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經常出現「弟殺兄、子弒父」,為何「兄殺弟、父殺子」不多見

古代經常出現「弟殺兄、子弒父」,為何「兄殺弟、父殺子」不多見

春秋戰國時期開始,中原地區就進入了大亂世。在經過了長達百餘年的戰爭之後,到了秦始皇時期,他在39歲的時候一統六國,成為了歷史上第一個皇帝。皇帝一詞取自三皇五帝,自認為是天子。不可否認的是,秦始皇奠定了其後兩千多年的政治格局。

皇帝的出現標誌著古代的中原地區進入了封建王朝時期,從秦朝開始,一直到清朝的滅亡,皇帝都是存在的。歷史上出現了很多皇帝,記錄在冊的有四百多位。皇帝的權力是非常大的,為了皇位的爭奪,出現了很多殘忍的事情。

比如說秦始皇駕崩後,秦二世為了皇位,就將哥哥扶蘇殺死了。唐太宗李世民是歷史上非常優秀的皇帝,很多人將他看成是千古一帝。李世民的功績是李建成、李元吉無法相比的,可是唐朝建立之後,兄弟三人的矛盾越來越多。這就導致了玄武門之變的發生。

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弒兄殺弟,這樣的事情是李世民一生的污點。即使是到了清朝時期,仍然出現了九子奪嫡。無論是什麼關係,為了皇位的爭奪,都可以大打出手。完全不顧親情,自古無情帝王家說得就是這個道理。這些例子都是手足相殘。

歷史上還出現了子弒父的現象,比如說昏君楊廣就將楊堅殺死了,不過這是野史的傳聞,沒有正史記載。後梁時期,朱友珪殺了父親朱溫。這可是歷史明確記載的。與楊廣的行為不一樣。根據史籍資料的記載來看,古代經常出現「弟殺兄、子弒父」,為什麼「兄殺弟」和「父殺子」的情況卻很少?

「弟殺兄」為什麼會經常出現?原因就是兄弟至少是同父的,可是因為嫡長子制的存在,假如弟弟的功績比哥哥大,那麼皇位仍然是哥哥的,這就造成了不平衡。舉個例子來說,李世民就是最好的例子,唐朝征戰的過程中,李世民的功績要比李建成大。李建成多次動了想殺李世民的念頭,但是最終他並沒有動手。

假如弟弟得不到皇位,那麼弟弟只能夠當一個王爺。比如說歷史上有一個非常厲害的王爺就是「八賢王」,正史中沒有此人,但是八賢王是有原型的。八賢王為人正直,剛正不阿。是很多人敬佩的對象。可是到了八賢王這個位置,皇帝要是侄子的話,能不猜忌他嗎?恐怕是不可能的。

王爺的日子在被猜忌的情況下,不會好過。由此把一個王爺逼急了,也會選擇造反。明朝的朱棣就是例子。建文帝朱允炆剛剛繼位,就選擇了削藩。結果拿實力最強的燕王朱棣削藩,這可把朱棣逼急了。結果朱棣選擇了造反。成為了歷史上唯一以王爺身份造反成功的。

「子弒父」的情況,一般在兩種情況會出現。一是父親猜忌兒子,二是父親「老不死」。這兩種情況都可以把人逼急。如果兒子被立為太子之後,父親卻遲遲不死,那麼太子就會等不及。不過「子弒父」的情況,屬於比較罕見的。

畢竟自己的父親是一般人下不了手的。其次「子弒父」的情況大部分出現在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中。兄殺弟、父殺子」不常見是因為兩個原因。第一就是不忍。從天性上來說,哥哥一般都是有保護弟弟的天性,這一點在古人中也是如此。

在道德上,哥哥也是充當了「父親」的角色,俗語說長兄如父就是這個道理。古人是非常重視「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父慈」「兄友」是放在第一位的。這一點是古人的基本觀念。類似於現如今人們所說的三觀。

「父殺子」的情況更是非常少了。本來父親就當著皇帝,為什麼還要去殺死自己的兒子呢?這一點就說不過去了。再說了,如果他把兒子都殺乾淨了,誰來繼承皇位?皇家是非常重視子嗣的,所以說做父親的不會殺死自己的兒子。

除非是做太子的選擇了造反,或是其他皇子選擇了造反,身為父親的皇帝才會將兒子殺死。不過歷史上的李承乾在李世民在位的時候選擇了造反,不過李世民沒有殺死李承乾。由此李承乾成為了歷史上唯一以太子身份造反的人,沒有被殺死的。李世民只是將李承乾流放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古論今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說同姓之間不可以結婚?
蜀漢的頂級謀士,諸葛亮要讓三分,謀略跟郭嘉一樣厲害

TAG:談古論今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