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趙雲真沒什麼軍事才能?學者:數千騎大破曹操,奠定漢中之戰勝局

趙雲真沒什麼軍事才能?學者:數千騎大破曹操,奠定漢中之戰勝局

作為三國演義中最完美的將軍,趙雲雖然備受大眾喜愛,但他的軍事才能卻備受質疑。

之所以如此,主要由於兩個因素:一是趙雲的保鏢身份,二是趙雲官職不高,在劉備手下最高是翊軍將軍,這是一個雜號將軍,前後左右將軍才高貴,翊軍將軍實在算不得什麼。(五虎上將是三國演義的杜撰,實際趙雲與關羽等職位相差很大)

鑒於此,人們有理由相信趙雲軍事才能一般,否則趙雲官職肯定不會這麼低,而官職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的戰功和軍事才能。

那麼,趙雲的軍事才能真的很低嗎?其實,他的軍事才能並不低,戰功也不少,只要看看漢中之戰中的漢水之戰這一仗就明白了!之所以官職不高,這可能另有原因。

一,漢中之戰陷入僵局,曹操劉備對峙

219年,劉備使用法正之謀,在定軍山之戰中,斬殺了夏侯淵之後,曹劉雙方分布於漢水兩岸。這時的形勢是,劉備處於攻勢,曹魏處於守勢。由於夏侯淵被殺,這時曹魏由大將張郃臨時統領。

三月份,曹操率領大軍抵達漢中地界,進駐陽平關,從張郃手裡接過了戰場指揮權。

由於魏國援軍到來,所以劉備處於守勢了,《三國志·劉備傳》中記載,「及曹公至,先主斂眾拒險,終不交鋒,積月不拔,亡者日多」。

曹劉雙方陷入僵局,但對於劉備而言,想要立足四川,就必須拿下戰略屏障漢中,所以史書記載蜀國為此「男子當戰,女子當運」,不惜舉國一戰。

對於曹操而言,有充分的國力耗下去,但對劉備而言,卻真耗不起,如何打破僵局是關鍵。

二,黃忠計劃偷襲糧草,趙雲展現才華

曹操來爭漢中,將大量糧草囤積在北山下。黃忠獲悉之後,就和趙雲商量,決定偷襲曹操糧草,但為了謹慎起見:趙雲留守大營,手下部分兵馬跟隨黃忠劫糧,同時還與黃忠約定期限,然後再讓黃忠領兵去劫糧。

然而,曹操靠偷襲袁紹糧草起家的,自然重兵防守糧庫,所以黃忠果然中了曹操軍的埋伏。對趙雲而言,這時就很考驗他的軍事才能了。

由於黃忠過了約定期限,還是沒有回來,但大營又要防止曹操偷襲,所以趙雲「將數十騎輕行出圍,迎視忠等」,結果碰到了曹操大軍。史書記載,趙雲利用地形,一次又一次的突擊曹軍陣列,且戰且退,竟憑著幾十個騎兵將曹操軍的大軍打散,最後還再次進入曹操包圍圈,救出部將張著,然後又一次突圍而出。

不過,隨即曹軍來到趙雲大營之前,敵眾我寡的趙雲有兩個選擇:一是堅守,相信大多數人都這麼做,二是以攻代守。

趙雲選擇了後者,但卻又不是魯莽的進攻,而是先令自己的軍隊偃旗息鼓,曹操見此情形,懷疑趙雲埋有伏兵,於是緩緩而退,就在這時趙雲下令鳴擊戰鼓,鼓聲震天,曹軍驚駭,自相蹂踐,墜入漢水中淹死者不計其數,趙雲就此一舉擊敗曹操。

曹操大軍兵臨城下,趙雲能在很短時間之內,找到正確的辦法,而且還能一舉大敗曹操,如果這還不能說明趙雲天才的軍事才能,那麼只能無言以對了。

這就是千古有名的漢水之戰。當然,儘管史書上沒有記載漢水之戰中,趙雲究竟有何戰功,是否斷了曹操糧草,讓曹軍有多大的損失之類,但通過事後一系列舉動,卻能說明趙雲的戰功。

三,名人評價漢水之戰,證明趙雲才能

漢水之戰後,劉備真是鬆了一口氣,史書記載劉備先是稱讚趙雲「子龍一身都是膽也」,後又「作樂飲宴至暝」,就是劉備准許將士們從晚上歡飲至白天。兩軍對峙,劉備能如此放鬆,足見趙雲戰功之大,從側面反映出趙雲的軍事才能,讓曹操遭到嚴重損失。

漢中之戰中,除了記載不明的漢水之戰,其他戰爭都有較為詳細記載,但曹操並沒有大損失。奇怪的是,漢水之戰後不久,曹操就此退兵。因此,從曹操退兵這一點上,或許也可以看到漢水之戰中,曹操的確損失嚴重,以至不得不退兵。

後世史學家,更是認為漢中之戰中,曹操親率大軍到來之後,是被趙雲擊敗的。南宋朱熹撰《資治通鑒綱目》:「三月,魏王操出斜谷,劉備將趙雲擊其軍,敗之」。元朝胡一桂撰《十七史纂古今通要》:「趙雲大敗操兵,操引還長安,帝遂有漢中」。明代章如愚撰《群書考索》:「趙雲將數千騎大破魏兵,備遂有漢中」,認為趙雲奠定了漢中之戰的勝局。

可見,趙雲天才般的對曹軍反擊,導致曹操損失了大量兵馬,這可能才是曹操退兵的重要原因。當然,曹操對漢中的態度是「取之無用,棄之可惜」,並非一定要得到漢中,所以覺得事不可為之後就退兵。

讓人奇怪的是,劉備為了拉攏趙雲,連兒子都敢摔,為何卻只給趙雲一個雜號將軍頭銜?即便打贏了極為關鍵的漢水之戰,劉備也沒有給趙雲陞官,這又是為什麼?

筆者認為,劉備究竟如何想的很難說,但有一點值得關注,就是劉備進入成都之後,有人建議瓜分成都田產財富給打江山的將領,但遭到趙雲反對,這讓趙雲走到了文武官員的對立面,所以劉備考慮給趙雲陞官,會遭到很多人不滿,所以就沒有在官職上體現出趙雲的軍事才能。

終劉備一生,都沒有給趙雲正規將軍頭銜,直到劉禪繼位之後,才給趙雲陞官,最終給了征南將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家雜評 的精彩文章:

從秦朝到明朝,中國領先世界1800年,為何近代被歐洲反超?
浙江挖出一遺址,出土連字成句的刻符,學者:這是中國最早文字!

TAG:百家雜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