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樓蘭、斬樓蘭、刺樓蘭,樓蘭與中原有啥仇怨?你看看它位置在哪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明敕星馳封寶劍,辭君一夜取樓蘭」、「自然來月窟,何用刺樓蘭」、「馬蹄經月窟,劍術指樓蘭」、「願為腰下劍,直為斬樓蘭」,「渾驅大宛馬,系取樓蘭王」,古代詩歌中,樓蘭似乎成了仇恨值最大的地方,由於樓蘭國地處西域邊陲,具體情況了解有限,更增加了幾分神秘感。為什麼古人總想著攻破樓蘭?什麼仇什麼怨?
其實早在漢代以前,中原王朝與樓蘭古國並沒啥聯繫,自張騫通使西域,才開始與樓蘭建立聯繫,並逐漸使樓蘭變成了中原的附屬國,每年向漢朝進貢,雙方有了互通往來。樓蘭西南連通且末、精絕,北接車師,西北通焉耆,東連白龍堆,通敦煌,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
早期的絲綢之路,由河西走廊出敦煌向西,至樓蘭後始分為南北兩道,一道向西北通向焉耆、尉犁、龜茲、疏勒,一道向西南可達若羌、且末、精絕、于闐。樓蘭人「負水擔糧,送迎漢使」,來自大月氏、安息、大宛、烏孫、康居的使者經過長途跋涉,也要來這裡補充給養,還有那些頻繁往來的商旅,都得在此停留。
樓蘭不僅是商業中樞,更是戰略要地,所以很多國家都對樓蘭垂涎三尺。在當時的西域36國中,樓蘭雖然只有14000人口,士兵3000,但是已經算是比較大的國家了,不過和當時最強大的漢朝、匈奴相比,實在微不足道。因樓蘭地理位置重要,一時間成了漢匈競爭的角斗場。漢朝曾把西域長史府設立在樓蘭,並和樓蘭通婚。
但是樓蘭卻在漢朝和匈奴之間反覆無常,經常充當匈奴的耳目,助匈奴人搶劫漢朝商隊、劫殺大漢使者。《漢書》曾有記載:「樓蘭、姑師當道,苦之,攻劫漢使王恢等,又數為匈奴耳目,令其兵遮漢使。」樓蘭漸漸成了漢王朝的心病。公元前109年,漢武帝忍無可忍,決心「破樓蘭」。他聽從張騫的建議,派大將趙破奴為主帥,王恢為副將,領精兵數萬,進攻姑師與樓蘭。
樓蘭兵力僅3000人,來不及抵抗就被趙破奴攻破,樓蘭王被俘,樓蘭王從此臣服大漢。但是匈奴同樣對樓蘭虎視眈眈,等漢軍撤走,立即派兵攻擊樓蘭,爭奪對絲綢之路的控制。樓蘭王想了個「兩面都不得罪」的法子,派一個兒子入質匈奴,一個兒子入質漢朝。漢武帝得知後,派玉門關守將引兵逮捕了樓蘭王,並將他押解到長安,斥責他不守信用。
樓蘭王很委屈:不這樣做,漢朝和匈奴都會把我撕了啊!漢武帝一聽也對,心一軟,就把他放了。此後,樓蘭算是消停了一段時間。公元前92年,樓蘭王在病逝錢要求漢朝放回質子,立為樓蘭新王。但是這位質子不是啥好東西,在漢朝為質期間,屢屢觸犯大漢法律,被漢朝處以腐刑,閹了!怎麼回去當王?就算放回去了也定會仇視大漢,於是,漢朝拒絕了樓蘭的請求。
誰知匈奴聞訊後,將在匈奴的樓蘭質子送了回去,並立他為樓蘭王。從此樓蘭開始調轉方向,臣服匈奴,疏遠漢朝,甚至再次追殺漢使,討好匈奴。公元前77年,漢朝駿馬監傅介子認為如果樓蘭王不受到懲戒,有損大漢王朝的威嚴,主動申請出使西域。傅介子到達樓蘭後,邀樓蘭王赴宴,在宴席上殺死了他,並梟首示眾。
《漢書·西域傳》記載:「王喜,與介子飲,醉,將其王屏語,壯士二人從後刺殺之,貴人左右皆散走。」傅介子震懾樓蘭貴族和官員:「漢兵方至,毋敢動,動,滅國矣。」隨後他將歸順漢朝的樓蘭王子尉屠耆扶立為王,賜了個漢朝宮女給他當王后,並將樓蘭更名為鄯善,遷都扞泥城,樓蘭舊都逐漸成了一個被遺棄的舊址,從此樓蘭便被漢朝掌控。
樓蘭國遠在西域,久而久之,變成了一個遙遠天涯的代名詞,在加上樓蘭國不斷反覆,首鼠兩端,在人們心中形成了一種固有觀念,彷彿那裡是個是非之地,是個難以收服之地。所以每當遠戰征伐,就把攻破樓蘭變成了征伐的「代名詞」,成了文人墨客嘴邊上的一句話。
※金國100餘萬虎狼之師,先滅遼、後滅宋,為啥滅不掉小小的西夏
※想起凌雲渡自己的屍體,唐僧才頓悟,如來為何再三索要「人事」
TAG:歷史老師阿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