完成以後才去對接監管。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秘書長陸書春表示,監管科技、監管沙箱、創新加速器等監管新工具、新手段也不斷有一些嘗試。聯合國數據顯示,目前約有20個國家和地區的金融監管部門已開展監管科技的應用探索,超過50個國家和地區已經建立、設立或計劃設立監管沙箱,超過40個國家和地區已設立創新辦公室或創新加速器,但這些監管新手段實施效果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陸書春強調,金融科技的發展需要強化監管的支撐,同時通過科技手段提升風險信息採集、分析的實時性、準確性、全面性和可追溯性,助力解決數字化時代下金融風險的早期預警穿透以及全覆蓋等問題。

在陸書春看來,金融科技發展必須深刻認識到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穩步推進金融業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進行硬體轉型,發揮金融科技的示範效應,要大力推進自主可控的人工智慧、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的發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美對伊次級制裁策略失效!伊朗貨輪滯留巴西近兩月後終返航
多管齊下消弭信任缺失,非銀流動性壓力大體無虞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