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這樣的唐詩最適合秋雨淅瀝的日子裡讀,也才能明白古人為何悲秋

這樣的唐詩最適合秋雨淅瀝的日子裡讀,也才能明白古人為何悲秋

秋天早已經來到我們的世界當中,一場秋雨一場寒,北方大地上已經感覺到絲絲的涼意。雖然後期還會有秋老虎的打擾,但是在2019剩餘的日子裡,一天比一天更冷,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古代詩人向來有悲秋的文學傳統。「悲哉秋之為氣也」,從宋玉開始,這種文化心理就一直凝聚在我們的心中。關於古人為什麼會悲秋?我們在之前的品讀當中已經有過解讀。

季節的變化容易引起是人們心理的變化。他們看到落葉,就會想到自己的飄零;他們看到秋風的肆虐,就會想到自己生命所遭受的考驗。他們看到秋天大雁的南飛,就會想到自己有家不能回的苦澀。

而如果再加上秋雨,更是把這種愁緒又增加了一分。

灞原風雨定,晚見雁行頻。

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

空園白露滴,孤壁野僧鄰。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這首唐詩就是唐代詩人馬戴的《灞上秋居》,這樣的唐詩最適合秋雨淅瀝的日子裡讀,真正讀進去了也才能明白古人為何會如此悲秋。

唐代詩人馬戴是晚唐很著名的一個詩人,這首古詩寫於他沒有中進士之前,在長安城附近等待機會,就恰似今天的北漂。在這樣一個秋意越來越濃的季節,在這樣一個秋雨蕭瑟的季節,他想家,也在想自己的年歲逐漸增長,也在想總也抓不到的未來。

所以才會引起他重重的愁緒,寫下了這首最為經典的唐詩之作。

「灞原」是詩人居住之地就在長安城附近,「風雨定」,是詩人看到的天氣變化,雨過初晴,詩人走出房門,遙望遠方,卻看到「雁行頻」,由此打開了抒情的柵門,洶湧的情感噴薄而出。

「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這是這首唐詩當中最為經典的詩句。秋天樹木都紛紛落葉,但是自己卻身處他鄉。伴隨著秋意漸濃,「寒燈」點燃,卻守著一個「獨夜人」。雖然只有十個字,但是把詩人內心的孤苦和寂寞展現了出來。

這個人北漂的日子也非常的艱苦,居住條件也非常的差。「空園」一無所有,甚至還需要和「野僧」作為鄰居。最後他也就十分感慨,「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在這裡呆了這麼久了,什麼時候才能達到我心中的夢想和為國效力?

雖然詩歌的知名度談不上很高,但是像不像今天的我們一個人在異鄉獨自打拚的瞬間?

一個人的奮鬥,一個人的艱苦,總是讓人感覺到疲倦。唯有理想的支撐,才能幫助我們到達夢想的彼岸。

馬戴幾年之後得中進士,總算沒有辜負這一段苦澀歲月;今天的我們在他鄉獨自拼搏,是否也能在不遠的將來收穫理想的結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張侃詩詞 的精彩文章:

晚唐杜牧流傳最廣的七言絕句,回憶往事卻恍然如夢,不堪回首
「柳」就是「留」,原本充滿愁緒的離別,卻被王維寫得哀而不傷

TAG:老張侃詩詞 |